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08282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610886284.8

    申请日:2016-10-11

    Inventor: 樱田千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能够良好地吸收车辆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荷载,并能够抑制对储能器造成影响。该车身侧部构造具有:下纵梁(1),其在车身侧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后侧底板(20),其与车身的底板(2)的后部接合而延伸设置于车身后方,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而与下纵梁(1)接合;和后中底板(3),其设在后侧底板(20)的车宽方向内侧并覆盖储能器,在后中底板(3)的车宽方向外侧设有纵壁部(5),后侧底板(20)与纵壁部(5)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并且具有脆弱部。

    用于受控的横向变形的导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682820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1071171.9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B62D25/025

    Abstract: 一种导轨组件,其配置成在导轨组件遭遇外力时将导轨组件的中间部分的横向变形限制为预定横向变形,该导轨组件包括内部部分、外部部分和辐板部分。该内部部分具有内壁。外部部分具有外壁,并且附接至内部部分。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一起形成空心导轨。辐板部分配置有变形引发器,设置在空心导轨内侧,并且附接至内部部分的内壁和外部部分的外壁。辐板部分配置成在导轨组件遭遇外力时将导轨组件的中间部分的横向变形限制为预定横向变形。

    车辆用梁部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603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60029.6

    申请日:2018-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B62D21/0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梁部件,具有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长边方向,并且形成为闭合截面状,提高对于侧面碰撞的EA质量效率。车辆用梁部件具备:第1侧壁;第2侧壁,相对于第1侧壁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上壁及下壁,与第1侧壁及第2侧壁一起划分出闭合截面构造;上侧横肋及下侧横肋,设置在上壁和下壁之间,将第1侧壁和第2侧壁连接,在从长边方向观察时直线地延伸;上侧纵肋,与第1侧壁对置地配置,将上壁和上侧横肋连接;下侧纵肋,与第1侧壁对置地配置,将下壁和下侧横肋连接。上侧横肋及下侧横肋在从长边方向观察时相互非平行地延伸。

    车辆下部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9152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56743.0

    申请日:2018-04-20

    Inventor: 川濑恭辅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一对下边梁,所述一对下边梁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底板面板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下边梁都被构造成包括:外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内部部分,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一起形成封闭的横截面部分;以及第一减震部分,所述第一减震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和所述内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减震部分在封闭的横截面部分内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所述外部部分与所述内部部分之间。

    裙板结构及机动车辆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2274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480062187.6

    申请日:2014-0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B62D21/1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裙板结构(1),该裙板结构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并且被装配以形成中空本体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并且该裙板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中空本体内的内加强件(30)。该内加强件(30)包括三个平面壁(32,34,36),这三个平面壁呈直角或基本上呈直角而两两安排以形成接近Z形的截面,第一平面壁(32)的纵向自由边沿(33)被插在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两个装配好的紧固边缘(16a,22a)之间、至少位于所述紧固边缘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该第一壁(32)的第三平面壁(36)贴靠在该第一壳体的底壁(12)上并且被附接在其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