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50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07267.9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T7/73 , G06T7/246 , G06V20/13 , G06V10/74 , H02J3/00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云图的光伏电站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获取的实时卫星云图数据集对划分得到的目标区域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可以得到实时云位移矢量,进一步结合待预测光伏电站对应的卫星位置进行倒推,可以精准地提取对光伏电站有影响的目标云图区域图像,进而利用该目标云图区域图像进行预测,提高了光伏功率的预测精度。同时,在预测过程中使用实时的卫星云图数据集进行预测,打破了固定时刻的预测,可以有效地追踪与待预测光伏电站关联的目标云图区域图像,进而分析目标云图区域图像对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影响,提高了光伏功率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8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241377.0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图结构的光伏电站太阳辐照度短期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地理范围和方位信息构建目标场站的时空关联场站;获取目标场站和各时空关联场站历史辐照度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所述时空关联场站与目标场站数据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性高的时空关联场站;根据筛选得到的时空关联场站,构建图结构数据;建立以图结构数据为输入的图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辐照度短期预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在周围气象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目标预测场站邻近范围的气象辐照度状况对目标场站的时空相关性影响,且仅需利用历史辐照度数据来实现辐照度的短期预测,易于实现,有助于提高辐照度的短期预测精度,有助于对光伏发电站的规划、选址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为已建成的光伏电站进行合理的能源储存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0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54395.6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23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网调峰基于特征贡献的负荷友好性评价方法。包括:依据需求侧负荷对净负荷峰谷特性的影响,构建友好负荷的评价体系,提取评价目标中对峰谷友好的特征指标;在兼顾特征指标客观数据特性的前提下,基于特征指标对评价目标贡献的赋权思想,并考虑特征指标离群值的影响构建特征指标云模型,以计算评价目标的隶属度,从而量化特征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贡献情况;结合TOPSIS评价方法对评价目标进行友好性评价。本发明能够缓解净负荷削峰填谷场景下调节资源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88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15295.0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代理商日前可用聚合响应容量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负荷代理商下属每个用户在历史需求响应日的负荷数据;采用基线负荷估计方法估计每个用户在历史需求响应日的基线负荷,利用基线负荷减去相应历史需求响应日负荷得到每个用户的响应容量,对所有用户的响应容量进行累加得到聚合响应容量;提取影响聚合响应容量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将降维后的特征作为输入,聚合响应容量作为输出,通过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负荷代理商日前可用聚合响应容量进行预测。该方法能够为负荷代理商在日前电力市场交易中的优化决策提供支持,降低交易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526084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10668671.X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网+可调度负荷”综合调度系统,其包括电网管理层、上位通信层、中心平台层、下位通信层和用户终端层;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通过将分散的可调度负荷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的可调度资源,丰富了电网运行控制与调节手段,为电网提供了辅助服务;提高了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削峰填谷,提升负荷率和设备运行效率;随着系统的运行,平台所积累的历史数据量增大,为后续进行海量数据挖掘,发现更多有价值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574221B9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049730.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一种基于损失电量特征参数的光伏电站运行状态辨识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利用光伏电站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到光伏电站各发电单元的损失电量信息,然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各光伏发电单元的运行状态辨识模型,拟合损失电量信息特征参数与运行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这些运行状态辨识模型对各光伏发电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得到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集合。本发明可减少光伏发电单元监测的工作量,帮助运行人员及时发现组件和系统故障,为光伏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93522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10156769.7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P9/06
Abstract: 一种储能涡卷弹簧实时转动惯量的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将涡簧的储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加装外盒后未储能时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是缠绕于外盒内壁的簧片向自由状态的转变阶段;第三阶段是缠绕于外盒内壁的簧片完全释放后,自由状态的涡簧在主轴上缠绕的阶段;第四阶段为簧片全部缠绕于主轴上后的储能完成阶段,然后分别确定涡簧在四个阶段的实时转动惯量。本发明根据涡簧在储能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分阶段计算其转动惯量,可精确获取机械弹性储能系统用涡卷弹簧的实时转动惯量,为实现电机转速的高精度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57422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049730.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一种基于损失电量特征参数的光伏电站运行状态辨识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利用光伏电站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到光伏电站各发电单元的损失电量信息,然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各光伏发电单元的运行状态辨识模型,拟合损失电量信息特征参数与运行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这些运行状态辨识模型对各光伏发电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得到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集合。本发明可减少光伏发电单元监测的工作量,帮助运行人员及时发现组件和系统故障,为光伏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89495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16588.8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1/02 , H02K7/10 , H02K7/1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发电式的联动机械弹性储能箱,包括储能箱箱体、储能箱芯轴及多个储能介质,在储能箱箱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封装左端盖及右端盖,在右端盖的中心同轴嵌装储能电磁离合器的从动轴,在储能箱箱体内同轴穿装一储能箱芯轴,储能箱芯轴的左端从左端盖穿出,储能箱芯轴的右端在储能箱箱体内且连接发电电磁离合器的从动轴,在储能箱箱体内的储能箱芯轴上套装多个储能介质,在每个储能介质内均安装有一平面蜗卷弹簧。本发明发电时通过控制离合器使储能系统转换为并联式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其最大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559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540776.1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IPC: H02P21/22
Abstract: 一种带机械弹性储能装置的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建立由涡簧箱、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变频器依次连接而成的带机械弹性储能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全系统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储能装置的性能特点,设计带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辨识算法,将其应用于辨识储能装置的转矩和转动惯量;再通过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器的原理,求得d、q轴电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反推控制器,求得d、q轴的控制电压;最后将控制电压输入到永磁同步电动机全系统数学模型中,实现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在保证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转矩电流比运行的同时优化其动态特能,实现了电机的高精度控制,保证机械弹性储能系统平稳高效的储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