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26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52900.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锡‑铁‑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负极材料具有以下特征中至少一个:(1)该负极材料为具有蛋黄结构,大小为300‑1500nm的球;(2)该负极材料包含厚度为2‑20nm的铁锡合金包覆层;(3)该负极材料中,铁的质量百分数为0.6‑50%;(4)该负极材料中,锡的质量百分数为10‑95%;(5)该负极材料中,碳的质量百分数为5‑60%,并形成厚度的10‑50nm碳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空SnO2纳米球的制备;SnO2@Fe2O3的制备;SnO2@Fe2O3@RF的制备;Sn/FeSn2@C的制备,获得钠离子电池锡‑铁‑碳复合负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优异循环稳定性,解决了钠离子电池Sn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和首次库伦效率低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78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886423.3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石家庄元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银原位生长的抗菌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木塑复合材料包括:10‑45份载银植物纤维粉末;40‑88份聚烯烃树脂;1.8‑13份高分子改性剂;0.2‑2份防老剂。载银植物纤维粉末的制备是利用植物纤维粉末富含的多孔结构和还原性基团,使银前驱体借助多孔结构均匀吸附,然后借助还原性基团原位还原为纳米银,同时纳米银又借助多孔结构实现均匀负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只涉及传统木塑工艺,不需要特殊设备,且利用植物纤维粉末的多孔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纳米银的原位生长和均匀负载,既避免了还原剂的额外使用,又解决了纳米银易团聚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抗菌率,拓宽其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33141.X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南通虹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7/224 , B01J35/02 , B01D53/86 , B01D5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大气环境下分解六氟化硫的碳化硅‑铁氧化物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以热导型物质作为载体,以铁氧化物作为活性位点中心的粉末状复合材料,载体与铁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0:1~60:1。本发明实现六氟化硫的活化与分解,能够在大气环境中分解六氟化硫,符合实际情况,有巨大的实用潜能,催化材料通过简单自组装化学沉积法来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86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6004.7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动电化学的微生物培养与固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铁硫杆菌加入到9K培养基中,调节pH值,在恒温水浴中,磁搅拌,得到铁硫杆菌菌液;(2)将铁硫杆菌菌液循环加入到液流电池中,并在液流电池中加载电流,使铁硫杆菌在流动电化学微生物培养系统中不断繁殖。本发明铁硫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在流动电化学微生物培养系统通过加载电流使菌种不断繁殖,并可不断收集,并通过铁硫杆菌不断繁殖过程,实现大气中CO2不断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762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0208729.0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蒿挥发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体系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蒿挥发油、环氧树脂、增韧剂、固化剂和促进剂等并混合均匀,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即可获得抗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目的在于天然植物黄蒿提取物‑黄蒿挥发油作为抗菌剂,既得到了具有抗菌功能的环氧树脂,同时基本保持了环氧树脂的性能,且制备方法与传统环氧树脂的制备相似,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3900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063797.8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河南中平瀚博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8 , H01M10/0525 , C01B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硼掺杂多孔硅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将硼掺杂的P型硅碎屑用无机酸浸泡6-24h,然后经洗涤、干燥处理,得到硼掺杂的硅粉;(2)将硼掺杂的硅粉与镁粉按摩尔比1:(1-2.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生成Mg2Si粉末;(3)将Mg2Si粉末在400-850℃下高温氧化,得到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先用无机酸进行浸泡,再用HF溶液清洗,洗涤、干燥后即得片状硼掺杂多孔硅电极材料。制备的片状硼掺杂多孔硅电极材料的粒径为0.2-5μm,比表面积为10-100m2/g,孔径为20-70nm。该片状硼掺杂多孔硅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29879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237572.0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23/12 , C08K13/02 , C08K13/04 , C08K7/24 , C08K3/04 , C08K3/28 , C08K3/34 , C08K5/01 , C08K5/13 , C08K5/06 , C08K5/526 , C08K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13/02 , C08K3/04 , C08K3/28 , C08K3/34 , C08K5/01 , C08K5/06 , C08K5/13 , C08K5/25 , C08K5/526 , C08K7/24 , C08K13/04 , C08L2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热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40-80份),采用固体导热填料(15-50份)既作为导热填料也为成核剂,辅以液体导热油(1-10份)作为增塑剂和导热填料,再加入稳定剂(0.2-2份),通过传统的熔融复合工艺,使得各种填料在聚丙烯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制得了具有导热功能且力学性能良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太阳能、换热工程和化工运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56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303788.9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J5/18 , C08L33/12 , C08K3/22 , C08F220/14 , C08F23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高压反应釜中,按比例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含硅烷共聚单体、协效共聚单体、溶剂、引发剂配制混合溶液A,加入浓盐酸,调节pH=1,依次加入锆前驱体、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将所得产物溶液涂膜在硅片上并退火处理,即可获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锆的复合薄膜。本发明的溶剂热制备方法旨在采用一步合成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与二氧化锆的生成同时完成,步骤少,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锆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折光率和较好的透明性,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58549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040331.9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77/00 , C08L77/02 , C08L77/06 , C09K5/14 , C08K13/06 , C08K9/10 , C08K3/34 , C08K3/28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胺导热耐磨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用环氧树脂对导热耐磨损填料进行改性;接着以重量份计,将40~65份聚酰胺、1~5份抗氧剂和34~58份所述环氧包覆的导热耐磨损填料熔融混合,冷却,即得所述聚酰胺导热耐磨损复合材料。在本发明中,环氧树脂一方面包覆导热耐磨损填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和聚酰胺反应,进而解决了无机填料与聚酰胺的界面问题。由于所选择的无机填料热导率高、绝缘、耐磨损性好,最终的复合材料具有导热绝缘耐磨损的性能,可应用于热交换器、电子封装、机械制造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58549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0331.9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77/00 , C08L77/02 , C08L77/06 , C09K5/14 , C08K13/06 , C08K9/10 , C08K3/34 , C08K3/28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胺导热耐磨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用环氧树脂对导热耐磨损填料进行改性;接着以重量份计,将40~65份聚酰胺、1~5份抗氧剂和34~58份所述环氧包覆的导热耐磨损填料熔融混合,冷却,即得所述聚酰胺导热耐磨损复合材料。在本发明中,环氧树脂一方面包覆导热耐磨损填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和聚酰胺反应,进而解决了无机填料与聚酰胺的界面问题。由于所选择的无机填料热导率高、绝缘、耐磨损性好,最终的复合材料具有导热绝缘耐磨损的性能,可应用于热交换器、电子封装、机械制造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