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713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44505.X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提高甘蔗高糖种质选择效率的田间试验方法。利用高糖亲本杂交配制杂交组合,4月中旬在育苗温室培育实生苗,至5-6片真叶时,实生苗按株距10cm、行距20cm,移栽至苗床,苗床布置在室外;每个杂交组合均以蔗糖分最高的亲本为对照,对照种植前进行育苗,育苗时间与实苗生的播种时间间隔1个月左右为宜,让实生苗在苗床上拔节形成种茎,11月底或12月初测量实生苗单株和对照的锤度,并与对照进行比较,高于对照锤度平均值0.5%以上的种质给予保留并进入后续试验进一步评价。本发明相较传统的田间试验方法,可节约试验用地,节约用工成本,加速高糖种质的筛选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同时提高了高糖种质筛选的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46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78509.5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赵勇 , 刘家勇 , 李旭娟 , 应雄美 , 赵俊 , 昝逢刚 , 赵丽萍 , 朱建荣 , 武晋宇 , 瞿林 , 赵培方 , 吴才文 , 覃伟 , 杨昆 , 姚丽 , 夏红明 , 胡鑫
IPC: G06Q10/06 , G06F16/25 , G06F16/2458
Abstract: 一种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系的方法,是在糖料甘蔗品种比较试验阶段,收集试验数据后,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对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总体生势、田间病害、甘蔗糖分、甘蔗锤度、甘蔗纤维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简纯度10项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并进行最佳投影方向分析,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数据特征和最能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最优投影方向,确定投影方向后,求得使投影指标函数达到最优的投影值,最后,根据结果的投影值大小对各个样本排序,投影值越大,样本综合评价越高。本发明去除了专家打分的人为干扰因素,省去了利用专家打分评定的步骤,筛选出了适宜的品系综合评价指标、对各个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最终确定各性状评价指示的最佳投影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67490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142579.5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C12Q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18
Abstract: 一种快速评价甘蔗亲本褐锈病抗性遗传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对温室培育至4片真叶的甘蔗实生苗,在模拟适宜褐锈病发病的条件下进行褐锈病接种,在接种3周后调查各组合实生苗发病情况,利用R自由软件统计分析,估算亲本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本发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温室内培育的甘蔗实生苗进行褐锈病接种,并采用R自由软件,研究亲本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遗传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对后代群体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本方法有利于提高亲本褐锈病抗性遗传效应评价效率,从而提高抗褐锈病品种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188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43099.9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H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4
Abstract: 一种甘蔗杂交育种选种圃阶段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将杂种圃入选的每个无性系或基因型材料,只砍1条茎种植于选种圃;选种圃田间试验行长1.5m,行距1.0‑1.2m;每个入选材料种植1行,下芽量8‑10芽/行;每个组合的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同时安排对照品种;种植时,将每条茎放入行内,用刀将茎砍成3芽/段,均匀种植于行内,同时将多余的蔗芽清除;入选材料数达到60份及以上的组合,将入选材料等分后,设重复种植,重复数为2‑4个;入选材料不足60份的组合,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即可。本发明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试验成本,且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32246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649208.6
申请日:2014-11-1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螟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采用甘蔗、玉米和茭白作为人工饲料,在温湿度相对稳定的培养室中,培养于塑料培养瓶中,以甘蔗、玉米、茭白作为人工饲料,4-5天更换一次饲料,更换饲料方法简单,幼虫30-45天可化茧,5-8天羽化,成虫转移至大的培养瓶中,以10-20头成虫1:1混合,自由选择交配,以1-3%蜂蜜水饲喂,每天收集蜡纸上的卵块,卵块可保存于4-10℃冰箱中15-20天,待虫卵达到一定量后,即可直接用于试验;本发明可大大提高大螟饲养的效率,大螟生长健壮,生长周期短,茧重与自然条件下茧重相近,羽化率高,成虫产卵量大,卵块的孵化率高等特点,具有高效率、可多代连续饲养、卵块质量优等,该方法适合用于大螟试验用虫和卵块的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49649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10233737.2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甘蔗新品系综合评价方法,在糖料甘蔗品种比较试验阶段,收集试验数据后,基于DTOPSIS法对12项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将参试品系的12项性状指标分为:正向指标、中性指标和负向指标;并制定了各项指标权重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738.7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甘蔗实生苗全膜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甘蔗实生苗移栽前在蔗田栽种区域开挖苗沟,对湿润的蔗田栽种区域的土表喷施除草剂,然后对栽种区域进行地膜覆盖,在地膜四周采用细土压膜并拍紧压实,选择阴天或雨天栽实生苗于苗沟底,栽苗后若不下雨则需及时浇定根水,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地膜成本仅少量增加,但田间杂草大量减少,全膜覆盖栽苗后仅需浇定根水一次,灌溉次数减少,灌溉成本大幅下降;且应用该技术栽种的甘蔗实生苗根部土壤长期保持湿润状态,保持实生苗根部土壤湿润,促进实生苗的成活和生长,保证苗齐苗壮;实生苗成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快,植株健壮,在同等条件下,田间成活率可以提高20~30%。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06470.0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杂交组合的耐旱性评价方法,涉及耐旱性评价技术领域,依据干旱系数对各项指标的记录频率进行约束,并在获取甘蔗苗的性状数据后,通过相似度分析判断不同组别间甘蔗苗间性状的相似性并构建差异系数,若差异系数超过预期,使用训练后的耐旱性评价模型对甘蔗苗进行耐旱评价,在获取到各个甘蔗苗的耐旱评分后生成耐旱度,依据耐旱度在若干个甘蔗杂交组合筛选出目标组合;依据差异度在若干个耐旱性状态内筛选出目标性状,并通过预训练的遗传算法对甘蔗的亲本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获取若干组甘蔗杂交组合。在若干个甘蔗杂交组合内筛选出耐旱效果较好的目标组合,评价结果可靠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58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18165.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C12Q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鉴定甘蔗黑穗病抗性水平的方法,选取生长旺盛的成熟期植株,砍去甘蔗末梢并用塑料薄膜包扎茎末端。用萌发率达90%以上的黑穗病菌冬孢子配制浓度为5×106孢子/m L的黑穗病菌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医用注射器于植株的每个蔗芽注射约25μL的黑穗病菌冬孢子(浓度为5×106孢子/mL)悬浮液,每种甘蔗材料接种约90芽。接种后甘蔗材料仍种植于温室或大棚中并正常管理,定期调查甘蔗黑穗病发病情况,统计总发病株数,计算每处理最终发病率。试验设置阳性对照,攻关甘蔗黑穗病抗性分级标准进行抗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76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17859.5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基于边际成本评估甘蔗性状经济权重值的方法,先获得当地蔗农整体的平均生产成本及当地甘蔗平均蔗茎产量数据,再获得某个时间范围内制糖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数据,并修正甘蔗出糖率,最终构建得到甘蔗出糖率的经济权重模型。本发明基于整个蔗糖产业生产链的吨糖生产总成本公式,通过对甘蔗性状在蔗糖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影响的分析,构建性状的经济权重评价分析模型,以边际成本来实现对性状经济权重值的评估。运用该方法,结合生产实际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甘蔗不同性状的育种经济价值,从而为综合评判甘蔗材料,选育优良的甘蔗品种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