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267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532755.0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N3/04 , G06N3/08 , G06K9/62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领域,提供一种变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及其训练方法。本发明将训练好的初始卷积神经网络N0的最后一个全连接层中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进行替换,再通过遗传算法对替换的变激活函数参数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优化神经网络N1。本发明卷积神经网络及其训练方法,可提高图像识别准确率,可以通过变激活函数进一步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更好地拟合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且网络整体结构简单,训练算法简便易行,训练时间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0825595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11369958.8
申请日:2017-12-18
IPC: G06F16/2458 , G06F16/215 , G06F16/28 , G06F16/90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中低压配电网状态估计伪量测量确定方法,属于配电网分析控制领域,包括:将城市地图划分为N个供电网格,利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收集N个供电网格内的电力用户信息,构成开源电力用户信息集;利用正则表达式对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清洗,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电力用户建筑信息,对清洗后的数据和电力用户建筑信息进行属性归约,得到电力用户的属性特征;根据电力用户的属性特征,利用正则表达式对电力用户进行集中等值分析,得到集中用户和不可集中用户;进而得到用户负荷功率,根据用户负荷功率得到伪量测数据。本发明有针对性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最大利用,准确高效地确定了配电网络中的伪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9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1049739.0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nventor: 李秋燕 , 王利利 , 张艺涵 , 田春筝 , 李科 , 郭新志 , 于昊正 , 付科源 , 马杰 , 孙义豪 , 全少理 , 郭勇 , 杨卓 , 罗潘 , 明威宇 , 李妍 , 王少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可中断负荷优选方法,属于配电网需求响应领域,包括:通过智能电表及量测装置获取t时刻系统的观测状态,并将其作为观察样本;利用所得观察样本,开展基于竞争深度Q网络(dueling deep Q network,DDQN)的神经网络的训练,定期清除观测样本以保证神经网络学习最新的观测状态,经过一定次数的计算迭代得到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读取量测装置中数据获取配电网实时状态,送入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中,以可中断负荷动作后节点电压在允许范围内为约束条件,以用户满意度为指标,进行可中断负荷点的筛选,本发明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用电习惯,筛选出用户满意度相对较高的一组满足运行条件的可中断负荷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720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2365.5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7/5395 , H02J3/24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领域,提供一种附加控制信号的电流源接入装置,该装置输入附加控制器发出的SPWM信号,经过内部三相逆变和滤波后输出三相附加电流信号作为附加控制信号,直接耦合至变流器控制单元的三相电流采样回路中,在原有采样电流信号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幅值、相位偏差;通过对三相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微调来调整变流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特性,进而改善变流器主电路连接的受控对象(如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的动态特性。本发明提供的附加控制信号的电流源接入装置,可以应用在各种附加控制应用场景下,本发明满足了在不改变变流器控制单元物理结构的基础上装配附加控制装置的应用需求,其原理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97249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184363.9
申请日:2017-03-24
IPC: H02J3/06
Abstract: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自主寻优控制方法,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包括多个并联侧变流器及串联侧变流器,由3次谐波通过输电线路进行串并联多个变流器间能量交换,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力系统潮流控制目标建立分布式潮流控制的总体目标函数集;S2、从全局目标函数式出发,构建满足各变流器功率补偿的局部目标函数;S3、综合考虑系统潮流控制需求变化量、变流器直流侧电压动态特性,进行各变流器开关的自主寻优切换。本发明将潮流控制总目标分解成各变流器的局部目标,采用自主寻优的方法,不断的将局部目标与基准目标进行比对、调节,得出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多变流器开关电路最优的切换控制策略,保障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效能的有效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898834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65683.5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串联单元协调控制方法,其中,DPFC串联单元协调控制系统包含一个协调控制器、多个串联单元控制器和PLC单向通信链路,该方法在协调控制器中计算出串联单元基频补偿电压的参考相量,并利用WAMS系统获取初始稳态对应的输电线路基频电流与末端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以及串联单元就地采集的输电线路基频电流波形在串联单元中生成末端电压的波形,进而生成串联单元基频补偿电压参考相量的波形,控制串联单元实际输出的基频补偿电压相量逼近串联单元基频补偿电压的参考波形,无需高速通信链路即可实现DPFC串联单元的准确、快速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18125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318708.5
申请日:2017-05-08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模型与仿真方法,该模型包括双回线输电系统仿真模型,用于为并联侧变流器仿真模型和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提供信号输入;并联侧变流器仿真模型,包括并联侧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型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型;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所述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包括串联变流器电容电压控制模型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型。本发明通过对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多种控制特性,包括有功功率调节特性、无功功率调节特性、系统的单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暂态功率抑制特性进行仿真,用以为研究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静动态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潮流调节能力提供支持,为系统调试和实际运行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16987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37036.5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开源信息自主收集空间负荷基础数据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电力负荷预测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和开源信息系统的自主收集空间电力负荷基础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的拾取坐标系统和API服务接口,结合网络爬虫技术,通过计算机语言实现了在线地图中各类用户信息的获取、地块面积和距离的测量,并用加权法确定了待预测区域中的用地类型分布,得到了现状年的空间负荷分布,利用开源信息的开放平台实现了空间负荷基础数据的自主收集,解决了空间负荷数据难获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2400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233349.3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功率函数模型的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侧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开式运行配电网模型得到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函数模型,基于功率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的配电网状态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功率对各因素的灵敏度指标,基于灵敏度指标分析单因素变化对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的影响;利用功率函数的偏增量分析模型,计算单因素偏增量、基本偏增量与协同增量三个指标,基于指标结果分析多因素变化对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的综合影响,实现了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88900.4
申请日:2017-04-27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及建模方法,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包括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并联侧变流器模型和串联侧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侧控制模型和串联侧控制模型,并联侧控制模型包括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块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块,串联侧控制模型包括串联侧三次谐波控制模块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本发明电磁暂态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子模块开关频率,降低损耗;控制系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