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探测器偏转角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54833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582495.9

    申请日:2013-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6/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探测器偏转角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待测CT对被测物体进行全周扫描,获取被测物体的边缘投影点在探测器阵列中的第一极限位置D1和第二极限位置D2;以待测CT的旋转中心投影点COR在探测器阵列中的位置D0为原点,以探测器阵列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计算D1的X轴坐标值q1和D2的X轴坐标值q2;计算待测CT的射线源焦点与D0之间的距离RD;根据RD、q1和q2,确定所述待测CT的探测器偏转角γ。本发明实现了无需使用专用的校正模体,仅通过直接扫描被测物体,并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即可快速而精确的确定待测CT的探测器偏转角的技术效果。

    一种CT投影中心的自动校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4587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112193.4

    申请日:2008-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T投影中心的自动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CT对被测物进行全周扫描,得到在不同角度下被测物在探测器阵列的各探测器单元的投影原始数据;2)对所述投影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找出在所述被测物边缘的投影点在所述探测器阵列中的位置;3)根据所述被测物边缘的投影点在所述探测器阵列中的位置计算出CT投影中心并对所述投影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二维断层数据。本发明无需采用专用模体,无需移动被测物,即可对CT的中心投影位置进行校正,而且本发明的各校正步骤可以编入重建前处理程序自动运行,节约了测量时间,延长了射线源及探测器的有效工作寿命。

    便携式CT扫描设备和便携式CT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929677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269306.2

    申请日:2014-05-23

    Inventor: 孟凡勇 李静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CT扫描设备和便携式CT系统。CT扫描设备包括:旋转台,还包括:位置调整模块,位置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旋转台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的位置;CT系统包括:CT扫描设备和远程位置控制模块,远程位置控制模块用于对CT扫描设备中的位置调整模块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位置调整模块,以调整CT扫描设备的旋转台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的CT扫描过程中,无法方便调整CT扫描设备和被测物体的相对位置,当需要对同一被测物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多次CT扫描时,执行效率差的技术问题,提高了CT检测系统的灵活性,优化了基于现场的CT检测服务。

    一种便携式CT扫描设备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44089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268845.4

    申请日:2014-05-23

    Inventor: 孟凡勇 李静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CT扫描设备,所述扫描设备包括:旋转台,其中,所述旋转台为多段拼接式旋转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CT扫描设备中的旋转台设计为多段拼接式旋转台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将一个体积较大的旋转台运输到测试现场时带来的人力和物力上的巨大消耗,仅需要将多个体积较小的拼接部件随身携带到测试现场后进行简单的组装,即可方便的在测试现场使用旋转台,提高了CT扫描设备的便携性,降低了基于现场的CT检测的运输成本。

    一种循环流化床固体通量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403745U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20561143.1

    申请日:2011-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固体通量测量系统,包括第一射线源、第一准直器、第一探测器阵列、第二射线源、第二准直器和第二探测器阵列;第一射线源和第一准直器设置于被检测的循环流化床下降管的一侧,第一射线源通过第一准直器生成的扇束射线,第一探测器阵列设置于下降管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射线源所生成的扇束射线所在平面内;同理,第二射线源和第二准直器设置于下降管的一侧、第二探测器阵列设置于下降管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射线源所生成的扇束射线所在平面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测量固体通量,不会干扰反应器内的流场,不会造成人为的间隙操作,且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还能够在高温高压甚至有毒的极端测量环境中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