-
公开(公告)号:CN10441141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26789.1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 B05D7/14 , C09D5/00 , C09D175/02 , C09D17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38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574 , B05D2202/00 , B05D2420/02 , B05D2420/03 , B05D2420/04 , B05D2501/00 , B05D2503/00 , C08G18/0823 , C08G18/12 , C08G18/348 , C08G18/44 , C08G18/6659 , C08G18/755 , C09D175/04 , C08L33/12 , C08L67/02 , C08G18/3271 , C08G18/3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在三层湿式涂布法中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该多层涂膜在维持涂膜间的平滑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碎裂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其表面具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体上依次形成未固化的第一基底涂膜、未固化的第二基底涂膜和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然后将未固化的多个涂膜同时加热并固化从而形成多层涂膜;其特征为,含有干燥涂膜厚度为25μm的第一基底涂膜、干燥涂膜厚度为10μm的第二基底涂膜和干燥涂膜厚度为30μm的透明涂膜的该多层涂膜具有40~60%的20℃下的伸长率、400~600kgf/m2的 20℃下的抗张强度和0.04~0.06的-20℃下的粘性项与弹性项之比(tan δ)。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41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26789.1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 B05D7/14 , C09D5/00 , C09D175/02 , C09D17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38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574 , B05D2202/00 , B05D2420/02 , B05D2420/03 , B05D2420/04 , B05D2501/00 , B05D2503/00 , C08G18/0823 , C08G18/12 , C08G18/348 , C08G18/44 , C08G18/6659 , C08G18/755 , C09D175/04 , C08L33/12 , C08L67/02 , C08G18/3271 , C08G18/3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在三层湿式涂布法中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该多层涂膜在维持涂膜间的平滑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碎裂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其表面具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体上依次形成未固化的第一基底涂膜、未固化的第二基底涂膜和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然后将未固化的多个涂膜同时加热并固化从而形成多层涂膜;其特征为,含有干燥涂膜厚度为25μm的第一基底涂膜、干燥涂膜厚度为10μm的第二基底涂膜和干燥涂膜厚度为30μm的透明涂膜的该多层涂膜具有40~60%的20℃下的伸长率、400~600kgf/m2的20℃下的抗张强度和0.04~0.06的-20℃下的粘性项与弹性项之比(tanδ)。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262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80015713.9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40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142 , B05D7/144 , B05D7/16 , B05D7/572 , B05D7/574 , B05D7/577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4/00 , B32B2250/03 , B32B2250/04 , B32B2250/24 , B32B2307/558 , B32B2307/584 , C09D5/4473 , C25D13/04 , Y10T428/273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漆膜的形成方法,利用所述方法甚至在涂覆第一水性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不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涂膜上的情况下得到满足汽车漆膜所要求的漆膜性能如防水性、抗冲击性等且具有优异漆膜外观的多层漆膜。[解决方法]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将第一水性底漆(A)涂覆于电沉积固化漆膜上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在形成所述第一底漆膜以后不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B)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漆膜上并形成第二底漆膜,在所述第二底漆膜形成方法以后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将单液型透明油漆(C)涂覆于上述第二底漆膜上并形成透明涂层漆膜,将这三个漆膜层同时加热和固化,其中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包含具有小于15mgKOH/g的酸值和10-100mgKOH/g的羟值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和比表面积不大于13m2/g的二氧化钛(A2),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包含相对于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的树脂固体含量4-15质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二氧化钛(A2)的质量含量比相对于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的油漆固体含量为40-6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260775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180060528.2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巴斯夫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3/007 , B05D5/06 , B05D7/534 , B05D7/574 , B05D2451/00 , B05D2601/24 , C25D7/00 , B05D2401/20
Abstract: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在省略中涂漆涂覆步骤的情况下,使用水性色漆形成具有非常明亮的漆颜色,尤其是白色或浅色且具有优异遮盖性的多层漆膜,其中所述水性色漆中复合有预定量的特定二氧化钛。
-
