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275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283784.3

    申请日:2017-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第一表面上涂覆包括第一石墨材料的第一活性块;通过第一磁场来对齐第一石墨材料使得第一石墨材料的第一长轴与第一表面形成第一锐角;在基底的位于第一表面相对侧的第二表面上涂覆包括第二石墨材料的第二活性块;通过第二磁场来对齐第二石墨材料使得第二石墨材料的第二长轴与第二表面形成第二锐角;通过辊压制第一石墨材料和第二石墨材料,其中,在通过第二磁场对齐的步骤中,第二长轴可以被对齐为沿面对第一长轴的方向倾斜,并且基底位于第二长轴与第一长轴之间。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7284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80030732.9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形成在集流体上的第一层和形成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一层包含第一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并且第二层包含第二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层的发散度(DD)值是负极活性物质层的DD值的30%‑90%,DD值由下式1定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式1中,Ia是如用CuKα通过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并且I总是用CuKα通过XRD测量的所有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

    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和制造该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64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607792.X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和制造该电极的方法。该电极包括:电极集流体;以及电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电极集流体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其中,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团簇,并且第一团簇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的成团体,电极活性物质层的一个表面包括包含第一团簇的第一域,并且第一域的面积是电极活性物质层的一个表面的总面积的15%至60%。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7284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80030732.9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形成在集流体上的第一层和形成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一层包含第一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并且第二层包含第二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层的发散度(DD)值是负极活性物质层的DD值的30%‑90%,DD值由下式1定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式1中,Ia是如用CuKα通过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并且I总是用CuKα通过XRD测量的所有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74981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510447194.4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例如,正极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邻近于集流体的第一区域和通过第一区域与集流体分开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的厚度等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总厚度的1/2。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平均孔隙尺寸,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平均孔隙尺寸。第二平均孔隙尺寸与第一平均孔隙尺寸的比值为大于大约0.5且小于或等于大约1.0。正极具有大约2.3g/cc至大约4.5g/cc的活性质量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