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7901403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1206387.6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包括3D打印机架以及设置3D打印机架内腔底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由竖直设置在3D打印机架底端的电动推杆以及水平安装在电动推杆顶端的打印平台构成,所述打印平台两端通过卡块滑动连接在3D打印机架内侧壁上,所述3D打印机架内侧壁安装有位于打印平台顶部的微波导流罩,所述微波导流罩两端均安装有结构一致的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导流罩内部靠近3D打印机架内腔一侧嵌合安装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末端连接有微波出口环,且微波出口环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内部结构一致的上微波屏蔽框和下微波屏蔽框。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值得推广使用。

    一种组合式内脱板冲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252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28080.0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内脱板冲模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脱板的材料单薄处承受压力时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夹板、内脱板以及下模板,内脱板与下模板之间放置有产品;内脱板包括第一子内脱板和第二子内脱板,第一子内脱板的朝向第二子内脱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子内脱板的朝向第一子内脱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卡槽,其中,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相对,上夹板的底面设置有导正联接块,导正联接块的第一侧面卡合于第一卡槽中,导正联接块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卡合于第二卡槽中,第一子内脱板通过导正联接块与第二子内脱板进行组合。

    一种生物活性节段骨缺损修复体的性能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515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239228.9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节段骨缺损修复体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优化PLGA/TCP多孔支架材料的孔隙结构,并复合活性分子;优化镁合金支架,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对节段骨缺损修复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大动物模型,开展节段骨缺损修复体的植入实验,并评价其效果,该修复体具备优良的成骨活性、快速血管化的能力和更高的生物活性,能够快速成骨和血管化,避免出现骨不连的情况,避免影响治疗的效果,同时,该修复体具备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可以避免修复体在植入、成骨过程中发生感染,此外,该评估方法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评估修复体的性能,有利于修复体发挥功能,避免潜在风险。

    配电盒金属壳体的螺纹孔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1251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640313.2

    申请日:2016-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盒金属壳体的螺纹孔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数控机床在配电盒金属壳体内加工出底孔,其中,在所述数控机床加工所述底孔中,主轴转速范围为5500‑6500转/分钟,刀具的进给量范围700‑800毫米/分钟,每次抬刀距离范围为4‑6毫米;(2)对所述底孔进行磁力研磨;以及(3)采用钻头对磁力研磨后的底孔攻牙处理,从而使得所述底孔形成螺纹孔;其中,在对磁力研磨后的底孔攻牙处理中,所述钻头的转速范围为500‑550转/分钟,所述钻头的进给量范围为0.3‑1.0毫米/转,以防止制造出来的螺纹孔存在牙大及卡钢针等缺陷,并节省螺纹孔的制造工时而提高产率。

    一种利用迭代思想制备β型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169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115772.X

    申请日:2017-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45/10 C22C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迭代思想制备β型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第一次迭代按照来设计β型非晶内生复合材料成分,熔炼浇铸所述设计的合金成分,检验合金的铸态微观组织,确定β相的分布形态,并测定β相的成分,记为 B)继续迭代至 与 之间的差异小于3%,得到β型非晶内生复合材料,其中i为迭代次数,取值为2以上的整数,具体为:按照的方式来设计非晶内生复合材料成分,熔炼浇铸所述设计的合金成分,测定合金中β相的成分。本发明保证了开发出的内生β相非晶复合材料的基体成分接近初始Ti/Zr非晶合金,保留了高玻璃形成能力;同时本发明制备的β型非晶内生复合材料保留玻璃形成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

    一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758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52029.4

    申请日:2017-07-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2/06 C23C22/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将镁合金基材依次进行脱脂、表调、化成和烘干;所述脱脂过程中采用的脱脂粉溶液的碱度为30~50mol/L;所述表调过程中采用的表调剂溶液的酸度为5~10mol/L;所述化成过程中采用的化成试剂的pH值为1.8~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脱脂、表调和化成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使镁合金工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本发明提供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使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腐蚀性,耐候性好。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表面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和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