公开(公告)号:CN10379676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80044666.6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技术,其中,即使废弃中涂涂布,也能够充分抑制上涂涂膜与底涂涂膜的界面处的劣化和剥离,不管色调如何,均能得到优异的涂膜性能。本发明的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在实施了电沉积涂布的被涂物上涂布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第1基底涂膜的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在第1基底涂膜上涂布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的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以及在第2基底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来形成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其中,在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1基底涂膜的颜料浓度为40质量%~60质量%且膜厚为20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上述第1基底涂膜;在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2基底涂膜的膜厚为8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135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80011932.X
申请日:2013-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2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8/00 , C09D175/04 , Y10T428/2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法,所述方法为涂布水性第1底涂层涂料,然后不预加热而涂布水性第2底涂层涂料,预加热,进而涂布透明涂层涂料后,将水性第1底涂层涂膜、水性第2底涂层涂膜和透明涂层涂膜的3层同时固化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含有特定的水性聚酯树脂、特定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和蜜胺树脂的涂料作为水性第1底涂层涂料,可形成平滑性、鲜映性、耐崩裂性和硬度优异的多层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541830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410034213.2
申请日:2004-03-31
Applicant: 日本碧化学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3 , B05D1/286 , B05D5/068 , B05D7/14 , B05D2601/02 , B05D2601/08 , B32B27/08 , B44C1/14 , C09D5/36 , Y10T428/256 , Y10T428/31551 , Y10T428/31554 , Y10T428/31576 , Y10T428/31587 , Y10T428/31855 , Y10T428/31909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含有保护膜层(A)、透明涂膜层(B)、藉由涂布着色涂料而形成的着色涂膜层(C)。着色涂料中含有至少含有薄片状铝粉的光亮材料(C3),根据需要,所述着色涂料中还可含有取向控制材料(C4)。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262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80015713.9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40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142 , B05D7/144 , B05D7/16 , B05D7/572 , B05D7/574 , B05D7/577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4/00 , B32B2250/03 , B32B2250/04 , B32B2250/24 , B32B2307/558 , B32B2307/584 , C09D5/4473 , C25D13/04 , Y10T428/273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漆膜的形成方法,利用所述方法甚至在涂覆第一水性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不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涂膜上的情况下得到满足汽车漆膜所要求的漆膜性能如防水性、抗冲击性等且具有优异漆膜外观的多层漆膜。[解决方法]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将第一水性底漆(A)涂覆于电沉积固化漆膜上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在形成所述第一底漆膜以后不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B)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漆膜上并形成第二底漆膜,在所述第二底漆膜形成方法以后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将单液型透明油漆(C)涂覆于上述第二底漆膜上并形成透明涂层漆膜,将这三个漆膜层同时加热和固化,其中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包含具有小于15mgKOH/g的酸值和10-100mgKOH/g的羟值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和比表面积不大于13m2/g的二氧化钛(A2),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包含相对于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的树脂固体含量4-15质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二氧化钛(A2)的质量含量比相对于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的油漆固体含量为40-6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9676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44666.6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技术,其中,即使废弃中涂涂布,也能够充分抑制上涂涂膜与底涂涂膜的界面处的劣化和剥离,不管色调如何,均能得到优异的涂膜性能。本发明的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在实施了电沉积涂布的被涂物上涂布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第1基底涂膜的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在第1基底涂膜上涂布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的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以及在第2基底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来形成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其中,在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1基底涂膜的颜料浓度为40质量%~60质量%且膜厚为20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上述第1基底涂膜;在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2基底涂膜的膜厚为8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326077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80060528.2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巴斯夫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3/007 , B05D5/06 , B05D7/534 , B05D7/574 , B05D2451/00 , B05D2601/24 , C25D7/00 , B05D2401/20
Abstract: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在省略中涂漆涂覆步骤的情况下,使用水性色漆形成具有非常明亮的漆颜色,尤其是白色或浅色且具有优异遮盖性的多层漆膜,其中所述水性色漆中复合有预定量的特定二氧化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