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3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49976.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上软下硬地层双模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量新型估算方法,包括两个部分的计算:一部分是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管片上浮量的计算,另一部分是浆液浮力引起管片结构上浮量的计算,两部分上浮量叠加即可得到该特殊条件下管片结构的上浮量。第一部分的计算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以上下地层弹性模量的比值为变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上浮量与上下地层弹性模量比值的关系;第二部分的计算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荷载‑结构模型,以管片结构上下浆液压力的比值为变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上浮量与上下浆液压力比值的关系。后续实际工程可根据上述关系对该地层条件下管片结构的上浮量进行估算,且可通过两部分上浮量的大小来合理选择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2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49927.0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模盾构施工考虑软硬岩占比的地表最大沉降值计算方法,包括:A.确定软硬岩地层分界面;B.获得岩体移动焦点与包含地层损失外圆圆心之间的垂直距离d;C.获得隧道开挖面软岩面积;D.获得地层复合比μ1以及包含地层损失的地层复合比μ2,隧道开挖面软岩面积与隧道开挖面全断面面积的比值即为地层复合比;E.获得地层损失量;F.获得地表最大沉降值。该方法通过引入地层复合比这一参数来计算地层损失,并基于魏刚建立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最大沉降值通解公式,将得出的地层损失量代入通解公式进一步求取地表最大沉降值,从而提供一种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的地表最大沉降值的精确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9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0111987.9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模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五维空间效应试验及监测系统,包括试验模型箱、试验监测系统和盾构机模型装置,所述模型试验箱用以模拟实际施工地质条件;所述盾构机模型包括嵌套的内盾体和外盾体,外盾体前部为局部镂空区,内盾体和外盾体之间设置类牛腿构件,推力杆的一端固定在类牛腿构件上,另一端与顶推装置相连,顶推装置同时连接至渣土吸尘器;盾构机模型的前部设置有附带刀具的刀盘,刀盘通过扭矩杆与转动电机相连,通过转动电机的旋转带动扭矩杆,从而带动刀盘旋转切削土体,为揭示和分析盾构隧道施工造成地表沉降的空间、时间特性,确定地表沉降在盾构步长影响下以及时间效应影响下的演化规律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134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218038.0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磨粒接触力学的盾构机盘形滚刀磨损预测方法,依据盾构机盘形滚刀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力学性质的金属磨粒堆积和胶结而成的结构特征,提出盾构机滚刀的结构物理模型,并考虑滚刀在岩体中掘进破岩的过程及其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构建“滚刀—岩体协同分析磨损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进行滚刀磨损和裂纹扩展预测,以实现盾构机盘形滚刀磨损状态、内部裂纹扩展、刀刃崩裂的预测,以实现对盘形滚刀制造材料优选、滚刀选型、滚刀更换指导等环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8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04162.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盾构施工掘进过程中的反力矩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GW采集监测模块、预警模块和盾构操作系统中心,GW采集监测模块用以监测反力矩的大小,GW采集监测模块通过螺栓套环反力矩采集器和微偏差采集器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其中螺栓套环反力矩采集器以固定管片的螺栓头部和螺母作为电容动极板,采用以特殊材料制作的电容定极板环绕电容动极板周向设置,利用其变间隙和差动式的结构,实现对反力矩的实时监测,以对管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做出实时调整,有效解决因反力矩过大导致已拼接完成的管片出现扭转、错台、漏浆和渗水造成的病害,同时该技术符合当今社会隧道智能建造行业的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66443.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建青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2D17/04 , E02D5/28 , E02D29/045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式车站基坑二级钢管桩最优长度比设计方法,属于基坑钢管桩设计领域,旨在减小基坑在装配式车站大型构件吊装重载作用下的变形,达到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对周边影响更小的目的。在基于地层损失法计算地表沉降最大值位置所产生的地表沉降最大值时,通过对二级钢管桩长度比值的计算设计,得到理论化的二级钢管桩长度配比,可使计算的地表沉降最大值达到最小,因而整体地表沉降减小,达到减小基坑变形的目的,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对周边影响更小。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支护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可以大幅度增加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并降低其对周围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1144.7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出土率的土压平衡盾构螺机加压介质平衡确定方法;包括:绘制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原理图以及螺机排土作用示意图;获取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数据,根据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条件的差异,计算螺机排出的相对于天然状态土体体积;根据土压平衡状态原理,计算盾构掘进时的出土率;将计算得到的盾构掘进时的出土率与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当计算得到的盾构掘进时的出土率满足对应的技术指标时,可得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处于的实际平衡状态。本发明通过对盾构掘进时的土量平衡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出土率来维持土量平衡理论,综合考虑了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实际数据以及地层的复杂性,以使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处于平衡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63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423754.9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因素集合;S2,构建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集;S3,构建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模糊关系矩阵;S4,构建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权重集;S5,建立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一级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S6,建立螺旋输送机吊装风险评价多级模糊分级综合模型;S7,计算风险评价值;S8,对比选出最优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综合分析螺旋输送机在洞内吊装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实现对螺旋输送机更换过程中的吊装安全风险的评价,满足安全高效的更换螺旋输送机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7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388064.4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长胜 , 杨鑫汪 , 刘浩 , 陈泽 , 李平 , 杨彦飞 , 李凤强 , 柳伟 , 郭露 , 陶勇 , 彭继勇 , 罗伟庭 , 杨子汉 , 王垚 , 于广明 , 张树光 , 张鹏辉 , 陈宏 , 吴林昌 , 李战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压拆除螺旋输送机的施工方法,包括:形成气压保护膜、清理盾构机土仓、拆除螺旋输送机并关闭仓门和填充稳压防水介质的步骤。清理盾构机土仓的步骤包括:在排渣清仓减压的同时,根据空气损失量对盾构机土仓进行加气增压,实现盾构机土仓内外的压力平衡,直至把由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产生的渣土置换为维持盾构机土仓内压力稳定的气体,实现盾构机土仓内介质的置换;并具体提供了空气损失量的计算公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保证盾构机土仓内外压力动态平衡,无法在拆除螺旋输送机时,利用气压来平衡刀盘前方水、土压力,不能实现利用气压保证前方土体稳定和防止地下水渗入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74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549964.1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梁‑弹簧单元的静态TBM&EPB刀具磨损反分析方法,适用于TBM硬岩掘进过程中刀具削切至软硬岩层交界位置处时的盾构机刀具磨损分析,首先,将削切岩体的表面通过力学性能较好的梁单元进行还原,同时将紧邻两层的岩体表面通过连接弹簧及层间弹簧相联系,以此模拟和还原岩体在削切过程中的剪切及变形;其次,在上述构建好的梁弹簧计算模型基础上施加曲面弹簧及合理边界,然后再将作用在岩体上的刀具削切应力施加在模型上;最后,通过有限元的非线性分析,计算出岩层在刀具削切时所产生的轴应力、剪切应力、扭转应力、位移、变形、岩层反力等一系列因刀具削切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响应,并以此反分析刀具的磨损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