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62442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680015563.1
申请日:2006-05-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709 , B60N2/4235 , B60N2/753
Abstract: 当冲击载荷随着与另一车辆的侧面碰撞施加到扶手(5)内的扶手框架(5A)时,扶手框架(5A)在用作弱化部的折槽(5A2)处弯曲。因此,在与另一车辆侧面碰撞的时候,扶手(5)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内侧移动,从而保证就座者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内侧的移动。在没有与另一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正常使用期间,扶手(5)也能提供与用作常规扶手的扶手相同的稳定感。
-
公开(公告)号:CN101516717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5604.8
申请日:2007-09-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腰浩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1 ,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碰撞形态无关地高效吸收碰撞能量的车辆的前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包括:配置在副架的前方角部的内侧侧面上的载荷传递部件、安装在前架上的载荷传递部件阳接头、以及安装在侧架上的载荷传递部件阴接头。在前架被输入局部载荷的碰撞形态下,通过嵌合载荷传递部件阳接头和载荷传递部件阴接头来抑制前架向与侧架靠近的方向上转动,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载荷传递部件传递给侧架。另一方面,在侧架的轴线上被输入碰撞载荷的碰撞形态下,载荷传递部件阳接头和载荷传递部件阴接头分离而断开了经由载荷传递部件的载荷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