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9768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44397.3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使棒状部件(19)与形成于芯板片(12)的贯通孔(20)间隙配合,将上述间隙配合的间隙设定为比棒状部件(19)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外侧的规定空隙小。在转子旋转时,棒状部件(19)不与端板接触,因此不对棒状部件(19)作用来自端板的负载,并且每隔规定张数的芯板(11)使棒状部件(19)与层叠方向邻接的芯板片(12)的贯通孔(20)在周向的不同的一侧交替地接触,从而限制并保持棒状部件(19)朝径向外侧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30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180042943.5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铁芯,通过层叠多张芯板而形成,并且该芯板是通过将圆弧形的芯板片连结为环形而形成的。在芯板片设有用于在层叠方向上连结被层叠了的所述芯板片彼此的铆接部(10),该铆接部(10)由从芯板片的一面突出的凸部(11)、和形成于芯板片的另一面并且与凸部(11)配合的凹部(12)构成。凸部(11)形成为在芯板的径向R的宽度(Wr2)比凹部(12)大(Wr2>Wr1),并且形成为在芯板的圆周方向(C)的宽度(Wc2)比凹部(12)小(Wc1>Wc2)。因此,铆接部(10)在径向R的配合形成为过盈配合,在圆周方向(C)的配合形成为间隙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688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44397.3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使棒状部件(19)与形成于芯板片(12)的贯通孔(20)间隙配合,将上述间隙配合的间隙设定为比棒状部件(19)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外侧的规定空隙小。在转子旋转时,棒状部件(19)不与端板接触,因此不对棒状部件(19)作用来自端板的负载,并且每隔规定张数的芯板(11)使棒状部件(19)与层叠方向邻接的芯板片(12)的贯通孔(20)在周向的不同的一侧交替地接触,从而限制并保持棒状部件(19)朝径向外侧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5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0880016179.2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B60K6/40 , B60K6/26 , B60K6/36 , B60K6/387 , B60K6/405 , B60K6/48 , B60K6/547 , B60K11/02 , B60L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构成为:具有与发动机(EG)连接的驱动装置输入轴(I1)、旋转电机(MG)、对从旋转电机(MG)或驱动装置输入轴(I1)或者该两方传递来的旋转驱动进行变速后输出的变速器(SC),并且在具备收纳变速器(SC)的变速器壳体(H2)的同时具有与该变速器壳体(H2)的接合面的旋转电机壳体(H1)。在旋转电机壳体(H1)的内周部具有从输入轴输入端侧看缩径的阶梯部(e1),在阶梯部(e1)上固定设置从输入轴输入端侧支承旋转电机的分隔壁(SW)。
-
公开(公告)号:CN111148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80061255.5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驱动装置。旋转电机、具有第1行星齿轮机构(31)以及第2行星齿轮机构(32)的减速装置(3)、差动齿轮装置与旋转电机同轴地配置。第1行星齿轮机构(31)按动力传递路径的顺序配置于比第2行星齿轮机构(32)靠旋转电机的一侧,第1行星齿轮机构(31)沿着轴向(L)配置于比第2行星齿轮机构(32)靠旋转电机的一侧。在第1行星齿轮机构(31)以及第2行星齿轮机构(32)以彼此的推力(SF1、SF2)在轴向(L)上相互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形成斜齿的扭转角(θ1、θ2)。第1行星齿轮机构(31)的减速比为第2行星齿轮机构(32)的减速比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79977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80041495.9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2)、差动齿轮装置(4)、减速装置(3)和壳体(1),差动齿轮装置(4)以及减速装置(3)与旋转电机(2)同轴配置,减速装置(3)配置于轴向(L)上的旋转电机(2)与差动齿轮装置(4)之间,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的支承部件(9)支承于壳体(1),壳体(1)与支承部件(9)相互面接触,壳体(1)和支承部件(9)的接触面(11sa、91as)沿着与轴向(L)正交的方向(R)。
-
公开(公告)号:CN1050267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80012682.6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10 , F16H3/663 , F16H57/021 , F16H2200/006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66 , F16H2200/2079 , F16H2200/2082 , F16H2200/2097 , Y10T74/19637
Abstract: 在动力传递装置(20)中,作为制动器(B1)的制动鼓发挥作用的鼓部(110)一体成形于支撑构件(100),该支撑构件通过螺栓(99)固定在变速器箱体(22)上,并且将中间主动齿轮(41)以使该中间主动齿轮(41)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该制动器(B1)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太阳轮以使该第二太阳轮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22)上。这样,通过使圆筒状的鼓部(110)一体地成形于支撑中间主动齿轮(41)的支撑构件(100),使得鼓部(110)也能够实现作为肋的功能,从而能够使支撑构件(100)的强度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53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880016259.8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nventor: 三治广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8 , B60K6/40 , B60K2006/4825 , B60K2006/4833 , Y02T10/6221 , Y02T10/6252 , Y10T74/19014 , Y10T477/26
Abstract: 使旋转电机(MG)的输出轴(O2)与驱动装置输入轴(I1)轴心位置不同地配置,并将第一齿轮(G1)与驱动装置输入轴(I1)同轴设置,此外,第一齿轮(G1)与设置在旋转电机(MG)的输出轴(O2)上的第二齿轮(G2)啮合,该第一齿轮(G1)对旋转进行减速并传动到变速器输入轴(I2),离合器(C)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齿轮(G1)的齿轮部(g)沿轴向重叠地配置在内径侧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338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303.2
申请日:2007-10-02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nventor: 三治广明
IPC: B60K6/365 , B60K6/26 , B60K6/387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3 , B60K17/04 , F16H37/06 , B60L1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0 , B60K6/26 , B60K6/36 , B60K6/48 , B60K6/543 , B60L11/14 , B60L15/2054 , B60L2220/50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86 , Y02T10/6221 , Y02T10/641 , Y02T10/645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G)和旋转电机(MG),从其中一方或双方获得旋转驱动力,经变速器变速向驱动轮传递,在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HV)中,即使旋转电机(MG)采用比较小型者,也能够获得足够的驱动力,并且使装置(HV)小型化。在旋转电机(MG)与作为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CVT)之间具有减速器(RS),其仅对来自旋转电机(MG)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而向无级变速器(CVT)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114892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80061320.4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驱动装置。旋转电机、具有第1行星齿轮机构(31)以及第2行星齿轮机构(32)的减速装置(3)、差动齿轮装置与旋转电机同轴并按记载的顺序进行配置。第1行星齿轮机构(31)按动力传递路径的顺序配置于比第2行星齿轮机构(32)靠旋转电机的一侧,并且第1行星齿轮机构(31)沿着轴向(L)配置于比第2行星齿轮机构(32)靠旋转电机的一侧。在第1行星齿轮机构(31)以及第2行星齿轮机构(32)以彼此的推力(SF1、SF2)在轴向(L)上相互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形成斜齿的扭转角,第1行星齿轮机构(31)的斜齿的扭转角(θ1)大于第2行星齿轮机构(32)的斜齿的扭转角(θ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