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铁系金属纳米线的分散与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4525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05845.0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铁系金属纳米线的分散与组装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水热反应制备镍铁系金属纳米线,然后将镍铁系金属纳米线置于pH值为3~6的盐酸溶液中超声搅拌0.5~24h,镍铁系金属纳米线被分散成为镍铁系金属纳米颗粒,再将分散后的镍铁系金属纳米颗粒置于pH值为8~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0.5~3h,然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于80~120°C恒温2~10h后自然冷却到室温,镍铁系金属纳米颗粒被重新组合成镍铁系金属纳米线。本发明通过对pH值的控制,实现了镍铁系纳米金属线的分散与组装,实现了对镍铁系纳米材料形貌的控制。

    一种FeGa磁致伸缩合金丝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0034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85765.8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FeGa磁致伸缩合金丝,其中Ga的原子百分比为15%~30%,余量为Fe,此合金丝直径为0.1~1mm,抗拉强度为400~650MPa,无外应力作用下磁致伸缩应变为80~225ppm。制备步骤包括铸态母合金制备、磁场下合金的定向凝固、磁场下合金热处理、拉拔塑性变形等。本发明充分利用α-Fe相易磁化方向、择优生长方向均为 晶体学方向的特性,以磁场作用控制合金凝固和热处理过程,制备获得的FeGa合金丝比现有技术制备的相同Ga含量FeGa合金丝的磁致伸缩应变提高0.9~2.8倍,较相同条件下无磁场作用时FeGa合金丝磁致伸缩应变提高了30%~85%。

    一种磁场作用下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399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39063.6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磁场作用下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制备铸态Cu-Fe母合金;(2)0.1~20T稳恒磁场作用下Cu-Fe合金的凝固;(3)稳恒磁场作用下合金的均匀化处理;(4)650-750℃热锻;(5)拉拔;(6)稳恒磁场下合金的退火处理;(7)再拉拔;(8)重复形变磁场热处理;(9)梯度磁场作用下合金的退火处理。本发明充分利用稳恒磁场的强磁化能、强取向排列作用,结合梯度磁场的强磁化力作用等特性,有效优化Cu-Fe合金的导电率与抗拉强度的匹配关系,获得导电率为56~78%IACS、抗拉强度为750~1450MPa的Cu-Fe合金线。

    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Cu-Ag-S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2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68943.7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率的Cu‑Ag‑Sn合金,合金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Ag3~9%,Sn0.1~1%,Y0.01~0.02%,余量为Cu。制备方法包括:以Ag‑Sn中间合金、Ag‑Y中间合金方式添加微量Sn元素与Y元素,其余Cu与Ag以纯金属配料;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浇铸方式制备合金铸锭;通过固溶热处理使Sn与Ag元素饱和固溶于Cu基体中,再通过时效热处理使Sn与Ag元素析出为纳米相。该方法可制备具有较大比例的连续性Ag纳米析出相且组织均匀的Cu‑Ag‑Sn合金。该合金硬度可达80~130HV,强度可达180~250MPa,导电性可达70~85%IACS,力学与电学性能优异,制备工艺简单,工业化前景良好。

    提高铸坯液芯补缩能力和中心质量的电磁搅拌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7474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5120.5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铸坯液芯补缩能力和中心质量的电磁搅拌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为主要由线圈、磁极、磁轭、聚磁罩构成的磁极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面对的铸坯幅宽的V‑LEMS,且其磁极的端头宽度小于其所面对的铸坯幅宽,大于或等于其所面对的铸坯液芯幅宽,同时磁极的端头宽度小于或等于磁轭宽度,使电磁搅拌装置的电磁场集中作用于铸坯的液芯区域,并通过V‑LEMS的不同组合布置型式,增大铸坯液芯熔体上下环流运动或螺旋运动的高度和强度,促进铸坯上部熔体与下部熔体的混合及其温度和溶质的均匀化,提高上部熔体对下部熔体凝固收缩的补缩能力,减轻或消除铸坯中心偏析、疏松、缩孔和裂纹等缺陷,提高铸坯和轧材的质量。

    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43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401815.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 1~10%,Sc 0.05~0.5%,余量为Cu;其硬度88~148HV,导电性83~88%IACS;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金属Ag和金属Sc置于电弧炉中,真空熔炼,随炉冷却制得Ag‑Sc中间合金;(2)将Ag‑Sc中间合金、电解铜和金属Ag置于感应炉中,真空条件1200~1300℃熔炼,浇铸并随炉冷却;(3)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加热至700~850℃热处理,水淬至常温;(4)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加热至400~500℃时效处理,空冷至常温。本发明方法通过使用中间合金Ag‑Sc的方式,得到了各成分均匀分布的Cu‑Ag‑Sc合金,解决了Sc难熔于Cu中的问题。

    一种磁场下的凝固取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35104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1101994.1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磁场下的凝固取向装置,属于电磁铸造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冷却铜模,冷却铜模与壳体通过第二法兰连接,壳体通过第一法兰与密封盖连接,第一法兰设充气孔,壳体内固定有坩埚,坩埚与壳体间有间隙,间隙与第一法兰连通,坩埚外壁缠绕感应加热线圈,坩埚底部开有浇铸口,坩埚内设浇铸控制杆,浇铸控制杆下移时可浇封堵铸口,壳体底部开有通孔和通气孔,通气孔连通间隙与第二法兰,第二法兰设排气孔,冷却铜模外设稳恒磁场发生器,冷却铜模底板上设有与其内壁同心的圆环形凹槽,凹槽内装石英管,石英管顶部设圆锥形分流器。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一次实验中实现对多个不同凝固组织生长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关系的研究。

    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Fe-M-B软磁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4937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419773.X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Fe-M-B软磁性能的方法。在真空条件下,将非晶合金Fe-M-B加热到玻璃转变温度(Tg-20)℃至晶化开始温度(Tx+20)℃区间,保温10-60分钟,在加热及保温过程同时施加3-20T的磁场,保温结束后空冷至室温,撤销磁场,即可得到饱和磁感应强度≤145.7emu/g,矫顽力≤30A/m的Fe-M-B块状非晶合金。本发明方法在不降低合金形成尺寸的前提条件下,有效提高了Fe-M-B合金软磁性能,有利于发展性能优异的非晶纳米晶合金。

    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Fe-M-B软磁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4937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419773.X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Fe-M-B软磁性能的方法。在真空条件下,将非晶合金Fe-M-B加热到玻璃转变温度(Tg-20)℃至晶化开始温度(Tx+20)℃区间,保温10-60分钟,在加热及保温过程同时施加3-20T的磁场,保温结束后空冷至室温,撤销磁场,即可得到饱和磁感应强度≤145.7emu/g,矫顽力≤30A/m的Fe-M-B块状非晶合金。本发明方法在不降低合金形成尺寸的前提条件下,有效提高了Fe-M-B合金软磁性能,有利于发展性能优异的非晶纳米晶合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