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1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880038730.7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上风侧箱(31)和下风侧箱(32)分别具有管接合部(31a、32a)以及与管接合部一起构成箱内空间的箱主体部(31b、32b)。上风侧管接合部(31a)和下风侧管接合部(32a)通过一个芯板(40)构成为一体。上风侧箱主体部(31b)和下风侧箱主体部(32b)分别具有朝向芯部(17a、18a)侧突出的爪部(31c、32c)。在芯板设置有与爪部嵌合的孔部(42)。在爪部嵌合于孔部的状态下,上风侧箱主体部以及下风侧箱主体部固定于芯板。由此,在具备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芯部的热交换器中实现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2658.0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装置具备:使从压缩机排出后的制冷剂散热的第一散热器(12);使从第一散热器排出后的制冷剂向空气流散热的第二散热器(16A);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20);使制冷剂从热介质吸热而蒸发的冷机(24);使从第一散热器排出后的制冷剂绕过第二散热器而向蒸发器和冷机流动的旁通制冷剂通路(18);设定为关闭旁通制冷剂通路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旁通制冷剂通路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的切换阀(14);在热介质与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辐射器(16B);以及使热介质在冷机与辐射器之间进行循环的热介质回路(53)。在第一状态的第一模式下,第二散热器内的制冷剂经由辐射器向空气流散热,在热介质回路内的热介质以第二状态进行循环的第二模式下,辐射器内的热介质经由第二散热器从空气流吸热。
-
公开(公告)号:CN110741220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80038730.7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上风侧箱(31)和下风侧箱(32)分别具有管接合部(31a、32a)以及与管接合部一起构成箱内空间的箱主体部(31b、32b)。上风侧管接合部(31a)和下风侧管接合部(32a)通过一个芯板(40)构成为一体。上风侧箱主体部(31b)和下风侧箱主体部(32b)分别具有朝向芯部(17a、18a)侧突出的爪部(31c、32c)。在芯板设置有与爪部嵌合的孔部(42)。在爪部嵌合于孔部的状态下,上风侧箱主体部以及下风侧箱主体部固定于芯板。由此,在具备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芯部的热交换器中实现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5009.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板(22)和多个第二板(24)。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置于第一流路(14)中的箱空间(18)的周边部且从主体部(40)朝向第一流路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70)。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经由突出部而相互接合。突出部具有顶部和侧壁部。在侧壁部中箱空间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体的厚度厚的厚壁构造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80052658.0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装置具备:使从压缩机排出后的制冷剂散热的第一散热器(12);使从第一散热器排出后的制冷剂向空气流散热的第二散热器(16A);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20);使制冷剂从热介质吸热而蒸发的冷机(24);使从第一散热器排出后的制冷剂绕过第二散热器而向蒸发器和冷机流动的旁通制冷剂通路(18);设定为关闭旁通制冷剂通路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旁通制冷剂通路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的切换阀(14);在热介质与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辐射器(16B);以及使热介质在冷机与辐射器之间进行循环的热介质回路(53)。在第一状态的第一模式下,第二散热器内的制冷剂经由辐射器向空气流散热,在热介质回路内的热介质以第二状态进行循环的第二模式下,辐射器内的热介质经由第二散热器从空气流吸热。
-
公开(公告)号:CN1154133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80028360.0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第一热交换部(10)和第二热交换部(20)。第一热交换部具备具有供热介质流入的流入部(110)的第一集管箱(11)。第二热交换部具备具有使热介质流出的流出部(210)的第二集管箱(21)。第一集管箱和第二集管箱经由连结部(30)而彼此连结。在连结部以贯通该连结部的方式形成有狭缝(31)。
-
公开(公告)号:CN11074088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880037510.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 B60H1/32 , F16K11/048 , F25B39/02 , F25B39/04 , F25B40/02 , F25B41/20 , F25B41/325 , F25B41/35 , F25B41/39 , F25B49/02
Abstract: 热泵循环装置具备切换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切换部(30)。流路切换部切换冷却侧流路(105)和加热侧流路(104),冷却侧流路在冷却模式时经由第二减压器和蒸发器将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加热侧流路在加热模式时绕过第二减压器和蒸发器将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流路切换部具有对冷却侧流路进行开闭的流路切换阀芯。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低压流路(106)和蒸发器前流路(107),低压流路是在加热模式时供被第一减压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朝向压缩机流动的流路,蒸发器前流路是流路切换阀芯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在加热模式时,当低压流路的制冷剂压力比蒸发器前流路的制冷剂压力低时,流路切换部使蒸发器前流路绕过蒸发器与低压流路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51517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80015478.X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Abstract: 抑制制冷循环装置的能力下降。具备:具有形成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115)的压缩机构(111)和被由压缩机构压缩前的制冷剂冷却的被冷却部(112)的压缩机(11);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12);使由散热器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的蒸发器用减压部(13);使由制冷剂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4);获取在冷却被冷却部后且流入压缩室前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获取部(68、203);以及基于获取部获取的制冷剂的状态来控制流入压缩室的所述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控制部(202)。
-
公开(公告)号:CN1088850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1725.0
申请日:2017-04-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2)具有:将从上游侧热交换部(3)流出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储存液相制冷剂的储液器(5);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进行调整并向上游侧热交换部(3)供给,对从下游侧热交换部(4)或储液器(5)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出状态以及流出目的地进行调整的第一调整部(21)以及第二调整部(22)。在储液器(5)形成有:主要储存液相制冷剂的储液区域(51a)、主要储存气相制冷剂的储气区域(51b)。第一调整部(21)以及第二调整部(22)隔着储气区域(51b)设置在与储液区域(51a)相反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2200347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70287.1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三枝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2 , F28D20/003 , Y02E60/142 , Y02E70/30
Abstract: 一种化学蓄热器,包括第一至第M级储热单元(1A、1B)和冷凝部分(3)。每个储热单元(1A、1B)包括容纳第一反应物(A)的反应器(11A、11B),容纳第二反应物(B)的容器(12A、12B);以及,连接反应器(11A、11B)和容器(12A、12B)用于将第二反应物(B)从容器(12A、12B)引导至反应器(11A、11B)的连接通道(13A、13B)。连接通道(13A、13B)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连接通道(13A、13B)的打开/关闭构件(14A、14B)。第M级储热单元(1B)的反应器(11B)与待加热物体(6,71a)热连接。第(N-1)级储热单元(1A)的反应器(11A)与第N级储热单元(1B)的容器(12B)热连接。M为等于或者大于2的整数,而N为等于或者大于2而等于或者小于M的整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