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47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780034590.8

    申请日:2007-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17/0009 B60C9/0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其设置有由一层以上胎体帘布层形成的胎体(4)和一对安装于胎体(4)内侧的具有月牙形截面的侧面补强橡胶层(5),所述胎体帘布层通过用涂布橡胶覆盖多根相互平行排列的补强帘线而构成。作为补强帘线,使用包括聚酮纤维并且满足式(I)σ≥-0.01×E+1.2和式(II)σ≥0.02表示条件的帘线[其中,σ表示177℃下的热收缩应力,cN/dtex;E表示当在25℃下施用49N载荷时的弹性模量,cN/dtex]。此外,作为涂布橡胶,使用具有在25℃和1%应变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低于0.12以及硫化之前在130℃下测量的粘度(G′)不低于50MPa的橡胶组合物。上述构成能提供改进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以及缺气行驶期间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1396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80003702.9

    申请日:2006-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48 B60C9/0042 B60C9/08 Y10T152/1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和胎体,该胎体由在分别被埋入胎圈部中的一对胎圈芯之间螺旋状延伸并且包含有机纤维帘线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构成胎体帘布层的有机纤维帘线是满足下式(I)的聚酮纤维帘线:σ≥-0.01E+1.2和σ≥0.02 (I)[其中,σ是177℃时的热收缩应力(cN/dtex);E是25℃时、在49N的负荷下的弹性模量(cN/dtex)],聚酮纤维帘线具有通过下式(II)定义的0.35~0.70的初捻系数N1和通过下式(III)定义的0.50~0.95的复捻系数N2:N1=n1×(0.125×D1/ρ)1/2×10-3(II)N2=n2×(0.125×D2/ρ)1/2×10-3(III)[在式(II)和(III)中,n1是初捻数(次数/10cm),n2是复捻数(次数/10cm),D1是初捻的纱的dtex,D2是总dtex,ρ是聚酮帘线的比重(g/cm3)]。

    充气轮胎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73008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80006594.9

    申请日:2017-01-13

    Abstract: 提供了即使当期望轮胎具有低损耗的橡胶构件时,电阻也可以降低而不负面地影响制造过程或轮胎耐久性和其它方面的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装配有设置在胎体1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的带束层2,并且橡胶胎圈包布4设置在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表面。缓冲橡胶13C和胎面橡胶13G依次设置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包含导电性纤维和非导电性纤维的复合纤维以在轮胎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暴露的方式、至少从胎圈部设置至与缓冲橡胶接触的位置或与在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部配置的带束下缓冲胶接触的位置;并且橡胶胎圈包布包含氮吸附比表面积为30-43m2/g的炭黑。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0339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680003702.9

    申请日:2006-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48 B60C9/0042 B60C9/08 Y10T152/1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和胎体,该胎体由在分别被埋入胎圈部中的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延伸并且包含有机纤维帘线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构成胎体帘布层的有机纤维帘线是满足下式(I)的聚酮纤维帘线:σ≥-0.01E+1.2和σ≥0.02 (I)[其中,σ是177℃时的热收缩应力(cN/dtex);E是25℃时、在49N的负荷下的弹性模量(cN/dtex)],聚酮纤维帘线具有通过下式(II)定义的0.35~0.70的初捻系数N1和通过下式(III)定义的0.50~0.95的复捻系数N2:N1=n1×(0.125×D1/ρ)1/2×10-3(II)N2=n2×(0.125×D2/ρ)1/2×10-3(III)[在式(II)和(III)中,n1是初捻数(次数/10cm),n2是复捻数(次数/10cm),D1是初捻的纱的dtex,D2是总dtex,ρ是聚酮帘线的比重(g/cm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