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射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9018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510074115.6

    申请日:2005-04-29

    Inventor: 李炳坤 全祥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021 H01J29/467 H01J29/481 H01J31/127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和电子发射区域,和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阳极和磷光体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布置校正电极,校正电极包括带有分布在电子发射区域一侧的梳齿部分的第一子电极,和带有分布在电子发射区域相对侧的梳齿部分的第二子电极。防止了由于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不重合或者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收缩/扩张差别造成的所发射电子在每一个相应像素上降落特性的恶化,由此提高亮度和色表现度的一致性。本发明还涉及驱动该电子发射装置的方法。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22351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74115.6

    申请日:2005-04-29

    Inventor: 李炳坤 全祥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021 H01J29/467 H01J29/481 H01J31/127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和电子发射区域,和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阳极和磷光体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布置校正电极,校正电极包括带有分布在电子发射区域一侧的梳齿部分的第一子电极,和带有分布在电子发射区域相对侧的梳齿部分的第二子电极。防止了由于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不重合或者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收缩/扩张差别造成的所发射电子在每一个相应像素上降落特性的恶化,由此提高亮度和色表现度的一致性。本发明还涉及驱动该电子发射装置的方法。

    电子发射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73888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610055094.8

    申请日:2006-03-02

    Inventor: 全祥皓 李炳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其实施例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单元像素定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上;电子发射单元,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磷光体层,其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每个磷光体层对应于至少一个单元像素;非发光区域,其在所述磷光体层之间;以及间隔物,其置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布置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其中所述非发光区域包括加载有所述间隔物的间隔物加载区域,其中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和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满足下面的条件:A/B≥约0.2,其中A表示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B表示沿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定位的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

    场发射显示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7362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03142995.5

    申请日:2003-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发射显示器,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间具有一预定间隙。该场发射显示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并覆盖栅极电极的绝缘层;阴极电极,其形成于绝缘层上并包括暴露相应于像素区域的绝缘层的电场增强区;电子发射源,形成于阴极电极上,临近电场增强区的至少一边;以及形成于第二基板上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通过电子发射源发射的电子实现图像显示。

    电子发射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73888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55094.8

    申请日:2006-03-02

    Inventor: 全祥皓 李炳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其实施例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单元像素定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上;电子发射单元,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磷光体层,其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每个磷光体层对应于至少一个单元像素;非发光区域,其在所述磷光体层之间;以及间隔物,其置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布置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其中所述非发光区域包括加载有所述间隔物的间隔物加载区域,其中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和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满足下面的条件:A/B≥约0.2,其中A表示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B表示沿所述间隔物加载区域的宽度定位的所述单元像素的节距。

    电子发射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70885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65639.9

    申请日:2005-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022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的栅电极。该栅电极位于第一平面。绝缘层在栅电极上形成。阴极在绝缘层上形成。电子发射区域与阴极电连接。该电子发射区域位于第二平面。此外,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基本位于电子发射区域的第二平面的反电极。栅电极和反电极用于接收相同的电压,在至少一个电子发射区域和至少一个反电极之间的距离D满足如下条件:1(μm)≤D≤28.1553+1.7060t(μm),其中t表示绝缘层的厚度。

    电子发射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49072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410082061.3

    申请日:2004-11-29

    Inventor: 全祥皓 李炳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H01J29/467

    Abstract: 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彼此有预定间隙的相互面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用于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区域,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响应于从电子发射区域发射的电子来显示图像的照明部分。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栅网电极被配置用来聚焦从电子发射组件发射的电子。栅网电极被提供多个电子通道开口,至少一个电子通道开口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相对于第一基板的斜面。凭借上述结构的电子发射装置,栅网电极防止和/或减少了电子的一个或多个行进路程的变化,从而防止和/或减少错误像素照亮,且总体色纯度得以提高。

    二次电池
    9.
    发明公开
    二次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198980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476.3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容纳用于执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溶液;盖板,密封壳体的开口并具有电解质溶液注入孔;以及密封盖,密封电解质溶液注入孔,其中密封盖包括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第一联接部密封电解质溶液注入孔的内侧部分,第二联接部连接到第一联接部以密封电解质溶液注入孔的外侧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