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2420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0694549.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晕效应的输电线路磁光声复合无损探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械结构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所述机械结构部分包括:屏蔽壳体和安装座,在屏蔽壳体的两个侧面安装屏蔽体,屏蔽壳体顶部设有上盖,上盖下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分别位于屏蔽体的上方;所述数据处理部分包括一对光传感模组、一对磁传感模组、一个声传感模组、一个湿度传感模组、一个微处理器、一套信号调理与传输单元和一个内部电源管理模组。本发明装置可以广泛装备于智能电网领域,能够充分利用带电高压输电线路本身具有的电晕效应以及电晕效应所发出的磁光声现象,能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除原有叠加干扰,准确定位其破损位置,更好地为智能电网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0967722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069527.2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气‑液‑弹簧复合悬挂装置。每个液压缸内充满液压油通过液压软管与液压主管道相连,在液压软管中间安装有电磁阀控制通断,液压主管道连通到液压油仓,液压油仓上方预留一定的空间与高压气瓶连接,且有由电磁阀控制通向大气的通气孔。液压缸活塞下方铰链接的固定座上安装有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通过套筒固定连接。通过液压油仓上方通向大气的电磁阀向大气排气和高压气瓶向液压油仓供气来主动控制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进而控制车身质心的上下移动。本发明采用气‑液‑弹簧复合方式,通过控制气体定向排放实现活塞杆的定向运动,以解决现有移动平台复杂路况适应性问题以及高速行驶是可能承受的侧向力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434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1016182.2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履带式车辆主动轮测试领域,具体为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扩展扭矩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所述的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包括从外向内依次由凸缘、若干轮辐以及联接盘连接而成的轮毂,凸缘外缘上靠近车辆外侧一端联接有主动轮齿盘,轮毂上至少均匀分布有m个轮辐,m为自然数且≧3。本发明实现主动轮扭矩的实车动态测试,利用扭矩与差动电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通过记录的电桥输出电压值,扩展出扭矩信息,为传动系统、行动系统及其接口的科学设计提供必要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4124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94549.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晕效应的输电线路磁光声复合无损探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械结构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所述机械结构部分包括:屏蔽壳体和安装座,在屏蔽壳体的两个侧面安装屏蔽体,屏蔽壳体顶部设有上盖,上盖下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分别位于屏蔽体的上方;所述数据处理部分包括一对光传感模组、一对磁传感模组、一个声传感模组、一个湿度传感模组、一个微处理器、一套信号调理与传输单元和一个内部电源管理模组。本发明装置可以广泛装备于智能电网领域,能够充分利用带电高压输电线路本身具有的电晕效应以及电晕效应所发出的磁光声现象,能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除原有叠加干扰,准确定位其破损位置,更好地为智能电网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36574.7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崔春生 , 沈大伟 , 张红艳 , 崔建峰 , 孙传猛 , 熊振宇 , 谢锐 , 尤文斌 , 王燕 , 陈昌鑫 , 马铁华 , 裴东兴 , 范锦彪 , 李新娥 , 杜红棉 , 张艳兵 , 靳鸿 , 张瑜 , 丁永红 , 刘嘉颖 , 齐娜 , 武耀艳
IPC: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开采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入式高能脉冲逐段压裂煤层深孔的装置,解决了高能气体压裂装置产生的高压膨胀流体同时作用于整个压裂孔以及水力压裂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其包括气体压力发生器和压裂管体;压裂管体是由筛管和至少一段导气管依次密封连接而成的,导气管整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破膜片和挡片,气体压力发生器和筛管分别连至导气管整体的两端,筛管的另一端封闭,筛管侧壁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封隔器和第二封隔器。