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06462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480084328.4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其具有:由导电性比车顶侧梁(12)的导电性高的异种金属材料形成的侧外面板(14);和将车顶侧梁(12)与侧外面板(14)接合的铆钉(24),铆钉(24)由与车顶侧梁(12)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头部(28),其以非贯穿状态铆接紧固于侧外面板(14)中的与车顶侧梁(12)相对的面;和底部(30),其抵接于车顶侧梁(12)中的与侧外面板(14)相对的面,通过使铆钉(24)介于车顶侧梁(12)与侧外面板(14)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而在车顶侧梁(12)与铆钉(24)的底部(30)之间形成有作为接合部的熔核(36)。
-
公开(公告)号:CN10720646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80084328.4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3 , B21D39/00 , B21J15/00 , B21J15/02 , B21J15/025 , B23K11/11 , B23P19/062 , B62D25/06 , B62D29/00 , F16B5/08 , F16B19/04 , F16B19/06
Abstract: 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其具有:由导电性比车顶侧梁(12)的导电性高的异种金属材料形成的侧外面板(14);和将车顶侧梁(12)与侧外面板(14)接合的铆钉(24),铆钉(24)由与车顶侧梁(12)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头部(28),其以非贯穿状态铆接紧固于侧外面板(14)中的与车顶侧梁(12)相对的面;和底部(30),其抵接于车顶侧梁(12)中的与侧外面板(14)相对的面,通过使铆钉(24)介于车顶侧梁(12)与侧外面板(14)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而在车顶侧梁(12)与铆钉(24)的底部(30)之间形成有作为接合部的熔核(36)。
-
公开(公告)号:CN10274111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080062502.7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 , B62D25/025 , B62D25/04 , B62D25/2081 , B62D2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相对于前方碰撞荷载和侧面碰撞荷载确保高强度。侧面板外部件(14)包括:由高张力钢板形成的前立柱下部件部(31);由普通钢板形成的前立柱上部件部(37a);沿该前立柱上部件部配置的加强部件(38)。前立柱下部件部(31)的上端(31a)结合在前立柱上部件部的下端(37c)的内侧面。加强部件(38)的前端(38a)结合在前立柱下部件部的上端(31a)的内侧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74111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80062502.7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 , B62D25/025 , B62D25/04 , B62D25/2081 , B62D2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相对于前方碰撞荷载和侧面碰撞荷载确保高强度。侧面板外部件(14)包括:由高张力钢板形成的前立柱下部件部(31);由普通钢板形成的前立柱上部件部(37a);沿该前立柱上部件部配置的加强部件(38)。前立柱下部件部(31)的上端(31a)结合在前立柱上部件部的下端(37c)的内侧面。加强部件(38)的前端(38a)结合在前立柱下部件部的上端(31a)的内侧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150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69522.4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45 , B62D25/14 , B62D25/16 , B62D27/02 , B62D2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以便能够实现车身重量的减轻,确保宽敞的座舱室,并能够更高精度地制造铝合金制的下隔板。汽车的车身结构(10)具有下隔板(20)。下隔板(20)具有:将发动机室(11)和座舱室(15)分隔开的轻合金制的隔板本体(30);形成左轮罩(46)的后部(46a)的钢制的左轮罩弯曲部(32);形成右轮罩(48)的后部(48a)的钢制的右轮罩弯曲部(33);和形成地板通道(28)的前端部(29)的钢制的通道壳状部(3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