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坐姿识别的座椅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185927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62237.2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坐姿识别的座椅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座椅,方法包括:获取距离传感信息并判断是否满足重力检测条件,若满足则获取重力传感信息并结合距离传感信息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若识别结果为不符合标准坐姿则对重力传感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目标调控策略;根据目标调控策略生成调控指令并发送至靠背倾角调节装置及扶手调节装置以对座椅进行调控。上述座椅调控方法,能够获取距离传感信息及重力传感信息以对用户是否符合标准坐姿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对重力传感信息进行解析并实现对座椅进行智能调控,可通过靠背倾角调节装置调节靠背倾角并通过扶手调节装置调节扶手位置,从而能够根据用户坐姿进行自适应调控。

    一种智能座椅、智能座椅管理服务器以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08791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1710448173.3

    申请日:2017-06-14

    Inventor: 肖峰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包括:靠背、座椅面、伺服电机;该座椅面下方设置有支撑部件和可伸缩部件,支撑部件能够支撑该座椅面承受重量,并且能够与可伸缩部件通过机械连接相互配合作用,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座椅面相对靠背作回转偏移运动。这种结构形式使得该智能座椅的开启与关闭过程,仅在座椅面自身的空间内完成,不会涉及用户所在空间,就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并且整个实现过程相对比较柔和,对座椅几乎不会产生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智能座椅管理服务器和控制系统,能够改变需要凭票入场观看的传统服务模式,实现零等候,无需排队检票的自助式观看模式,实现智能化管理,能够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家具和用于组装家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74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080045040.1

    申请日:2020-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100),特别是座椅家具,其包括基底部件(104),可移动家具部件(101,102,103)经由至少一个枢转配件(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底部件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枢转配件(1)通过第一杠杆(2)固定到所述基底部件(104)上并且通过第二杠杆(3)固定到所述可移动家具部件(101,102,103)上,所述第二杠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杠杆(2)可枢转地布置,所述第二杠杆(3)固定到模制主体(4)上,所述模制主体具有多个空腔(7),所述模制主体形成所述可移动家具部件(101,102,103)的核心。特别地,所述模制主体可具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杠杆的凹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家具的方法。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座椅控制方法、智能座椅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222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69762.6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座椅控制方法、智能座椅及介质,神经网络计算单元通过获取目标语音和传感器数据,基于目标语音进行情绪识别,得到情绪描述文本,基于目标语音的转换文本和情绪描述文本构建第一提示文本并输入至第一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预测,得到意图描述文本,基于传感器数据构建第二提示文本并输入至第二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预测,得到状态描述文本,基于意图描述文本和状态描述文本构建第三提示文本并输入至第三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预测,得到智能座椅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座椅,无须基于预设逻辑的控制语音对智能座椅进行控制,既能够提升控制语音的灵活性,也能够提升控制智能座椅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系统、智能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766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49199.9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调整方法、系统、智能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座椅设置压力感应垫,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压力感应垫的压力数据;将所述压力数据与预设压力数据进行比对,得到匹配度;判断所述匹配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匹配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预设压力数据对应的座椅调整参数,调整所述座椅。通过上述方法,则乘员在使用座椅时,对所述压力感应垫施加压力,从而可获取所述压力感应垫的压力数据,进而可根据所述预设压力数据对应的座椅调整参数,智能化地调整所述座椅,而不需要乘员手动地调整,提升乘员的舒适体验。

    一种坐姿矫正座椅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662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74566.X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姿矫正座椅。坐姿矫正座椅包括坐垫、靠背、底座、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坐垫设置于底座上,靠背设置于坐垫上,底座上安装有脚踏板。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坐垫内,以监测臀部在坐垫上的压力分布;第二传感器设置于靠背内,以监测背部在靠背的压力分布,或者监测背部与靠背之间的间距;第三传感器设置于脚踏板内,以监测两个脚掌在脚踏板上的压力值。坐姿矫正座椅能够同时对人体的臀部、背部与双脚进行监测,以判断人体的坐姿是否出现异常,提高了坐姿矫正座椅的监测准确性,并能够对人体的坐姿进行矫正,提高了坐姿矫正效果。

    基于图像识别的座椅智能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120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80392.6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座椅智能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重力传感器采集的重力传感信息并判断是否满足图像采集条件,若满足则发送图像采集指令以获取图像信息,对图像信息进行解析获取图像解析信息,通过解析规则对图像解析信息及重力传感信息进行组合解析得到高度调整策略信息,根据高度调整策略信息生成高度调整指令并发送至垂直驱动组件以对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上述座椅智能调整方法,能够获取图像信息进行解析并结合重力传感信息得到相应高度调整策略信息,从而智能化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能够使座椅高度适应用户的坐姿变化,提高了对座椅进行高度调节的精确性,并提高座椅高度调节效率。

    一种椅具外罩的配置及使用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97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77889.8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伍小君

    Inventor: 伍小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椅具外罩的配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将第一半拉链预先连接在支撑板件的封边条上,再将安装有第一半拉链条的封边条固定在支撑板件上,之后将第二半拉链连接在外罩的收口位置,使外罩与支撑板件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在需要使用外罩时,可拉动锁头使第一半拉链条和第二半拉链条啮合,在需要拆卸外罩时,可反向拉动锁头,使外罩从支撑板件上拆卸;该方法使外罩拆洗和安装更加方便,外罩的拆洗也更彻底,既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也优化了椅具的外观。

    带有传感器的座椅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60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80090823.0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带有传感器的座椅(1)具备座面座椅软垫(10),该座面座椅软垫(10)具有:第一座面座椅软垫(12),其具有容纳凹部(80);以及第二座面座椅软垫(15),其容纳于容纳凹部(80)内。在第一座面座椅软垫(12)的容纳凹部(80)的第一按压面(82b)与第二座面座椅软垫(15)的第二按压面(15a)之间配置有对就座者的就座状态或就座者的生物体信息进行检测的具有挠性的传感器(3)。第一座面座椅软垫(12)和第二座面座椅软垫(15)在层叠方向上被预压缩,传感器(3)通过第一座面座椅软垫(12)和第二座面座椅软垫(15)的压缩反作用力而被施加预压缩。

    一种机械延伸臂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座椅和头盔

    公开(公告)号:CN11034156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810283700.4

    申请日:2018-04-02

    Abstract: 一种机械延伸臂装置、包括上述机械延伸臂装置的座椅和头盔。所述机械延伸臂装置包括:外臂、内臂、主臂、驱动器和传动带,所述延伸臂为曲臂式结构,所述外臂、内臂与主臂为同心曲形臂,内臂、主臂和外臂相对于圆心由内到外依次排列;所述外臂与主臂在外侧可滑动连接,所述内臂与主臂在内侧可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带设置于主臂中,连接于驱动器,所述传动带与所述外臂的外臂端以及与所述内臂的内臂端连接;当驱动器带动传动带运动时,传动带带动外臂和内臂在主臂的始端与终端之间运动。本发明采用单一驱动器进行驱动,可在一二维平面运动,能回避障碍物,降低了机械结构的复杂度,便于制造和节约成本;由控制开关控制,无需手动伸缩,方便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