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6498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230269.4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E21B4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下信号传输的磁耦合装置,属于井下传输领域。包括:结构相同的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将井下测量数据通过磁耦合原理,采用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将井下测量数据上传至地面系统;发射模块包括:凹极式管状本体、扇形长条状铁芯、间隔式线圈和栅栏式金属外壳;凹极式管状本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凹槽,扇形长条状铁芯固定在各个凹槽内;间隔式线圈等间隔的分段缠绕在凹极式管状本体外表面;栅栏式金属外壳包裹在间隔式线圈外面,其表面分布均匀分布多个扇形切缝,各个扇形切缝内填充有非金属材料。本发明能够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增强磁场强度,大幅度减小信号的衰减,从而实现井下的高性能、高质量无线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888596.3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输出时间序列差分的电压互感器误差评估方法及系统,该包括:采用差分间距自适应的差分方法,构造具备平稳分布特征且表征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的评估特征参量;将评估特征参量作为矩阵元素构建高维随机矩阵,计算高维随机矩阵极限谱分布圆环图,利用KPCA(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核主成分分析)重构算法处理圆环图,提取描述圆环图的完整且定量的误差状态评价指标;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提取电压互感器组的误差状态评价指标差值阈值,对评估特征参量进行实时评估,根据实时评估结果评估电压互感器组的误差状态;误差状态包括误差正常状态和误差异常状态;实现了从人工评判到算法自动评判的转变,可靠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3805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232901.9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F2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差型储气库液位测量装置及液位测量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套筒和压差传感器;所述套筒的筒壁内从上到下开设有两根毛细管道;所述毛细管道包括两根导压管和一个大气泡腔室,一根导压管一端和所述套筒的外部连通,并经由所述大气泡腔室与另一根导压管连通;所述另一根导压管另一端和所述套筒的内部连通;通过毛细管道来传递压强,将需要测量的两液位压强点向上引至同一位置,再利用压差传感器测得压强差并换算成液位差,从而实现储气库液位的测量。本发明提供的压差型储气库液位测量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大气泡腔室不仅提高了液位测量的精度,同时避免了压差传感器探头与液体接触,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73126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7373.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概念漂移识别的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在线评估方法,包括采集待评估电压互感器的历史输出信号并基于无任何超参数的概念漂移识别方法剔除各类异常数据的干扰,从而确定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在线评估的理想建模数据集;而后对理想建模数据集进行数据分离和重构,并结合从数据集中提取出的主要信息元素确定互感器误差状态的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变电站内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的实时在线评估与异常定位。本发明解决了建模数据集中概念漂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以较小的计算资源实现了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的在线评估,评估方法具有普适性和易实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93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89222.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绝缘状态在线评价方法,包括:基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误差状态与内绝缘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并融合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物理模型与数据模型,构建典型状态样本集;以同一变电站内多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为约束条件,构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线运行误差状态的特征参量;根据所述特征参量与所述典型状态之间的匹配关系在线评价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内绝缘状态,诊断异常状态的异常类型和异常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绝缘状态在线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无需互感器停电退出运行、无需其他校验设备,容易实现,评价结果准确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48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363470.3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穴储气库的井下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属于井下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井下检测装置,其安装在位于腔体内的中心管的外壁,用于将检测到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后以中心管为载体传输给中继器;中继器,其安装在位于套管内的中心管的外壁,用于进行阻抗变换使电信号适应中继器所处套管部分的中心管处的低阻抗环境,将电信号以中心管为载体传输给井上检测装置。本发明在高阻抗低电导率的井下部分,使用电信号在腔体内的中心管无线传输,在低阻抗高电导率的套管部分,使用中继器的线圈进行阻抗变换,中继器所处中心管的阻抗将被调高,从而使电信号能顺利无线传输;利用一个或多个中继器可实现信号在井下的长距离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63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507980.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母线结构中高压电压互感器测量误差异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高压电压互感器的测量数据;S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同相关系统计量ε,根据三组同相关系统计量ε判断同相高压电压互感器有无异常,并得到出现异常的高压电压互感器所在的相序号;S3,分别计算并比对两组母线上高压电压互感器的三相关系统计量Q,判断出现异常的高压电压互感器所在的组序号;S4,根据得到的出现异常的高压电压互感器所在的相序号以及组序号,判定出现异常的高压电压互感器。本发明能实时掌握高压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状态,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周期性波动影响,为高压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及运行维护工作提供指导,降低异常高压电压互感器运行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31149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605555.0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套管井信道的节点网络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被执行时步骤包括:根据配置套管井信道模型为发射装置部分、中继装置部分及传输部分;配置发射装置部分、传输部分及中继装置部分为若干区块;仿真分析区块,获取区块的等效节点网络;连接发射装置节点网络,连接中继装置节点网络,连接传输节点网络;根据发射装置节点网络、中继装置节点网络及传输节点网络组成等效整体网络;等效整体网络中配置激励信号,获取激励信号在等效整体网络的等效衰减规律,即实际衰减规律。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将套管井信道模型等效为电路网络,通过电路理论计算得到套管井信道模型的衰减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70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30510.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直流供电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取电模块、整流滤波模块、稳压控制模块、电池模块;所述取电模块从电机的定子绕组抽取交流电压,并传输至所述整流滤波模块;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所述稳压控制模块;所述稳压控制模块输出的直流电压与所述电池模块输出的直流电压并联传输至负载,实现对所述负载不间断供电。本发明在充分了解井下电机内部结构和仪器供电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井下电机运行时绕组本身带电的特点,选择直接从电机绕组中取电,由于电压等级较低,可以减小功率器件体积、降低成本,并且在电机不工作时,通过电池为井下仪器供电,实现低成本、长时间稳定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188449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42409.9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的快速软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设定所有开关管在启动时刻同时移相 角度, 为π/2或-π/2,从而保证启动的第一个周期内传输电感电流不含直流量,避免了变压器的磁饱和,同时启动电流的幅值降为原来的一半,保证了双有源桥启动第一个周期内的稳定性;同时本发明采用移相角分拍次改变的控制方法,即第K+1个开关半周期的内移相角α(K+1)由第K个开关半周期的内移相角指令值α’(K)和第K+1个开关半周期的内移相角指令值α’(K+1)取平均值决定,外移相角β(K+1)同理取均值,从而保证闭环启动快速性的前提下,避免了移相角信号突变导致传输电感电流产生直流分量的问题。如此,不仅大大降低了器件的过流风险,同时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