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06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0854599.3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甘蔗根系生长动态的方法,属于甘蔗根系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甘蔗种植前至少6个月,在试验地开沟将微根管呈一定角度放入土里,并用挖出的土层均匀回填,待管与土壤良好接触后在试验地上种植甘蔗,之后用根系扫描系统定期观测根系生长状况和动态变化。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监测甘蔗根系生长动态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根管的安装方法、安装数量、甘蔗的种植和甘蔗根系原位观测方法,从而研究甘蔗根系生长动态状况,实现了对甘蔗根系生长动态和形态参数的无损伤、快速、准确监测与研究,为甘蔗根系研究提供一种无损伤、原位监测、高效、可靠的研究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787015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130012.6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赵勇 , 刘家勇 , 刀静梅 , 应雄美 , 朱建荣 , 昝逢刚 , 杨昆 , 赵俊 , 赵培方 , 吴才文 , 陈学宽 , 赵丽萍 , 覃伟 , 姚丽 , 武晋宇 , 吴转娣 , 夏红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03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蔗蔗汁中锌含量的检测方法,先量取5mL的甘蔗蔗汁样品,加入20mL硝酸:高氯酸=7:2的混合酸后静置过夜,第二天置于电热消解仪加热消化,温度控制150℃,加热6小时,补加3mL硝酸,继续加热,待消化液无色透明,加3mL超纯水,温度升至180℃继续加热,待烧杯中的液体接近1mL-2mL时,取下冷却并转移于刻度管中,定容至20mL,得要检测甘蔗的测定用试样液,上机检测后,通过公式X=(C1- C)2×4计算得出精确的锌含量,本发明方法样品检出限和精确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同时检测、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条件容易控制,为甘蔗品质育种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低成本、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6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00122.9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料甘蔗三角施肥方法。本申请对糖料甘蔗实施三角施肥,把甘蔗分为新植甘蔗、宿根甘蔗两种,对于新植甘蔗三角施肥,本申请在新植甘蔗种植时的顶角蔗沟施肥,施肥深度5‑10cm,以及在甘蔗分蘖期沿甘蔗行中间位置进行底角施肥,施肥深度30‑35cm;对于宿根甘蔗三角施肥,在甘蔗收获7天内或宿根甘蔗分蘖期,一次性三角施肥,甘蔗行1/2位置的施肥深度30‑35cm,甘蔗行1/4位置和3/4位置的施肥深度均为15‑20cm。本发明提供一种糖料甘蔗施肥更高效更环保、助农增收的土层精准施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6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9098.1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点线式施肥方法。种植新植甘蔗时,采取单点施肥(甘蔗种芽摆放位置);在分蘖期采取(3)、(4)、(5)和(6)点进行四点施肥,甘蔗种植沟平行线式施肥。种植宿根甘蔗时,采取甘蔗种植剖面等腰梯形采取(3)、(4)、(5)和(6)点四点施肥,甘蔗种植沟平行线式施肥;在甘蔗分蘖期对宿根甘蔗采取甘蔗种植剖面的(4)和(6)点进行双点施肥,甘蔗种植沟平行线式施肥;(3)和(5)点的位置为:甘蔗种植左右侧20‑30cm宽,30cm深的点位;(4)和(6)点的位置为:甘蔗种植左右侧40‑60cm宽,10cm深的点位。该施肥方法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蔗农降本增效;是实现甘蔗优质生产综合目标的高效管理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66789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16412.3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吴转娣 , 刘家勇 , 郭家文 , 昝逢刚 , 赵勇 , 刘新龙 , 吴才文 , 赵培方 , 陈学宽 , 姚丽 , 赵丽萍 , 赵俊 , 夏红明 , 胡鑫 , 田春艳 , 张静 , 任生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健康种苗晚栽密植多分蘖制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PCR检测无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病菌的甘蔗种苗为原种苗,将原种苗经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获得大量组培苗作为种苗;在种苗长至分蘖后期,完全剪去组培苗原苗。