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77513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0069.6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3/06 , A61P9/10 , A61P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银杏叶提取物0.5~2份,荷叶45~180份,杜仲叶3~12份,马齿苋3~12份,绞股蓝45~180份,山楂50~200份,姜黄45~180份,酸枣仁15~60份制成。本发明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辨证施治,结合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筛选组方,整个组合物配比科学合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具有很好的降血脂的功效,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并且组合物中各药味为药食同源的原料,疗效好,毒副作用低,临床用药更加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94075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529345.7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05 , A61K9/70 , A61K47/36 , A61K47/38 , A6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附四物汤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贴剂包括发热袋、固定在发热袋上的背衬层、固定在背衬层上的含药基质层和覆盖在含药基质层上的防粘层,所述的含药基质层包括30~70份水凝胶基质、10~50份香附四物汤提取部位和10~40份透皮促进剂。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具有较大的载药量,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溶剂,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并且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具有很好的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生物利用度高,并且透皮贴剂可以持续、恒速地释放,有利于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药效时间长,并且贴剂的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13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306272.5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216 , A61K31/4245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疾病药物中的新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带一氧化氮的阿魏酸或咖啡酸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具有强的杀灭作用,应用范围更广泛。尤其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2-丁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1-丁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2-{2-[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乙氧基}乙酯3个化合物显示出非常强的抗多种肿瘤活性,有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73127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183216.7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C47/46 , C07C47/445 , C07C45/78 , A61K31/1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胃癌、结肠癌、肝癌或肾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且经过毒性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毒性较低,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89526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441375.2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螺在制备解热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荔枝螺的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荔枝螺软体提取物或荔枝螺壳粉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很好的解热、抗炎活性,并且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增强SOD活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丙二醛的释放作用。为充分利用广阔的海洋资源,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海洋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885684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010214044.6
申请日:2010-07-0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C203/04 , C07C201/02 , C07D307/60 , C07D271/08 , A61K31/216 , A61K31/341 , A61K31/4245 , A61P7/02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类新型的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前体药物,以及它的制备方法和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对具有抗血栓作用强的天然芳香酸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将其羧酸基团与一氧化氮供体结合,得到脂溶性好的一氧化氮供体型芳香酸前药,本发明提供的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前体药物的溶解性好,可有效透过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可提高人体服用后生物利用度,并且前体药物能够分解为芳香酸类化合物和释放出一氧化氮,二者可以协同发挥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活性。本发明提供的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前体药物可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和脑缺血性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02250784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103328.2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1/14 , C09K17/00 , C12R1/07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当归根际高效解磷菌及其制备得到的菌剂和应用,该解磷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DGP0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No.4755,保藏日期:2011年4月7日。解磷菌菌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解磷菌Bacillus sp.DGP01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摇瓶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将上述发酵液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生产罐中培养得到。该解磷菌能够将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优质磷素化合物,可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磷肥利用效率,节肥增产,且在培育和发挥土壤生态肥力、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371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66231.X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蜀葵花药材及其提取物与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技术,借助一测多评方法,计算校正因子,对黄蜀葵花中的7个黄酮成分含量进行计算。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以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黄蜀葵花药材及其提取物与制剂的质量,可解决因对照品缺乏而无法客观合理地控制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问题,对控制质量和保证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94075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29345.7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05 , A61K9/70 , A61K47/36 , A61K47/38 , A6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附四物汤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贴剂包括发热袋、固定在发热袋上的背衬层、固定在背衬层上的含药基质层和覆盖在含药基质层上的防粘层,所述的含药基质层包括30~70份水凝胶基质、10~50份香附四物汤提取部位和10~40份透皮促进剂。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具有较大的载药量,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溶剂,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并且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具有很好的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生物利用度高,并且透皮贴剂可以持续、恒速地释放,有利于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药效时间长,并且贴剂的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134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306272.5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216 , A61K31/4245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疾病药物中的新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带一氧化氮的阿魏酸或咖啡酸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具有强的杀灭作用,应用范围更广泛。尤其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2-丁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1-丁酯,(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2-{2-[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5-氧-3-氧基]-乙氧基}乙酯3个化合物显示出非常强的抗多种肿瘤活性,有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