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22562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209578.6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崎俊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储罐(10)。高压储罐(10)具有收装流体的树脂制的内胆(14)和形成有供排孔(34)的接口(30)。突出形成于内胆(14)的筒状部(18)被插入到供排孔(34)。在形成于供排孔(34)的内周面的密封槽(44)的内部设有密封部件(48)和配置于比密封部件(48)靠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背托部件(50)。在密封槽(44)的面向背托部件(50)的面上设有锥状的槽锥面(52),该槽锥面(52)随着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远离筒状部(18)的外周面。背托部件(50)的在面向槽锥面(52)的面上设有锥状的部件锥面(58),该部件锥面(58)的直径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85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72495.9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储罐装置及其泄漏判定方法。高压储罐装置的高压储罐具有树脂制的内胆、覆盖内胆的外表面的加强层、经由连接部连接供排流路的供排孔。收装部能够收装从连接部泄漏的泄漏流体和从内胆与加强层之间导出的临时排出流体。控制部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高压储罐的内压检测值大于传感器选择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检测收装部内的氢气浓度的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产生了泄漏流体,另外,在该内压检测值为传感器选择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产生了泄漏流体。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在通常动作时误判定为正在发生异常时的泄漏,而且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发生了异常时的泄漏这一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22406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28555.9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崎俊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储罐。高压储罐(10)具有:内胆(14),其为树脂制,用于收装流体;嘴部件(30),其形成有给排孔(34),该给排孔用于向内胆供给流体和从内胆排出流体;密封部件(48);和套环(52),其形成有与给排孔连通的通孔(58)。内胆的筒状部(18)插入给排孔,被套环的外周面和给排孔的内周面夹持。密封部件配置于形成于给排孔的内周面的密封槽(44)内。在嘴部件和套环的至少任意一方上形成有流体导入路径,用于从筒状部的突出端侧经由给排孔的内周面与筒状部的外周面之间,朝向密封槽内引导流体。本发明的高压储罐,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内胆与嘴部件的密封间隙维持固定,据此,能够长期地表现出良好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634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088658.3
申请日:2012-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13/02 , F17C2201/0109 , F17C2201/056 , F17C2203/0619 , F17C2203/0646 , F17C2203/0663 , F17C2203/069 , F17C2221/012 , F17C2221/033 , F17C2223/0123 , F17C2223/036 , F17C2250/043 , F17C2250/0469 , F17C2250/0473 , F17C2250/0491 , F17C2250/0495 , F17C2260/042 , F17C2270/0168 , Y02E6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其搭载于燃料电池机动车等,并能够高精度且短时间地预测由内侧的套筒和外侧的加强层构成的压力容器的剩余寿命。人工结构不完全部(21)在氢气罐(10)的整个使用期间以维持为氢气罐(10)的最弱部的尺寸形成在套筒(11)的外表面。检测器(20)例如由夹设在套筒(11)与加强层(12)之间的裂纹测定仪(30)构成,并在人工结构不完全部(21)的附近固接于套筒(11)的外表面。裂纹(22)的长度伴随由于氢气罐(10)的使用增多而导致的内压的压力循环的增加而增加。伴随裂纹(22)的成长,检测器(20)的电阻值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14345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023129.X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5/07 , B60K15/03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气体容器搭载车辆。在车辆(10)中设置有乘员舱(22)以外的内舱和收装高压气体容器(60)的容器舱(50)。在所述内舱中收装有发热体。另外,在车辆(10)形成有:导入口(42),其用于向内舱导入空气;连通通路,其连通内舱和容器舱(50);和导出口(64),其用于将空气从容器舱(50)导出。经由导入口(42)而被导入内舱的空气经由连通通路而流入容器舱,并且从导出口(64)向容器舱(50)外导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2240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711328555.9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崎俊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储罐。高压储罐(10)具有:内胆(14),其为树脂制,用于收装流体;嘴部件(30),其形成有给排孔(34),该给排孔用于向内胆供给流体和从内胆排出流体;密封部件(48);和套环(52),其形成有与给排孔连通的通过孔(58)。内胆的筒状部(18)插入给排孔,被套环的外周面和给排孔的内周面夹持。密封部件配置于形成于给排孔的内周面的密封槽(44)内。在嘴部件和套环的至少任意一方上形成有流体导入路径,用于从筒状部的突出端侧经由给排孔的内周面与筒状部的外周面之间,朝向密封槽内引导流体。本发明的高压储罐,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内胆与嘴部件的密封间隙维持固定,据此,能够长期地表现出良好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85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172495.9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储罐装置及其泄漏判定方法。高压储罐装置的高压储罐具有树脂制的内胆、覆盖内胆的外表面的加强层、经由连接部连接供排流路的供排孔。收装部能够收装从连接部泄漏的泄漏流体和从内胆与加强层之间导出的临时排出流体。控制部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高压储罐的内压检测值大于传感器选择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检测收装部内的氢气浓度的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产生了泄漏流体,另外,在该内压检测值为传感器选择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产生了泄漏流体。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在通常动作时误判定为正在发生异常时的泄漏,而且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发生了异常时的泄漏这一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85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67965.2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储罐装置。高压储罐装置具有高压储罐、泄漏流体收装部和给排侧排出流路。高压储罐具有:树脂制的内胆;加强层,其覆盖内胆的外表面;插入部件,其形成有能够将给排流路与内胆的内部连通的给排孔;和给排侧接头,其形成有将存在于供插入部件插入的插入孔及内胆与加强层之间的流体导出的给排侧导出孔。泄漏流体收装部能够收装从给排流路与给排孔之间的连接部泄漏的泄漏流体。给排侧排出流路与泄漏流体收装部独立地设置,并且给排侧排出流路将经由给排侧导出孔导出的一时性排放流体向排出区域引导。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在通常动作时误检测为发生异常时的泄漏,而且能够将一时性排放流体良好地引导到规定的排出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73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128791.9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高压罐。高压罐(10)具备:树脂制的内胆(12);增强层(14),其覆盖该内胆(12)的外表面;以及罐口(18),其形成有用于向该内胆(12)供给流体和从该内胆(12)排出流体的给排孔(16)。该罐口(18)具有夹在内胆(12)与增强层(14)之间的凸缘部(30)以及从增强层(14)露出的露出部(32)。还有,在该高压罐(10)中,在凸缘部(30)与增强层(14)之间配设保护构件(50)。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87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8247.3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氢贮藏用容器(10)具有:与导入到内部的氢气接触的内侧树脂层(14);配置于内侧树脂层(14)的外侧来阻碍氢气的透过的阻挡层(16);以及由树脂构成的外侧树脂层(18)。其中的内侧树脂层(14)由聚乙烯系树脂构成,在阻挡层(16)的厚度为Y且内侧树脂层(14)的厚度为X时,厚度X被设定为使下述的式(1)成立。需要说明的是,式(1)中的D为在50℃下通过差压法求出的聚乙烯系树脂的扩散系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