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94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726902.2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3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现例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集流体;形成于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的第一负极合剂层;以及形成于第一负极合剂层上的第二负极合剂层,第一负极合剂层及第二负极合剂层分别包含硅系活性物质,第一负极合剂层包含第一碳系活性物质,第二负极合剂层包含第二碳系活性物质,第一碳系活性物质的根据以下式1的OI值大于等于第二碳系活性物质的OI值。[式1]OI=I004/I110,式1中,OI是根据XRD测量的结晶配向性指数,I004是对碳系活性物质进行XRD测量时(004)面的峰强度,I110是对碳系活性物质进行XRD测量时(110)面的峰强度。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容量特性、电阻特性等均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5775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374141.4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7 , H01M4/131 , H01M4/4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其包含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隔膜,其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以及电解液,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硅基氧化物,所述电解液包含锂盐、氟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非水性有机溶剂和二氟亚磷酸酯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7477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011021.9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1 ,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案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第1单体电芯,所述第1单体电芯包括第1负极,所述第1负极包括第1‑1负极混合物层和所述第1‑1负极混合物层上的第1‑2负极混合物层;以及第2单体电芯,所述第2单体电芯包括第2负极,所述第2负极包括第2‑1负极混合物层和所述第2‑1负极混合物层上的第2‑2负极混合物层,其中,所述第1‑2负极混合物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重量比大于所述第1‑1负极混合物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重量比,所述第2‑2负极混合物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重量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2‑1负极混合物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重量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1338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553414.6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02 , H01M4/04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及依次层积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上,分别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及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自由粘合剂含量大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自由粘合剂含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自由粘合剂含量不同的多个负极活性物质层,因此,改善负极的快速充电性能且减小电阻的同时,能够改善负极集流体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粘合力及电池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2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564684.7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集流体;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其形成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以及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和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分别包含碳基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包含第一粘合剂、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包含第二粘合剂、第二硅基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材料,以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和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的含量彼此不同,所述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硅基活性物质的种类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98644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413533.2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505
Abstract: 二次电池包括:第一正极组,所述第一正极组是由第一正极彼此相邻地层叠而成,所述第一正极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上;第二正极组,所述第二正极组是由第二正极彼此相邻地层叠而成,所述第二正极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不同的活性物质组成或不同的层叠结构;以及负极,所述负极与第一正极或第二正极相对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442681.0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碳基活性物质、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和第二硅基活性物质,所述第一硅基活性物质包含碳‑硅复合基活性物质,所述第二硅基活性物质包含硅氧化物(SiOx,0
-
公开(公告)号:CN118486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170118.2
申请日:2024-02-06
IPC: H01M4/131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其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以及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其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包含:表面上形成有碳涂层的第一硅基活性物质;以及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包含:掺杂有金属的第二硅基活性物质;以及第二导电材料,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在从第二负极混合物层的表面获得的拉曼光谱中出现径向呼吸模式(RBM)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缓解电池的充电/放电时的硅基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收缩所带来的影响。
-
-
公开(公告)号:CN11186897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80019258.7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负极包含负极集流体和形成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的负极混合物层,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导电材料,所述负极混合物层的负载量为5‑15g/cm2,所述负极混合物层的R值为3000以下,其中,R表示(负极混合物层的透气度)×(电池的电流2密度)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负极表面的过电压现象和由此引起的锂金属的析出,因此可以以更高的电流进行充电,从而改善快速充电性能,并且在相同的电流下也具有优异的寿命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