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275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381076.8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F18/23 , G06F17/18 , G06F30/27 , G01M5/0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重‑应变映射模型斜率的桥梁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待评估桥梁的车重数据与车致应变数据;步骤2:分别进行车致应变与车重数据聚类;步骤3:生成长度一致的车致应变与车重随机采样数据;步骤4:获取基于贝叶斯线性回归的车重‑应变数字映射模型斜率;步骤5:计算聚类所得各簇的斜率评估阈值,步骤6:基于斜率评估阈值判定桥梁在之后监测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情况及安全状况。该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桥梁在日常交通流量下的安全状态变化,及时进行桥梁性能异常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383678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807813.1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梁温致挠度监测基准值的数字回归模型建模方法,首先获取温度特征时序数据和温致挠度时序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搭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驱动的数字回归模型,该模型的层数为2层,最后检验数字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本方法将力学机理与深度学习技术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结合,搭建的神经网络具备了可解释性,实施有章可循,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斜拉桥温致挠度基准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73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326559.X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离散测点拓扑的温致应变场重分布智能感知方法,包括:提取各离散测点在各时刻温度、温致应变时序数据,对温度、应变测点坐标进行凝聚式层次聚类,计算各时刻温度、温致应变数据在各自聚类簇内的平均值,计算分布拓扑特征值,构建双向长短期记忆回归网络并建立从温度场分布拓扑特征值到温致应变场分布拓扑特征值的大数据模糊关系模型,模型通过检验后,以实时温度监测数据换算温度场分布拓扑特征值输入回归网络模型,对比模型回归结果与实时应变监测数据换算的温致应变场分布拓扑特征值,并以两者的差异感知结构温致应变重分布。本发明方法实现基于离散、通用的温度与应变传感器数据智能感知结构温致应变场的重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383678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807813.1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梁温致挠度监测基准值的数字回归模型建模方法,首先获取温度特征时序数据和温致挠度时序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搭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驱动的数字回归模型,该模型的层数为2层,最后检验数字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本方法将力学机理与深度学习技术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结合,搭建的神经网络具备了可解释性,实施有章可循,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斜拉桥温致挠度基准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9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02343.4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多尺度异类响应的非线性映射智能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各次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全局响应(位移等)时序数据和局部响应(应变等)时序数据的非平稳段,并存储为一一对应的两个或多个数据集(全局/局部);将全局/局部响应数据集按照固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检验集,并进行归一化等预处理;设计长短期记忆(LSTM)回归网络,设定网络训练参数,采用训练集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模型训练达到预设Epoch后,检查已训练模型回归预测结果与检验集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MSE),如其足够小,则该网络模型可投入使用,反之则调整网络参数和训练参数进行重新训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逻辑严密,考虑因素全面,实施有章可循。
-
公开(公告)号:CN11053300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67601.5
申请日:2019-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车载应变影响线特征智能识别与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多层小波变换将应变测试信号分解并提取其中的高频(车辆导致)成分;在人工判定和监督下将车致应变信号中的平稳段(无车时)和非平稳段(有车时)截取并标记,形成训练集与检验集;设计长短期记忆分类网络,采用训练集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并采用检验集数据检验已训练神经网络的分类预测准确度;采用滑动窗口对在线分解得到的车致应变信号进行实时截取,并使用训练合格的分类网络对实时截取信号进行分类预测和标记,最后提取所识别的非平稳信号(即车载应变影响线)特征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逻辑严密,物理意义明确,实施有章可循。
-
公开(公告)号:CN10582500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148057.5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竖向变形性能预警方法,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与BIM技术的有效结合。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带有健康监测系统数据的桥梁结构信息模型BIM;步骤2:基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取桥梁结构的竖向挠度的实时监测数据;步骤3:运用多项式插值算法对全桥各点竖向挠度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结果反映在已建成的桥梁BIM模型中;步骤4:对于竖向挠度数据使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将当前桥梁状态与设定阈值进行碰撞检查,不仅实现预警功能,而且可以直观显示预警部位。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桥梁竖向变形性能预警的实时性和直观性,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0253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44402.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钢桥结构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包括:建立考虑平均应力修正的钢材疲劳抗力的全空间S‑N曲线模型;考虑焊接残余应力与车辆荷载应力的耦合效应,计算钢桥焊接细节的真实应力时程;利用雨流计数法对所述真实应力时程进行处理,并基于处理结果计算应力幅、平均应力和单次通车下的应力循环次数;利用建立的所述考虑平均应力修正的全空间S‑N曲线模型,计算与所述应力幅及平均应力相对应的总应力循环次数;基于计算的所述单次通车下的应力循环次数及总应力循环次数,计算钢桥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本发明准确考虑了平均应力效应对焊接钢桥疲劳寿命的影响,克服了现有钢桥疲劳设计规范对疲劳寿命估计过高的弊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53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147714.4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变动力系数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采集动应变样本:将光栅应变计配接到应变采集系统中,然后利用光栅应变计对测点的动应变进行采集,形成动应变样本;步骤20):设计FIR凯塞窗滤波器参数,设置理想滤波模式为理想低通滤波,确定FIR凯塞窗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过度带和波纹;步骤30):生成FIR凯塞窗低通滤波器,对动应变样本进行滤波;步骤40):测定结构局部应变的动力系数。该测定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结构局部应变的动力系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