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3000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212125.0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蒲黄炭炮制品的近红外在线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制备和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2)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3)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投票机制建立蒲黄炭炮制品鉴别模型。本发明首次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投票机制的近红外分析方法对蒲黄炭炮制品质进行客观,快速,高效识别,为市场蒲黄炭炮制品的质量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92701.7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涉及中药生产废弃物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半固体废弃物用水稀释,调pH至6~7,混匀;(2)将预处理后的半固体废弃物进行第一次超滤;(3)将第一次超滤得透过液进行第二次超滤;从第二次超滤处理所得截留液中回收黄芩苷;(4)将回收黄芩苷之后的截留液、第二次超滤处理所得透过液与第一次超滤所得截留液合并,调pH至7~9,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5)将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纳滤处理,透过液直接排放;(6)将纳滤处理所得截留液通入膜生物反应器中,循环进行(4)、(5)和(6)。本发明处理方法可以同时达到回收药效物质和达标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38473.0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93/1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鸦胆子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鸦胆子干燥成熟果实的8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脱色素,再由正向硅胶柱、MCI柱、聚酰胺柱划段,最后经过凝胶和高效液相HPLC分离纯化得到二个新的化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新化合物对Mia PaCa‑2胰腺癌细胞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表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胰腺癌作用,可作为抗胰腺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68620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569690.8
申请日:2020-06-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84 , A61P27/02 , A61P39/06 , A23L33/00 , A61K35/618 , A61K31/047 , A61K31/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御视网膜蓝光损伤的药食两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枸杞子1~5份,茯苓2~6份,牡蛎4~8份,决明子2‑6份,菊花1~5份,铁皮石斛1~5份,叶黄素0.01~0.1份,牛磺酸0.01~0.1份。本发明提供的药食两用组合物,可抵御视网膜蓝光损伤,安全性好,可用于制备用于抵御视疲劳的普通食品或保健品或药品。
-
公开(公告)号:CN112535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540638.6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23K20/105 , A23K20/163 , A61K36/752 , A61P43/00 , A61P37/04 , A61P39/06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P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禽畜日常保健促生长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板蓝根酶解多糖10~20份、苦豆子生物碱1~2份、丹参药渣发酵多糖5~15份、柚子皮多糖5~10份、忍冬藤多糖5~15份原料制成。本发明通过实验表明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增强动物食欲,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并且发明具有取材环保、成本低廉、工艺创新、实用性好等特点,添加在养殖日常饲料中,能够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功能,平衡胃肠道微生态,形成极佳的保健效果,从而降低动物发病率,在养殖过程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料肉比,提升动物生长速度,保证产品品质,增强竞争力,提高养殖户(场)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4515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183890.6
申请日:2020-10-29
IPC: A61K36/287 , A61P17/00 , A61P31/04 , A61K127/00 , A61K133/00 , A61K1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疾病作用的菊花提取物,它是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将菊茎叶或菊花样品适当粉碎,称重后加入水,加热回流提取,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即得。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通过实验筛选出菊花和菊茎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并通过药理实验筛选出其临床新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菊花或菊茎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减轻病变程度,促进皮肤愈合的功效;并且可通过抑制TLR2/NF‑κB p65信号通路显著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 mRNA的表达,起到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20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86106.7
申请日:2020-10-29
IPC: A61K36/287 , A61P9/10 , A61P27/02 , A61K127/00 , A61K135/00 , A61K1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作用的菊花和菊茎叶提取物,它是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将菊茎叶或菊花样品适当粉碎,称重后加入水,加热回流提取,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即得。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通过实验筛选出菊花提取物发提取工艺,并通过药理实验筛选出其临床新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菊花或菊茎叶提取物对碘酸钠诱导的视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对AMD小鼠视网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光感受器细胞免受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损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437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42333.1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7 , A61P9/14 , A23L33/105 , A61K135/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将丹参废弃地上部分资源开发利用,经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制备得到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血流变参数变化、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微血管密度降低以及降低ET‑1、iNOS、VEGF、P‑Selectin、TXA2、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提高6‑keto‑PGF1α的表达水平。本发明提供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防治作用,可作为微循环障碍治疗的药品或维护血管功能的保健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20070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43397.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7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P35/00 , A61P9/10 , A61P3/10 , G01N5/04 , G01N30/02 , G01N30/86 , G01N3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的制备与质量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纯化。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制定质量标准包括水分、炽灼残渣、有效部位的鉴别、指纹图谱与丹参茎叶酚酸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对丹参茎叶有效部位的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确保生产中质量可控,操作规范。本发明可为工厂生产工艺、质检等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利于丹参茎叶的资源开发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28651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0156960.0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附四物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它由当归、川芎、香附和木香四味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进行研磨包合,挥发油提取后所得残渣,加熟地、白芍和延胡索,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液以95%乙醇进行醇沉,静置,抽滤,上清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再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包合物,混匀,制成。其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薄层定性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本发明将挥发油部位单独提取包合,具有减少辅料用量和发挥治疗作用的双重功效,较目前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相加,更能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复方颗粒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