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6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64801.1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作物相对高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初始区域的矢量数据和初始区域对应的遥感耕地掩膜数据,确定耕地区域;获取耕地区域对应的激光采样数据;基于耕地区域上作物的历史物候期和所述激光采样数据的质量属性信息,对耕地区域对应的激光采样数据进行质量过滤处理,得到第一激光采样数据;基于第一激光采样数据的最大地理定位偏差,筛选目标激光采样数据;确定目标激光采样数据对应的作物相对高度双向差值标签;基于所述作物相对高度双向差值标签,训练出预测作物相对高度的目标估计模型;并利用所述目标估计模型,对待预测区域图像进行推理,得到所述待预测区域图像对应的区域作物相对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643634.5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6T11/60 , G06V20/13 , G06V10/34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作物高精度制图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年份内目标区域的陆地卫星表面反射率影像,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月均值时序合成影像集合;将所述月均值时序合成影像集合输入到训练好的分类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预设年份内的农作物空间分布制图结果,其中,所述训练好的分类模型是由具有月均值时序合成影像像素特征的农作物采样点,对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的。本发明通过获取农作物区域的陆地卫星表面反射率影像,基于由随机森林分类器训练得到的分类模型,对陆地卫星表面反射率影像进行分类,得到农作物区域更为精准的空间分布图,更加准确的对农作物分布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97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330408.X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产量差的作物产量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标定WOFOST作物模型参数;将气象数据输入已标定的WOFOST模型,生成待预测作物的潜在产量;将待预测作物潜在产量与田间观测产量相减,获取待预测作物的实际产量差;以实测样本作物生育期内的卫星数据、气象数据和潜在产量作为输入样本,以待预测作物的实际产量差为标签,搭建基于过程模型的神经网络模型;逐作物格网运行WOFOST模型生成潜在产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生成预测产量差,由潜在产量减去预测产量差生成预测产量空间图。本发明融合过程模型和深度学习的优势,充分利用机理模型和遥感数据的丰富信息,提高作物产量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82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482156.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6V20/13 , G06V10/766 , G06V10/764 , G06T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物倒伏面积比例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作业区内作物的卫星遥感影像;将卫星遥感影像输入至倒伏面积比例检测模型中,得到倒伏面积比例检测模型输出的倒伏面积比例检测结果;倒伏面积比例检测模型为从样本遥感影像中提取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基于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确定目标尺度格网单元,基于目标尺度格网单元确定敏感特征,基于敏感特征以及敏感特征对应的倒伏面积比例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本发明提供的作物倒伏面积比例检测方法及装置,样能够实现对作物倒伏面积的定量分析,扩大了应用范围,实现了大范围区域的空间外推,提高了检测精度,能够满足大范围倒伏作物的监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4541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157010.0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双极化数据相干性的作物倒伏监测方法,包括:提取作业区倒伏前后的后向散射系数;确定后向散射变化特征、相干系数和平均值纹理特征;筛选获得后向散射变化特征、相干系数和平均值纹理特征中的倒伏作物监测敏感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分类方法识别倒伏作物,得到作业区的倒伏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本发明将双时相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提供的主副相位影像进行一次差分与相位解缠,生成作物倒伏前后的相干系数,通过相位差表征作物倒伏前后的形态变化,同时,融合基于空间邻近统计的二阶概率纹理特征监测作物倒伏,抑制后向散射变化特征以及相干系数的噪声干扰,提高在光学数据缺失条件下的作物倒伏监测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0983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810084248.9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遥感领域,涉及一种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与作物模型数据同化的作物估产方法,具体步骤为:收集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数据,对预处理获得的双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分解,选择精度最高的散射分量关系组合的LAI反演模型反演,得到遥感观测LAI;标定研究区作物的WOFOST模型LAI;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两种LAI进行同化;逐个作物格网采用优化后的作物生育期LAI轨迹重新驱动WOFOST模型,进行空间制图。本发明的方法融合了SAR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多极化SAR数据提供的丰富信息,克服了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学遥感数据缺失的问题,提高了作物模型的产量模拟,精度优化了作物生育期内LAI轨迹,还能在区域尺度上估测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83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82186.7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地表反射率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原始区域的遥感影像,获取遥感影像中每一像元对应的观测天顶角和太阳天顶角,以及遥感影像对应的原始地表反射率;基于预先构建的BRDF模型,根据天底方向以及每一像元对应的观测天顶角和太阳天顶角,获取每一像元对应的BRDF校正因子;根据每一像元对应的BRDF校正因子和遥感影像对应的原始地表反射率,获取每一像元对应的修正地表反射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地表反射率校正方法及装置,使得每一像元对应的修正地表反射率能更准确的反映目标区域地表的反射情况,获取每一像元对应的修正地表反射率的方法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4238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539044.5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遥感领域,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LAI曲线积分面积的区域玉米成熟期预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获得500米格网单元玉米的种植区域图;S2、以玉米生育期内MODIS LAI产品采用滤波算法重构LAI时间序列;S3、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抽雄期的具体日期;S4、计算近三年玉米生育期计算抽雄期至成熟期的积分面积占出苗到成熟的积分总面积的百分比均值Rave;S5、全生育期LAI积分曲线;S6、在预报区间内逐日计算面积比Rpre,当Rpre≥Rave时,对应的日期即为玉米成熟期;S7:逐500米格网单元预测成熟期,生成区域玉米成熟期预测空间分布图,指导农作物的及时采收。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72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615559.3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冠层LAI和叶绿素含量联合反演方法和设备,包括:获取各生育期的多光谱的实际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基于PROSAIL模型建立查找表,所述查找表中的输入参数包括玉米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查找表输出参数为对应的模拟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建立基于权重平方差和形式的代价函数,所述代价函数用于计算模拟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与真实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之间的误差,基于代价函数取最小值时对应模拟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对玉米冠层LAI和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通过建立玉米冠层LAI和叶绿素含量参数的联合分布,以一套参数同时反演出LAI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参数反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9740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074322.4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6F16/957 , G06F16/35 , G06F16/9537 , G06F16/29 , G06Q5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社交媒体中地震信息的可视化方法和系统,包括创建分别描述震前时间段的地震宏观异常信息、震中时间段的地震震情信息以及震后时间段的救援信息的关键词库;基于地震发生前后的不同时间段和所述关键词库,对网络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对应不同时间段的网络社交媒体数据集合;对各网络社交媒体数据集合设置各自的单位观测周期,基于发布时间信息、定位信息和单位观测周期,获得各单位观测周期的空间重心位置,并在地图上展示。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地震信息的覆盖区域广而散,没有关注重点和准确度的弊端,集中展示了地震信息的时空变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