通过本装置有助于对不同煤体结构环境下的煤层进行可控的储层改造,能对不同状况的煤层进行压裂时间可控、压力值大小可调的可控压裂,增加裂缝延伸的可能性,能有效改善常规煤层的压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4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446772.1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巨磁电阻磁敏感的金属密闭体内测试仪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是将U型磁铁的两个磁极与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相对的金属密闭体外壁靠近,对金属密闭体内部施加了一个磁信号,使得位于第三导磁体下部和上部的其中一组巨磁电阻的阻值增大,另外一组巨磁电阻的阻值减小,巨磁电阻阻值变化形成的电阻信号转换成电压输出信号,电压输出信号经过放大、隔直、滤波、比较得到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的电压信号,即能够引起存储测试仪启动触发的电压信号,实现对存储测试仪的触发。本发明利用其通过磁铁间极性的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作用,调节磁感线的密度进而调节磁场强度,使其可以可靠地调节巨磁电阻的灵敏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63170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01178.9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崔春生 , 马铁华 , 裴东兴 , 张红艳 , 齐娜 , 沈大伟 , 崔建峰 , 孙传猛 , 陈昌鑫 , 范锦彪 , 李新娥 , 杜红棉 , 尤文斌 , 王燕 , 谢锐 , 张瑜 , 张艳兵 , 徐鹏 , 张翔 , 刘嘉颖 , 熊振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致裂技术,具体是一种利用材料降温膨胀致裂的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致裂技术操作危险、危害周围环境、不利于保留石材的完整性、使用不便的问题。一种利用材料降温膨胀致裂的装置,包括开设于待致裂物上的圆形钻孔、U形冷媒钢管、止推器;所述止推器包括钢缆、两个圆形大钢盘、若干个圆形小钢盘;钢缆插入圆形钻孔;钢缆的上端伸至圆形钻孔外;钢缆的下端面与圆形钻孔的孔底之间留有距离;两个圆形大钢盘的直径均小于圆形钻孔的直径;两个圆形大钢盘的盘面中央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中心装配孔,且两个圆形大钢盘通过两个第I中心装配孔固定装配于钢缆的上部和下部。本发明适用于致裂。
-
公开(公告)号:CN10963008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37227.6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崔春生 , 崔建峰 , 张红艳 , 沈大伟 , 孙传猛 , 熊振宇 , 尤文斌 , 谢锐 , 王燕 , 陈昌鑫 , 马铁华 , 裴东兴 , 范锦彪 , 李新娥 , 徐鹏 , 张瑜 , 杜红棉 , 张艳兵 , 张翔 , 武耀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开采领域,具体为一种煤层深孔高能脉冲逐段分步压裂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能气体压裂装置产生的高压膨胀流体是同时作用于整个压裂孔的以及水力压裂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构造的装置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也不会由于化学物质污染地下水层,经济环保,性价比高,通过选取不同规格的破膜片以及计算得出气体压力发生器释放压力的时间和压力的大小能有效控制对不同状况的煤层进行压裂时间可控、压力值大小可调的可控压裂;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对不同煤体结构环境下的煤层进行逐段可控的储层改造,改善了现有煤层压裂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6919528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095828.3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崔建峰 , 刘慧丰 , 靳鸿 , 李爱佳 , 李雅琪 , 刘驰远 , 陈昌鑫 , 邓泽平 , 王敏 , 王京京 , 崔春生 , 孙传猛 , 王燕 , 谢锐 , 李建东 , 李新娥 , 裴东兴 , 马铁华
IPC: G06F13/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3/4072 , G06F2213/0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平台免驱动USB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USB数据传输装置在与通讯主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将自身虚拟成USB存储设备,并利用通讯主机的通用USB存储设备驱动程序,实现数据传输装置的免驱动安装;2)将USB数据传输装置内部实际数据映射至虚拟USB存储设备文件存储区域,并将实际数据虚拟成符合通讯主机文件系统要求的文件;3)通过通讯主机的文件操作指令实现与通讯主机间的数据传输。本发明实现了USB数据传输装置与不同操作系统通讯主机的跨平台免驱动USB设备数据传输方法,避免了通讯主机安装USB设备驱动程序及相应应用程序,提高了产品的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4478.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飞机配合或装到飞机上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无人飞行器机翼一体式集成的振动能量采集器件,解决了现有无人飞行器通过太阳能供能不够稳定,电池供电续航有限,且机翼自激振动产生的振动能无法有效收集利用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筒体,所有筒体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筒体中设有柔性薄膜。每个筒体中均包括两个摩擦电能量采集器、两个压电式能量采集器以及两个电磁式能量采集器;将摩擦电式、压电式及电磁式三种换能机制相结合,能将异形机翼的振动能高效采集并转换为电能,可为无人飞行器的小型电子系统供电,将有效减小其固有供能单元的负荷,在保证高机动性条件下有望提升整体航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