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22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13591.7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K9/6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改进CLBP和感受野理论的煤岩图像识别分类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对煤岩图像进行灰度值转化,提取灰度图像的每一点像素值形成像素值矩阵,再使用中值处理的方法就像素矩阵进行降噪的操作,以增强算法的抗噪性能,在中值处理后得到的新的像素矩阵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完备局部二值模式(CLBP)图像特征描述子进行煤岩特征提取,最后使用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岩数据库中对于煤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并且识别速率也比原始算法更优秀,本发明能有效的解决原始算法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煤岩识别的方法中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9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07746.1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及应用,属于冲击校准和试验技术领域,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试验系统包括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脉冲发生器、全光纤干涉速度测量仪、弹体软回收装置,试验方法是由爆燃发射药快速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弹丸在短管炮内产生幅值20000~150000g、脉冲宽度1~5ms的激励加速度脉冲信号,为高g值加速度计的校准及弹载电子仪器的抗冲击性能研究提供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和方法技术性能先进,可应用于:高g值加速度计的溯源性校准、弹载电子仪器在高g值冲击环境下的存活性研究等。该试验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准确获取弹丸在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并实现了射弹在高速飞行条件下的微损伤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853706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0044892.3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6F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自毁的方法,具体为存储测试仪数据自毁方法。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设定了数据定时自毁,到达定时时间后唤醒控制芯片,并与CPLD或者FPGA配合执行数据擦除操作;第二,设置了非正常读取自毁,当第一次接收到错误的读数指令时,如果没有在规定的定时时间内输入正确的指令,则执行唤醒控制芯片,并与CPLD或者FPGA配合执行数据擦除操作;第三,电池掉电自毁,在原有采集存储电路上增加了电池掉电检测电路,确认电池掉电后,利用电路板上的储能电容中存储的电量擦除存储芯片中存储的数据。本发明采用数据定时自毁、非正常读取自毁、装置断电后快速完成数据自毁的方法,来保证存储测试记录仪丢失时,或在电池因人为拆卸或意外断电时,测试仪仍可以完成数据自毁,不会造成数据的泄密。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570687.4
申请日:2020-12-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试验弹丸测试领域技术领域,涉及试验弹丸无损回收,具体为一种高速试验弹丸的多级软回收方法及其辅助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使高速试验弹丸依次射入第一级气液混合匀减速段、第二级液体减速段和第三级柔性固态混合物减速段,以实现高速试验弹丸的无损回收。通过该方法能实现高速试验弹丸的无损回收,而且回收距离短;该辅助装置制作成本低,通过气泡发生器以及气泵调整每小段的气液混合比使密度达到需要的数值,保证了高速试验弹丸射出第一级气液混合匀减速段后,减速至可安全回收的低速状态,再通过第二级液体减速段和第三级柔性固态混合物减速段进一步保证高速试验弹丸减速直至静止。
-
公开(公告)号:CN10963008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037227.6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崔春生 , 崔建峰 , 张红艳 , 沈大伟 , 孙传猛 , 熊振宇 , 尤文斌 , 谢锐 , 王燕 , 陈昌鑫 , 马铁华 , 裴东兴 , 范锦彪 , 李新娥 , 徐鹏 , 张瑜 , 杜红棉 , 张艳兵 , 张翔 , 武耀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开采领域,具体为一种煤层深孔高能脉冲逐段分步压裂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能气体压裂装置产生的高压膨胀流体是同时作用于整个压裂孔的以及水力压裂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构造的装置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也不会由于化学物质污染地下水层,经济环保,性价比高,通过选取不同规格的破膜片以及计算得出气体压力发生器释放压力的时间和压力的大小能有效控制对不同状况的煤层进行压裂时间可控、压力值大小可调的可控压裂;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对不同煤体结构环境下的煤层进行逐段可控的储层改造,改善了现有煤层压裂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99900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067816.9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F16F9/06 , F16F9/32 , B60G17/019 , B60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三级气液复合快速响应悬挂控制方法。每个液压缸无杆腔内均填充有液压油,每个液压缸上均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每个液压缸无杆腔均安装有四通连接器,每个四通连接器的其中一通分别与相应的液压缸无杆腔相连通,每个四通连接器的其他三通上均分别安装有低压电磁阀、中压电磁阀和高压电磁阀,所有低压电磁阀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有中压电磁阀共同连接于中压管道,所有高压电磁阀共同连接于高压管道上。本发明采用高、中、低三级气压管道复合的方式,通过压力差实现高压至中压、中压至低压快速放气,以解决主动控制空气悬挂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124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94548.3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德尔菲法的多传感融合输电线路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磁传感器获得初始电压的同时,也利用湿度传感器获得初始空气湿度,从而自适应的确定了检测环境的阈值,当超出正常阈值后,初步确认为线缆的外表面破损(有断裂或者毛刺),再根据磁传感器监测的磁场强度,光传感器得到的光强,声传感器得到的频率和响度,剔除空气湿度和固有电压感应电晕的干扰,通过信号调理模块,先送入处理器归一化处理,再利用德尔菲法加权处理,确认并记录破损点。执行多传感融合输电线路无损检测方法的是挂载于飞行器或巡检机器人的复合无损探测装置,最后把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与传输单元传到智能电网控制端,更精准地服务于智能电网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2747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119454.9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60G3/00 , B60G17/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控制液压悬挂装置的纯电动分布式多轮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底盘顶部设置有控制器以及实时监测移动平台底盘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每个轮轴支撑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每个电动车轮上设置有实时监测电动车轮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每个电动车轮主液压缸外有4个呈完全对称布置的子液压缸,5个液压缸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液压悬挂装置的伸长、缩短、倾斜,五个液压机构构成的液压悬挂装置对整个电动车轮乃至整个移动平台有缓冲、减震的作用,有效解决主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由横向力导致主液压杆四周轻微晃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23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49621.1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对的行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轮毂电机,将轮毂电机用主连轴机构连接起来组成轮对结构,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在联轴机构所放置的转角传感器来采集双轮行驶的状态,将采集后的数据通过插卡式智能控制板,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控制算法对此时所得到的轮子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插卡式智能控制板与其他的轮对进行组网,构成协同控制。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的轮子转向机构,为未来车子行进的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探索,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共享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全新驱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628960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609241.5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L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动装置转轴扭矩传感及测试领域,具体是一种薄片金属环与轴承融合的非接触式扭矩测试方法,尤其是以非接触无源传感的方式获取转轴的扭矩动态信息,具体将扭矩测试装置接入到电阻检测电路中。所述扭矩测试装置,包括粘贴于转轴被测部位的电阻元件,安装于转轴上轴承内部的电容元件;其中电阻元件是由第一电阻应变片和第二电阻应变片构成的,每个电阻应变片的其中一端均通过导线连接于转轴上,两电阻应变片的相互位置关系需保证随转轴转动各电阻应变片产生形变。本发明所述的薄片金属环结构与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结构融合,也即薄片金属环的传感结构集成在轴承内部,随旋转轴一起装配,可以实时测试或监测轴的扭矩动态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