甘蔗健康种苗晚栽密植移栽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增加分蘖降低株高,大大增加每吨甘蔗总的芽量,而基因型不变,不影响甘蔗作为种苗的作用,且大大的降低了种苗的生产成本和种苗异地运输的成本,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57358.3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吴转娣 , 吴才文 , 冯璐 , 昝逢刚 , 罗正英 , 刘新龙 , 刘家勇 , 赵丽萍 , 赵勇 , 姚丽 , 胡鑫 , 覃伟 , 杨昆 , 赵培方 , 赵俊 , 夏红明 , 张静 , 任生林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甘蔗遗传转化方法,其以甘蔗的茎顶端的幼嫩的轮生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其产生高质量的胚性愈伤组织,以优质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农杆菌侵染的受体材料。侵染过程中通过纤维素酶R‑10、离析酶R‑10和果胶酶Y‑23消化部分植物的细胞壁,并将侵染的条件设置在28℃黑暗培养7‑10天,提高转化的效率。经过20‑40天的0.01‑0.1%的除草剂抗性培养后,再进行分化培养,获得抗性转化植株后移栽。本发明是一项可以高效获得转基因甘蔗植株的转化方法,实验成本低,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244185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385873.0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甘蔗水培营养液及其配制方法、水培甘蔗种质的方法,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成分:硝酸钙800‑1200mg/L、硝酸钾400‑600mg/L、硫酸铵100‑200mg/L、磷酸二氢钾150‑300mg/L、硫酸镁400‑600mg/L、螯合铁5‑20mg/L及微量元素;所述螯合铁为Na2EDTA‑2NaFe;所述微量元素配方如下:硼酸2.60‑3.50mg/L、硫酸锰2.10‑2.90mg/L、硫酸锌0.10‑0.40mg/L、钼酸铵0.01‑0.03mg/、硫酸铜0.04‑0.09Lmg/L。本发明可有效促进甘蔗分蘖、提高甘蔗株高、根系长度和植株生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3422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51360.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评价甘蔗亲本花叶病抗性遗传效应的方法,属于植物抗病品种选育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甘蔗实生苗群体发病特性,结合R软件统计分析,估算甘蔗亲本对后代群体花叶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对后代群体花叶病抗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该方法在实生苗假植后,生长至7片真叶后,剪去地上部分进行花叶病接种,在接种20天后,调查后代群体花叶病发病情况,结合R软件,研究亲本对后代群体花叶病抗性的遗传效应。本发明是利用大田移栽前甘蔗实生苗评价亲本花叶病抗性遗传效应的方法,提高了抗甘蔗花叶病亲本的高效筛选,从而提高抗花叶病甘蔗新良种的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8140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80054.X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刘家勇 , 陆鑫 , 张跃彬 , 昝逢刚 , 赵勇 , 覃伟 , 毛钧 , 赵丽萍 , 武晋宇 , 赵俊 , 赵培方 , 夏红明 , 杨昆 , 姚丽 , 吴才文 , 陈学宽 , 吴转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掘利用甘蔗野生种割手密育种潜力的方法,其技术领域属甘蔗杂交育种。本发明从自然界采集保存的割手密种质资源不直接应用于甘蔗种质创新研究,而是根据甘蔗杂交育种所需的目标性状,采用轮回选择技术,先对割手密种质资源进行群体改良,创制含多个割手密种血缘且目标性状更为优良的割手密聚合体。之后,再将创制出的割手密聚合体适时应用于甘蔗种质创新研究。本方法区别于将割手密直接应用于种质创新的传统利用方式,以逆向的思路,提供一种进一步发掘利用割手密育种潜力的方法,从而促进甘蔗杂交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07018894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0343099.9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H1/04
Abstract: 一种甘蔗杂交育种选种圃阶段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将杂种圃入选的每个无性系或基因型材料,只砍1条茎种植于选种圃;选种圃田间试验行长1.5m,行距1.0‑1.2m;每个入选材料种植1行,下芽量8‑10芽/行;每个组合的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同时安排对照品种;种植时,将每条茎放入行内,用刀将茎砍成3芽/段,均匀种植于行内,同时将多余的蔗芽清除;入选材料数达到60份及以上的组合,将入选材料等分后,设重复种植,重复数为2‑4个;入选材料不足60份的组合,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即可。本发明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试验成本,且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