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内开关模式液晶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251011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03108606.3

    申请日:2003-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363 G02F1/136286 G02F2001/136218

    Abstract: 一种面内开关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基底,在基底上形成的扫描线,基底上形成与扫描线交叉,同时在数据线和扫描线之间插入了绝缘薄膜的数据线,以及放置在比扫描线和数据线距离基底更远,宽度大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宽度的透明公共电极互连线,此外,还在几何上覆盖扫描线和数据线。这种器件的结构使得来自数据线和扫描线的所有电场都在公共电极互连线上终止。用透明导电薄膜形成的公共电极互连线能够保持器件的孔径比。

    平面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41454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10098280.0

    申请日:2002-10-18

    Abstract: 一种平面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基板(11)、与第一基板对置的第二基板(12)和夹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13)。第一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分别与所要驱动的像素相关的像素电极(27)、公共电极(26)、数据线、扫描线和公共电极线。液晶分子轴在平行于第一基板的平面上、借助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基板的平面的电场进行旋转,以便显示一定的图象。公共电极(26)由透明材料制成,其形成在比数据线更接近液晶层的位置上。除了在位于扫描线附近的数据线的区域之外,公共电极(26)完全与数据线(24)重叠。该液晶显示器件进一步包括在公共电极完全与数据线重叠的区域中的不透光层(17),该不透光层由黑基底层(17)形成,其宽度小于公共电极的宽度。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2567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2127183.6

    申请日:2002-07-30

    Inventor: 松本公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和制造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能够在不引起孔径比下降的情况下甚至只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同极性的象素时禁止强闪烁的发生。在此种液晶显示器中,分别经第一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施加不同极性的象素电压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以第一数据线被第二数据线覆盖的方式形成,绝缘膜夹在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间。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2523C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02126825.8

    申请日:2002-07-22

    Abstract: 一种LCD器件,能充足地接收到固化光,从而不用取消遮光部件,就能实现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材料的基本均匀的固化。第一基底具有显示区域以及由所述显示区域所围绕的外围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规则排列的若干象素。外围区域包括密封部件、与所述象素相连的引线以及遮光部件。第二基底与所述第一基底相接合。液晶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所形成的密封部件以这样一种方式与所述引线以及遮光部件相重叠,使得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引线和所述遮光部件的非重叠面积等于所述密封部件的每单位面积的25%或更大。

    平面内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59657A

    公开(公告)日:2003-12-03

    申请号:CN03109275.6

    申请日:2003-0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363 G02F2001/136218 G02F2201/40

    Abstract: 平面内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10),包括:第一基片(11),位于第一基片对面的第二基片(12),夹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3)。第一基片包括:薄膜晶体管(30),像素电极(25),公共电极(27),数据线(24),扫描线(20),和公共电极线(21)。扫描线(20)和公共电极线(21)相互平行地在公共层中形成。公共电极(27)与数据线(24)和扫描线(20)重叠,在它们之间有层间绝缘膜(26)。在围绕扫描线(20)的每一侧单个地形成公共电极线(21)。公共电极(27)通过穿透层间绝缘膜(26)形成的接触孔(29)电连接到公共电极线(21),并且公共电极遮盖在扫描线和公共电极线之间形成的一个间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