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33647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610104056.7
申请日:2006-07-3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 H01J29/32 , H01J29/4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获得高效率的电子发射显示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发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发射单元,和在第二基板上具有图案化荧光层的发光单元。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从电子发射单元发射并且落在荧光层上的电子束的电子束斑的面积由A表示,并且对应该电子束斑的荧光层的面积由B表示时,面积A与面积B满足:0.9≤A/B≤1.4。
-
公开(公告)号:CN100521057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610073823.2
申请日:2006-03-3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467 , H01J29/481 , H01J31/127 , H01J2203/0248 , H01J2329/46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第一衬底;面向第一衬底并与第一衬底分隔开的第二衬底;在第一衬底上的电子发射单元,电子发射单元具有至少两个电极和用于发射电子的发射区;和在第二衬底上将通过由电子形成的束激发的光发射单元。电子发射单元包括用于聚焦所述束的聚焦电极。光发射单元包括在其上像素设置成图案的屏幕。每个像素具有荧光层。像素之一的荧光层通过所述束激发。所述聚焦电极包括开口,所述束通过所述开口。当到达像素的所述电子束的垂直直径是DBV且至少一个像素的垂直节距是PV时,垂直直径DBV和垂直节距PV满足:0.4<DBV/PV<1。
-
公开(公告)号:CN100349250C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410082061.3
申请日:2004-11-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 H01J29/467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彼此有预定间隙的相互面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用于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区域,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响应于从电子发射区域发射的电子来显示图像的照明部分。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栅网电极被配置用来聚焦从电子发射组件发射的电子。栅网电极被提供多个电子通道开口,至少一个电子通道开口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相对于第一基板的斜面。凭借上述结构的电子发射装置,栅网电极防止和/或减少了电子的一个或多个行进路程的变化,从而防止和/或减少错误像素照亮,且总体色纯度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026058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84970.4
申请日:2007-02-1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022 , H01J9/025 , H01J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发射装置,所述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电子发射区;和位于第一电极之上的第二电极,使得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绝缘。第二电极在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的交叉区域处具有多个开口以开放电子发射区,且其中1.36≤P/D≤1.65,其中D代表第二电极的开口的宽度或直径,且P代表第二电极的开口的节距。
-
公开(公告)号:CN1953135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610136332.8
申请日:2006-10-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04 , H01J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显示装置,其构造有: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互相面对;阴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电子发射区,与阴极电连接;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和蓝色荧光层,形成在第二基底的面对第一基底的表面上。各阴极构造有:第一电极,具有以同一尺寸布置在限定在第一基底上的对应的单位像素处的开口部分;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隔开并在开口部分内;电阻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互相电连接。将对应于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和蓝色荧光层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设成与对应的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和蓝色荧光层的发光效率成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892968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610057626.1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22 , G09G2310/06 , G09G2320/02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发射装置和驱动所述电子发射装置的方法,通过抑制发射延迟,可防止显示运动图像时亮度下降。该电子发射装置包括:阴极,形成在所述阴极上的栅极,和设置在阴极与栅极之间的绝缘层。电子发射区形成在所述阴极上,其在因施加给阴极和栅极的各自电压之间的差值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射电子。驱动单元将电压施加给所述阴极和栅极。阳极接收正电压,以使从电子发射区发射的电子加速。施加给所述阴极的第一电压Vc与施加给所述栅极的第二电压Vg满足以下条件:0.4 ≤Vc/Vg<0.8。
-
公开(公告)号:CN1873888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610055094.8
申请日:2006-03-0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242 , H01J9/241 , H01J29/864 , H01J31/127 , H01J2329/8625 , H01J2329/8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其实施例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单元像素定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上;电子发射单元,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磷光体层,其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每个磷光体层对应于至少一个单元像素;非发光区域,其在所述磷光体层之间;以及间隔物,其置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布置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其中所述非发光区域包括加载有所述间隔物的间隔物加载区域,其中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和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满足下面的条件:A/B≥约0.2,其中A表示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B表示沿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定位的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
-
公开(公告)号:CN101814412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910212128.3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nventor: 孙承贤 , 全祥皓 , 金贤硕 , 尹福天 , 郑实根 , 金炫彻 , 黄义晶 , 金正珉 , 崔城铉 , 南文浩 , 金城秀 , 李惠贞 , 安商赫 , 赵晟希 , 金起永 , 金明燮
IPC: H01J17/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36 , H01J11/12 , H01J11/44 , H01J2211/363 , H01J2211/365 , H01J2211/4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的每个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宽度范围。此外,放电单元由非放电空间分隔,非放电空间的高度与放电单元的高度基本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4028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12127.9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nventor: 孙承贤 , 全祥皓 , 金贤硕 , 尹福天 , 郑实根 , 金炫彻 , 黄义晶 , 金正珉 , 崔城铉 , 南文浩 , 金城秀 , 李惠贞 , 安商赫 , 赵晟希 , 金起永 , 金明燮 , 朴亨彬
IPC: H01J17/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44 , H01J11/12 , H01J11/36 , H01J2211/363 , H01J2211/365 , H01J2211/4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具有宽度范围。此外,放电空间被非放电空间分隔开,非放电空间具有比放电空间的高度小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45175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136132.1
申请日:2008-07-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467 , H01J9/148 , H01J31/127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i)基板;ii)基板上的阴极电极,其具有第一开口并且包括不透射紫外线的材料;iii)电子发射区域,其在第一开口中并且用于发射电子;以及iv)栅电极,与阴极电极电绝缘并且具有电子发射区域发射的电子从其穿过的第二开口。栅电极的紫外线透射率约为30%或者更大。穿过电子发射区域中心并且垂直于基板的平表面的第一假想线和穿过第二开口中心且垂直于基板的平表面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距离约为0.5μm或者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