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2181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607862.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旋扣式流水槽封堵装置及方法,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卡轴和压套,卡轴一端连接卡板,另一端贯穿压套,卡轴外侧套有与压套抵接的弹簧;卡轴两侧对称设有凸起部,压套外表面开设有阳槽,压套内表面设有与阳槽呈设定角度的阴槽,压套两侧设有外伸部;以凸起部位于阳槽内为第一状态,位于阴槽内为第二状态,旋转卡轴使其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以使卡板配合压套的外伸部封堵流水槽。本发明能够牢固安装于顶部支承板流水槽区,有效降低蒸汽发生器运行期间该区域的局部流速,保留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在役检查的内部通道,提升已部分完工或已完工或已运行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5239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70461.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37/047 , G21C15/00 , B23K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反应堆压力容器换热组件安装导向定位装置,包括若干根导向轨,其沿着压力容器筒体的内壁周向均匀布置;对应每根导向轨设置一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一端连接于换热组件筒体,另一端架设于所述的导向轨上;所述的导向轮组件包括:支撑架;一对万向轮,其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分别位于导向轨的两侧;控制不同导向轮组件的万向轮在导向轨的松紧,使得换热组件向不同方位偏移。本发明能够满足换热组件和压力容器套装过程中的对中校调和导向运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331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3913.4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 F24H9/1818 , F26B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变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余排回收的高温热管运行装置和方法。高温热管运行装置包括蒸发段系统和冷凝段系统;蒸发段系统包括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内阵列分布有用于安装电加热棒和高温热管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冷凝段系统包括风道本体和风道顶盖,风道本体的底部和风道顶盖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风道本体的气体出口端依次连接供气管路、排气支路和引射器;引射器一端连接有室温压缩气源,另一端连接有盘管;盘管的气体出口端与风道本体的气体入口端连通,以形成循环气路。本发明的高温热管运行装置能实现多根高温热管同时进行运行,且实现了余热回收,实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0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91640.2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宝银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管。该传热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其横截面直径大于第一直管段的横截面直径;过渡段,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直管段、过渡段和第二直管段的内壁周向上均布纵贯传热管的齿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传热管,其内部提供介质流道,同时具有变径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0400.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吸液芯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涉及相变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热管整体作为测试对象,能有效维持管内吸液芯的结构,更符合热管工作时吸液芯的结构状态,通过测试得到的流动阻力压差可以直接地反映热管吸液芯的传质性能,从而实现对热管的初步筛选,大幅缩短热管性能的评价周期,提高热管的成品率,降低热管的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4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64023.X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门启明 , 张菲茜 , 杨星 , 巢孟科 , 周全 , 应秉斌 , 林绍萱 , 矫明 , 李经怀 , 姚兆祯 , 张伟 , 刘畅 , 李晨 , 张可丰 , 张锴 , 梁星筠 , 尤岩 , 黄俊 , 侯敏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向收口的立式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包括:垂向设置的中心筒体,其顶部连接有连接管;缠绕管,缠绕在所述中心筒体外侧,所述缠绕管在沿所述中心筒体径向上被分为至少两层;垫条,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所述缠绕管之间和/或所述缠绕管与所述中心筒体之间和/或最外层缠绕管外侧,所述垫条上开设有与所述缠绕管外轮廓相互配合的槽;支撑定位装置,其用于与所述中心筒体、缠绕管及垫条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中心筒体、缠绕管及垫条;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保证满足热工及结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缠绕管的加工精度,增强安全性,提升换热器的力学及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9705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319404.1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加热罐、电加热套、换热管、水箱、排气管道和第一加水管道。所述换热管具有竖直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竖直段设置于所述水箱中,两水平段从水箱的同一侧穿出后分别与所述加热罐的顶部和底部相连,从而形成回路;所述电加热套套设在所述加热罐的外表面;所述排气管道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一水平段相连;所述第一加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二水平段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管内和管外壁,以及所述水箱内分别设置有管内热电偶、管外壁热电偶和水箱热电偶。本发明能够完全模拟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运行过程,且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9705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319404.1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加热罐、电加热套、换热管、水箱、排气管道和第一加水管道。所述换热管具有竖直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竖直段设置于所述水箱中,两水平段从水箱的同一侧穿出后分别与所述加热罐的顶部和底部相连,从而形成回路;所述电加热套套设在所述加热罐的外表面;所述排气管道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一水平段相连;所述第一加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二水平段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管内和管外壁,以及所述水箱内分别设置有管内热电偶、管外壁热电偶和水箱热电偶。本发明能够完全模拟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运行过程,且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8080019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2011036.2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21D3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紧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狭长空间的板件铆接组件,包括:铆螺母和拉铆扳手;所述铆螺母具有内孔,包括依次设置的头部、直段、变形段和拉铆段,所述头部直径大于所述直段直径,所述直段穿过所述连接板和固定板的安装孔,所述铆螺母的头部卡接在所述连接板外侧;所述拉铆扳手包括拉杆和拉铆轴,所述拉杆用于将拉铆轴送入狭长空间内,所述拉铆轴与所述铆螺母的拉铆段配合,在拉铆轴的拉力下铆螺母的变形段发生变形将所述连接板和固定板铆接到一起,解决了现有连接手段可靠性低、难以实施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