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568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263549.9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50/258 , H01M50/24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作为单位电池包括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作为电源包括所述电池模块的设备,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包括第一正极的第一电极群及包括第二正极的第二电极群,所述第一正极含第一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正极含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是具有粒径为1μm以下的初级颗粒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是具有粒径超过1μm的初级颗粒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根据本发明,高温储存性能及快速充电性能得到改善,因此可用于高能量密度设计,能够从一个电池同时获得不同大小的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6632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803399.6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并且包含碳基活性物质、掺杂有镁的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及未掺杂镁的第二硅基活性物质,其中,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第一硅基活性物质的含量为2‑20重量%。本发明可以改善锂二次电池的快速充电特性和高温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669999.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涉及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含第一硅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第一负极合剂层及所述第一负极合剂层上的含第二硅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第二负极合剂层,所述第一硅系负极活性物质是掺杂金属元素的SiOx(0≤x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665094.X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一体现例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集流体;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其形成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以及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包括第一硅类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包括第二硅类活性物质,基于以下式1的RPV值超过1:【式1】RPV=VD1/VD2在所述式1中,RPV为各层颗粒体积分数比率,VD1为第一硅类活性物质内粒径为2.5μm以下的颗粒的体积分数(%),VD2为第二硅类活性物质内粒径为2.5μm以下的颗粒的体积分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156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576700.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所公开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负极集流体、位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包括石墨基活性物质和掺杂有金属元素的硅基活性物质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位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并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多孔结构包括具有孔隙的碳基颗粒和形成于孔隙内部或碳基颗粒表面上的含硅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7457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880539.X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3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形成在负极集流体上并包括第一粘合剂的粘着层;以及形成在粘着层上的包括含有硅‑碳复合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粘合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该硅‑碳复合颗粒包括含孔隙的碳基颗粒和在孔隙内形成的硅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8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528268.1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525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8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可以包括:电解液,其包含锂盐、有机溶剂和CO2供应源;正极,其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含有镍的锂金属氧化物颗粒;以及负极,其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形成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上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硅基活性物质。在所述SEI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光谱中,C‑O峰强度与Li‑F峰强度之比可以为规定数值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387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56733.1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4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形成于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且包含硅系活性物质及石墨系活性物质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形成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上,且包括多孔性结构体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多孔性结构体包括具有气孔的碳系颗粒及形成于碳系颗粒的所述气孔的内部或所述碳系颗粒的表面上的含硅涂层。根据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能够防止二次电池充放电时因碳和硅的体积膨胀率差异引起的破裂。
-
公开(公告)号:CN1186103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53522.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并且包含碳基活性物质、掺杂有镁的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及未掺杂镁的第二硅基活性物质,其中,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第一硅基活性物质的含量为2‑20重量%。本发明可以改善锂二次电池的快速充电特性和高温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6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157998.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4/48 , H01M4/38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镍(Ni)的锂金属氧化物;以及负极,所述负极包含含有硅基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以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10重量%以上的单颗粒形式的锂金属氧化物,以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1‑15重量%的硅基活性物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