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3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79483.1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领域。方法包括:对回收的RAP材料进行测试,获取RAP材料级配参数;对新加材料进行测试,获取新加材料级配参数;建立再生排水沥青混合料各体积参数计算公式,根据再生排水沥青混合料中各体积参数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在设计空隙率下求解方程得到新加粗、细集料的质量占比;根据新加粗、细集料的质量占比拟合得到再生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测试再生排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当实测空隙率在设计空隙率±1%范围内,完成级配设计。本发明在简化级配设计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了RAP材料的特点,使得级配设计更加合理,提升了级配设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31463.X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再生剂,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强,可有效恢复沥青材料尤其是高黏沥青的黏结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31463.X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再生剂,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强,可有效恢复沥青材料尤其是高黏沥青的黏结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42619.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泥基材料界面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橡胶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粘接强度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废轮胎橡胶集料放入模具中并使其与模具内壁紧贴;向模具中浇筑水泥净浆,以将模具填充完全,养护20~30h后脱模,获得废轮胎橡胶集料与水泥石的结合试样;将结合试样恒温恒湿养护25~30天,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结合试样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夹具上,养护36~60h后,进行拉伸测试,获得结合试件的拉伸强度即为待测废轮胎橡胶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的粘结强度。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设计更加合理、操作更加方便,可有效测定废轮胎橡胶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粘结强度,操作流程规范,可复制性强,试件制备简便,测试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37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07321.0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7/904 , G01N27/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涡流感应的路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涡流检测电信号读取电路、波形发生器、信号采集器、及计算机;移动点检探头式涡流传感器采集钢纤维道路表面信号;信号采集器读取并上点检探头式涡流传感器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计算机通过电流电压信号计算得到阻抗信息,通过阻抗信息判断钢纤维道路内部钢纤维分布均匀度。本发明为实际工程质量控制及路用性能预测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实现对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中纤维分布的快速、无损、全面检测。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全面性。本发明无损检测可以减少交通管制时间,实现快速大面积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06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46988.3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基于materials studio构建新、旧沥青无定形晶胞模型、再生剂分子模型以及集料中所含氧化物的超晶胞模型,对新、旧沥青无定形晶胞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和退火处理得到体系能量最小模型,并对体系能量最小模型与氧化物超晶胞模型进行合理化验证,经build layer功能建立新沥青‑再生剂‑旧沥青的界面模型、再生沥青‑再生沥青界面模型、再生沥青‑氧化物界面模型,处理及计算得到再生沥青常温、低温时黏度、黏聚能以及与集料间的黏附能,经分析和加权计算得到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的性能指标;本发明准确性高、操作简单,选用微观可量化的指标从分子尺度解释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0009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73569.6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方法,属于道路工程再生领域。该评价方法利用紫外线灯激发改性剂产生荧光效应,通过观察改性剂的分布变化情况来评价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采用外掺法制备改性乳化沥青,将其放置在容器中静置;在静置期间,分别从容器不同深度处提取改性乳化沥青样本,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经过滤波分析和分割处理后,得到乳化沥青相和改性剂相的二值图像,通过比较荧光面积差,分析改性剂相随着储存时间变化而在乳化沥青相中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而评价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定量评价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性能打下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40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340344.1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集料对沥青吸附程度的评价方法,包括:超声波清洗冲刷集料;将两种不同质量的沥青和单一粒径集料进行拌合得到两种裹覆沥青的集料样品;分别对两种样品进行切割,获取横截面;对横截面进行SEM微区拍照,测得两种集料样品表面沥青膜的厚度;根据拌合时沥青的质量和测得的沥青膜厚度按照下式可得到集料对沥青吸附程度的评价指标‑吸附系数C:#imgabs0#其中,C为表征集料对沥青吸附程度的指标‑吸附系数,定义为单位质量集料吸附沥青的质量;m1、m2为两次拌合时的沥青用量,单位g;h1、h2为两种集料样品所测的沥青膜厚,单位cm;m为拌合时集料的质量。本发明能够通过吸附系数C定量评价不同粒径集料对沥青的吸附程度,对于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沥青用量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25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65356.1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28/06 , C04B28/08 , C04B28/10 , C04B28/30 , C04B28/00 , C04B18/26 , C04B20/02 , C04B20/10 , C04B40/00
Abstract: 一种竹骨料混凝土的拌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然毛竹切割成块状颗粒,并经表面处理形成一种新型竹骨料,再以竹骨料取代碎石、卵石、陶粒等无机粗骨料,拌制一种新型竹骨料混凝土。新型竹骨料的防水防腐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显著提升,且表面粗糙度提高,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与水泥的黏结性好,从而使竹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坍落度损失较小。用此拌制方法拌制的竹骨料混凝土充分发挥了竹骨料抗压强度高,强重比高的优势。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拌制加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加工,经济效益高,利用可再生可持续的竹材作为建筑材料,绿色环保,生态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0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846988.3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基于materials studio构建新、旧沥青无定形晶胞模型、再生剂分子模型以及集料中所含氧化物的超晶胞模型,对新、旧沥青无定形晶胞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和退火处理得到体系能量最小模型,并对体系能量最小模型与氧化物超晶胞模型进行合理化验证,经build layer功能建立新沥青‑再生剂‑旧沥青的界面模型、再生沥青‑再生沥青界面模型、再生沥青‑氧化物界面模型,处理及计算得到再生沥青常温、低温时黏度、黏聚能以及与集料间的黏附能,经分析和加权计算得到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的性能指标;本发明准确性高、操作简单,选用微观可量化的指标从分子尺度解释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