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97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45154.0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0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计及近场光学效应的多尺度吸热器光热耦合性能获取方法,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及光子与吸热器表面纳米结构之间的近场效应,获得纳米结构对太阳光谱的短波吸收率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辐射长波发射率。其次对于光线在定日镜场宏观尺度以及吸热管之间介观尺度的传播过程,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建立光学传播模型,并结合纳米结构对太阳光谱的短波吸收率,计算得到吸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最后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吸热器流动传热模型,并以吸热器表面热流密度分布作为热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光热耦合性能。本发明可获得多尺度吸热器的光热耦合性能,以指导吸热器表面纳米结构的设计优化与筛选,从而提高下一代塔式光热电站的吸热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5886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03370.7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交错旋流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进口段和出口段等三部分;其中,换热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板,换热板内包含至少一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冷热流体在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内流动并进行换热;工作过程中,热流体和冷流体首先分别从热流体进口段和冷流体进口段进入换热芯体,然后在换热芯体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内完成对流换热,最后分别从热流体出口段和冷流体出口段流出;本发明设计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减少流动死区,克服传统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中冷流体和热流体无法在水平方向实现换热的缺点,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52079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113995.6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离子风除尘通风机柜,包括机柜本体以及设置在机柜本体内由偏转电极板分割成为首尾相连的电离吸附区和供风区,所述的电离吸附区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入风口,且在电离吸附区沿风道入口处设置有空气电离装置,在供风区设置有若干组入口与供风区相连,出口与通风机柜连通的离子风发生器。本发明采用离子风除尘散热技术,能产生更高的风速,合理的风道设计结合电子散热机柜自身的特点,不仅解决了风冷散热机柜除尘和降噪的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离子风发生器可靠性和臭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72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845154.0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0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计及近场光学效应的多尺度吸热器光热耦合性能获取方法,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及光子与吸热器表面纳米结构之间的近场效应,获得纳米结构对太阳光谱的短波吸收率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辐射长波发射率。其次对于光线在定日镜场宏观尺度以及吸热管之间介观尺度的传播过程,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建立光学传播模型,并结合纳米结构对太阳光谱的短波吸收率,计算得到吸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最后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吸热器流动传热模型,并以吸热器表面热流密度分布作为热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光热耦合性能。本发明可获得多尺度吸热器的光热耦合性能,以指导吸热器表面纳米结构的设计优化与筛选,从而提高下一代塔式光热电站的吸热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19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29333.5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元氯化盐的高温光热循环模拟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包括氯化盐循环系统、电加热系统、非均匀太阳光源模拟系统、氯化盐吹扫及排出系统、空气隔离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在565~700℃范围内采用二元氯化盐开展研究不同光照、工况条件下吸热器的光热耦合机理和运行可靠性的实验,在保证耐高温、耐腐蚀和氯化盐不凝固堵塞管路的前提下更加贴近现实,可结合其他种类的熔盐、在多种温度条件下开展不同材质和结构形式的吸热器光热耦合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模拟实际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运行稳定可靠,避免了气象和环境参数波动对于太阳能实验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时间、经济和人工成本,能够推动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技术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2577.4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安全高效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混合瞄准方法,结合了定日镜赤道瞄准策略和现有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多点瞄准策略各自的优点,其中赤道瞄准策略用于提升吸热器吸收能量,多点瞄准用于保证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通过上述两种瞄准策略的有机结合,本发明可充分发挥吸热器中各吸热管排抵抗热应力失效的能力,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设备的前提下,可在确保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的同时,有效提高吸热器吸收能量,从而提升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系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747581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630846.8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 Y02E60/145 , Y02E7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蓄冷和半导体制冷的太阳能小屋,通过叶片调节冷端风道与外界是否连通,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组与热端风道配合,对小屋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该小屋主要利用来自夜间的冷量和白天太阳能电池产生并储存在蓄电池的电能使相变蓄冷介质凝固,此时太阳能电池板顶盖打开加快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散热。在白天通过通风使得蓄冷剂融化,对风进行降温以达到吹冷风制冷的效果;该小屋结构也可用于冬季制热,此时冷端风道、热端风道中的风向与小屋内制冷相反,将热端风道中的热量对风进行升温以达到吹风制热的目的,与此同时,将多余热量输送至冷端风道进行升温,保证较高的制热效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