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镍与碳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224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22591.8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镍与碳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多孔镍的表面,包覆有连续的碳层,并在碳层上有微孔;碳上有氢、氧、氮等官能团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制备方法为将多孔镍在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在高温下通入碳源或碳源与氮源等混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可在多孔镍表面生成连续的碳层;本发明中所用的多孔镍可以是小颗粒、块体或膜状物等多种形式,镍碳复合物可以用作不同反应器中的加氢催化剂,比纯多孔镍具有密度轻、机械强度高、在反应器中磨损少、加氢程度可控的优点,也可以用作1‑4V电化学储能的多功能集流体,具有比纯泡沫镍更高的电化学容器、机械强度大、适于连续涂布的优点。

    一种碳纳米材料宏观体、制备方法及吸附与过滤颗粒性能

    公开(公告)号:CN106582520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1171343.X

    申请日:2016-1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材料宏观体,其特征在于,宏观体具有明确的多孔外壳、内壁与内部三种结构。多孔外壳的材质为碳纤维、陶瓷或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宏观体内壁(即多孔外壳的内表面)上有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内部填充有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空隙率达60‑97%,宏观体高径比为0.001‑1000。本发明还公布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该宏观体的方法,该宏观体可用于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过滤气体中的颗粒或有机物,具有使用寿命长,处理量大,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452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45993.4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泡沫金属与液相碳源或气相碳源接触,在预设条件下,形成覆碳泡沫金属材料,所述覆碳泡沫金属材料为碳层包覆泡沫金属材料的结构,所述泡沫金属材料及碳层结合的界面形成金属和碳的化合层;将覆碳泡沫金属材料经过压制,形成极片,将所述极片进行裁切,并在所述极片的边缘处焊接极耳,选用极片作为电容器的正极片及负极片;将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依次叠合组装成电芯,再将电芯置于电容器壳体后并注入电解液,密封电容器壳体。通过覆碳泡沫金属材料,使得碳层与泡沫金属的接触电阻下降两个数量级。且由于没有胶,器件的化学稳定提高,可以使电化学稳定窗口提高0.2-0.4V,能量密度提高20%。

    多孔铝宏观体及其制造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2083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10220747.6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铝宏观体及其制造系统与方法,该多孔铝宏观体为空心铝丝相连接形成的三维全通孔结构,空心铝丝的壁厚为7‑100微米;多孔铝宏观体的总体孔隙率为85‑99%,拉伸强度0.4‑2MPa,抗压强度1‑3.5Mpa;该制造系统包括磁控溅射子系统、高温铝蒸气子系统、低温铝沉积子系统、铝蒸气回收子系统以及多孔聚合物薄膜传送子系统;其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多孔聚合物薄膜上快速溅射1~500nm厚的铝层,然后将其置于低压物理气相沉积器中,继续沉积铝层至7‑100微米厚度的同时,原位将聚合物薄膜分解,得到多孔铝宏观体;该产品具有空隙率调节灵活,强度高的优点,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时间短,对多孔聚合物薄膜要求低,不需要前处理,可连续化操作,成本低等优点。

    一种可方便拆解回收的锂离子电池、制作方法及拆解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7095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382441.6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一种可方便拆解回收的锂离子电池,其外壳上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气体或液体通路,气体或液体通路外接阀,在正常使用时,作为气体通路,用于定期排出锂离子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在拆解回收时,作为液体通路,用于向锂离子电池中注入溶剂与内部的电极材料及电解液充分混合后抽出,本发明还公布了其制作方法,不用粘接剂,使电极与集流体紧密接触的成型,同时还公布了该锂离子电池的拆解回收方法,通过外壳上的液体通路,注入溶剂,与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等形成液固混合物,从锂离子电池中抽出的方法。该方法可使电极材料、电解液与集流体及隔膜回收率大于98%,具有回收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