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3471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980041353.7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散热器、空调用热交换器、冷却用热交换器(19)、空调用减压部(14a、14b)、冷却用减压部(14c)、制冷剂流量检测部(60f)、以及控制部(60)。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空调用热交换器从空气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冷却用热交换器在由散热器散热后的制冷剂流中与空调用热交换器并联地配置,并且从在与吸热对象物(80)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空调用减压部调整流入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减压量。冷却用减压部调整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减压量。制冷剂流量检测部对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检测。控制部控制冷却用减压部的工作,以使制冷剂流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大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141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80069393.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a)、室外热交换器(16、16a、16b)、是否冷却判定部(60f)、判定基准设定部(60g)以及冷却控制部(60h)。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外气进行热交换,或使与制冷剂进行热的传递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是否冷却判定部根据与电池的温度具有相关性的物理量(TB)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物理量(KTB、KTB1、KTB2)以上来判定是否执行电池的冷却。判定基准设定部根据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和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来设定是否冷却判定部中的基准物理量。判定基准设定部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设定比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所设定的第一基准物理量(KTB1)小的第二基准物理量(KTB2)。
-
公开(公告)号:CN11223662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980037640.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加热部(40、12a)、制热用膨胀阀(14a)、室外热交换器(16)、制冷用膨胀阀(14b)、室内蒸发器(18)、冷却用膨胀阀(14c)、冷却部(50、52、55、56、57)以及制冷剂回路切换部(15a、15b)。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中,制冷剂回路切换部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制冷用膨胀阀、室内蒸发器的顺序循环。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冷用膨胀阀、室内蒸发器的顺序循环。另外,在制热串联冷却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冷却用膨胀阀、冷却部的顺序循环。在制热并联冷却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冷却用膨胀阀、冷却部的顺序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57572.4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具有: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6)、制冷用减压部(14b)、蒸发器(18)、分支部(13e)、冷却用减压部(14c)、温度调整部(50)、合流部(13f)、旁通通路(22a)、第一开闭阀(15a)。温度调整部(50)具有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19),并将通过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调整温度调整对象物(80)的温度。在对送风空气和温度调整对象物进行冷却的制冷冷却模式中,使室外热交换器(16)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并且使蒸发器(18)和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19)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在对温度调整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对象物预热模式中,将从压缩机(11)排出的排出制冷剂经由旁通通路(22a)导向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19),并将排出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温度调整对象物(80)。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70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41018.3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泵循环具有: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该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使从压缩机(11)的排出端口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第一减压部(13),该第一减压部(13)将从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减压成为中间压制冷剂;气液分离部(14),该气液分离部(14)对通过第一减压部后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使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中间压端口侧流出;第二减压部(25、29),该第二减压部(25、29)将由气液分离部(14)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减压成为低压制冷剂;追加热交换器(20、71),该追加热交换器(20、71)使通过第二减压部后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并向吸入端口侧流出;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26、28),该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26、28)使由气液分离部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与对方流体进行热交换并向第二减压部侧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76472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4180.8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921 , F25B47/02 , F25B49/02 , F25B2347/02 , F25B2400/05
Abstract: 使在热泵循环(10)中加热后的冷却水循环的高压侧热介质循环回路(21)中配置有使冷却水和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加热器芯部(23),在与高压侧热介质循环回路(21)连结的低压侧热介质循环回路(22)中配置有使从加热器芯部(23)流出的冷却水的至少一部分与热泵循环(10)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24)。由此,通过从加热器芯部(23)流出的冷却水所具有的未用于加热送风空气的剩余的热量能够抑制室外热交换器(14)的结霜,能够对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霜进行除霜。
-
公开(公告)号:CN104797894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80059775.X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F5/46 , B60H1/00921 , B60H2001/3298 , F25B41/00 , F25B2341/0011 , F25B2341/0015 , F25B9/08 , B05B9/002 , B05B12/008 , F25B2500/07
Abstract: 在加热侧喷射器(15)的加热侧主体部(15b)的内部空间中的、从加热侧喷嘴部(15a)的冷媒喷射口(15c)到加热侧扩压部(15g)的入口部(15h)的范围内,形成使喷射冷媒与吸引冷媒混合的混合部(15e)。此外,混合部(15e)形成为冷媒通路面积朝向冷媒流下游侧逐渐缩小的形状,入口部(15h)的冷媒通路面积设定为比冷媒喷射口(15c)的冷媒通路面积小。由此,在混合部(15e)内使混合冷媒的流速减速至比二相音速αh低的值,抑制加热侧扩压部(15g)内的冲击波的产生,使加热侧扩压部(15g)中的升压性能稳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867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092949.X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8 , B60H1/00335 , F28D1/05391 , F28F9/0214 , F28F9/0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复合型热交换器(13)具有使制冷剂与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部(131)、以及使发动机的冷却水与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部(132)。将复合型热交换器(13)以可以实现流经第一热交换部(131)的喷出制冷剂与流经第二热交换部(132)的冷却水的热移动的方式一体化。此外,通过调整流入复合型热交换器(13)的第一热交换部(131)的压缩机(11)喷出制冷剂的制冷剂喷出能力、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32)的冷却水的流入量、向复合型热交换器(13)吹送的送风空气的送风量中的至少1个,来实现复合型热交换器(13)的送风空气、喷出制冷剂、以及冷却水之间的恰当的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19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80008165.2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2 , B60H1/00921 , F24F3/153 , F24F11/30 , F24F11/62 , F24F11/65 , F25B41/04 , F25B43/00 , F25B49/02 , F25B2341/0662 , F25B2400/02 , F25B2400/0409 , F25B2400/0411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空气调节装置(1)的热泵循环装置,能够在冷却操作模式、加热操作模式和除湿-加热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其中,该热泵循环装置被构造成能够将高压侧降压装置(13)和低压侧降压装置(16b,17,18)设置成处于节流状态和全开状态。以这种方式,热泵循环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冷却、加热和除湿-加热,而不需要基于空气调节装置的操作模式设置从压缩机(11)延伸至外部热交换器(20)的单独的制冷剂流动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10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0368.4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26 , B60H1/00042 , B60H1/00335 , B60H1/00921 , B60H2001/00942 , F25B39/00 , F25B41/04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409 , F25B2500/18 , F28D1/05391 , F28D2021/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热交换器(13),该复合型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装置(131)和第二热交换装置(132)。第一热交换装置(131)适于在高压制冷剂与调节控制之间交换热量。第二热交换装置(132)适于在低压制冷剂与调节控制之间交换热量。第一热交换装置(131)和第二热交换装置(132)一体形成,并被布置成能够使调节空气与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