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05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58035.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南京华昱海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离岸自适应供能海洋波浪场与水面机动目标观测装置,包括复式结构体,其表面中心设有上层发电装置,复式结构体内部设有多组子母振荡水柱发电装置,其底部设有对转式振荡浮子发电装置;上层发电装置为风力光伏联合发电系统,多组光伏板形成组合体;子母振荡水柱发电装置为可升降的嵌套式振荡水柱发电装置,根据观测海域的波长变化自适应升降内部的嵌套式振荡水柱,捕捉观测海域变化波长形成多个有效气室,以最大程度转化波能;对转式振荡浮子发电装置设有一对叶片相反的浮子,可捕获来流带动转子发电,同时浮子产生对转力振荡压缩内部气柱进行二次发电并增加垂荡方向的阻尼。本发明的目标观测装置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海洋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2817.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广州蓝色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源自管理供电系统及水波能发电机。能源自管理供电系统包括电磁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和管理电路。管理电路由整流电路、Buck电路、缓冲电路构成。Buck电路中包括输入电容、存储电容,以及控制二者间电荷转移的开关管。将其中一个电磁发电机作为“管理者”,其输出经过缓冲电路进行分压和降噪后作为Buck电路中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其余各个发电单元作为“劳动者”,其输出通过整流电路后输入到Buck电路中进行降压和为存储电容充电。将能源自管理供电系统安装到浮体内的悬浮式骨架上,即可得到水波能发电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各类基于TENG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功率密度普遍较低,实用价值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62313.0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滑动式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和控制方法,涉及海上发电平台技术领域,包括:波浪能发电装置,半潜式平台座,风电机组和轨道定位键槽;其中,半潜式平台座为三角架构,三角架构上设置有呈V型结构的轨道定位键槽;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迎波面板和海豚式吸波浮体;迎波面板包括固定板块、设置于固定板块正面的传感器、设置于固定板块两端的控制器舱室和设置于控制器舱室顶端的可调式预紧键;控制器舱室设置于轨道定位键槽内;海豚式吸波浮体设置于固定板块的正面。本发明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06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24590.8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波浪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波浪条件的新型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该装置的前墙可前后移动和转动,前墙的前后位置可以根据入射波浪条件调节,使装置内振荡水柱的固有频率与入射波浪相匹配,从而保证装置能在不同频率波浪下都能有较好的波能捕获效率;前墙的顶部连接有液压捕能器,液压捕能器一端于导轨上滑动,吸收前墙转动产生的动能,进一步提高波能装置的捕能效果。本发明基于能改变振荡水柱式波能装置的气室宽度的特性,提高了装置的波频适应性,使其在不同频率入射波浪条件下均能实现波能的高效转换,可摆动前墙使装置捕能效果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532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0413.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华电(福建)风电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适应潮位变化的振荡水柱阵列风机耦合发电装置,属于能源利用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海域波能流密度低及现存OWC波能转换装置发电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共享气室内部具有内部腔体;振荡水柱具有若干根;振荡水柱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柱体,全部振荡水柱的其中一端开口与共享气室的内部腔体连通;共享气室的内部腔体与透平装置的动力输入端连通。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多元能源利用,充分利用不同自然资源的优势。减轻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当风能或波浪能的产出不稳定时,另一种能源可能正处于高产出状态,从而平衡系统的电力供应,降低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63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011041238.0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 ,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IPC: F03B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科学与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波浪能的海洋深层水提升装置。所述利用波浪能的海洋深层水提升装置包括桶体、浮体、单向阀和配重机构。其中,桶体上设置有沿轴线方向上下贯通的水体通道。浮体设置在桶体上部的外壁上。单向阀设置在水体通道的底部开口处。配重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配重块,桶体与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配重块与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波浪能的海洋深层水提升装置,能够借助波浪的作用将海洋底层水提升至表层,无需另外供能,且布置在海底之后无需派人值守,同时可布置在海况条件差的外海海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467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63983.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浙江博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浪发电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绿色能源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压缩装置的进水空间占比;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以当前时间点为后端点且宽度为预设的检测时长的检测区间,并将检测区间中各时间点所获取的进水空间占比进行组合以确定进水占比组合;根据进水占比组合中的各进水空间占比进行计算以确定区域进水占比;判断区域进水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承载上限占比;若区域进水占比不大于承载上限占比,则控制压缩装置的进水口维持原位置;若区域进水占比大于承载上限占比,则控制压缩装置的进水口向上移动预设的单位距离。本申请具有减少压缩装置的寿命被影响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290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37945.9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自适应多能源混合发电平台系统,属于风力或者液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基台单元,其为两端的端面呈平行四边形的六面体结构;风能光伏模块;波浪能模块;缓冲组件,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台单元的两侧斜面位置;铰接件,若干个基台单元的锐角棱边顺次通过铰接件相铰接组成平台主体,且铰接件用于在其所连接的两个基台单元发生转动时将缓冲组件向外推出。本发明的波浪自适应多能源混合发电平台系统,实现了基台单元间的高位铰和低位铰连接,在主波浪方向形成可随波浪单向协同运动的平台主体。针对相邻基台单元间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设置有挤压式缓冲组件,在相邻基台单元间通过缓冲组件进行边缘缓冲式保护防止碰撞。
-
公开(公告)号:CN11234375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1316682.9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外置透空结构的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包括振荡水柱系统、锚泊固定系统和透空结构。本发明将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和透空结构有效结合。采用离岸浮式结构,可以应用于波能密度更大的深远海区域,能有效提高装置的输出功率;采用透空结构既不影响目标海况长波透射进入气室,也能有效减小波浪中短波对装置产生的较大波浪荷载,保护结构安全,从而保证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能长时间的高效、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6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0204.8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25B9/23 , F03B13/14 , H02J3/28 , H02J3/32 , H02K7/18 , C02F1/44 , C25B9/65 , C25B15/08 , C25B1/0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流能的淡水‑氢气综合供给系统。包括直驱式传动系统、海水淡化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和交换系统,直驱式传动系统用于供电和传动,海水淡化系统用于海水制淡,电解水制氢系统用于电解水制氢,交换系统用于海水淡化系统和电解水制氢系统之间的资源交换。方法包括能量回收装置工作方法、海水淡化方法和电解水制氢方法,海水淡化方法和电解水制氢方法产生的淡水和氢气通过交换系统相互交换资源。本发明的综合供给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偏远海岛和深远海开发,提供稳定的电力、淡水和氢气供应,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