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材料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27729A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610008481.6

    申请日:2006-0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固体材料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超疏水固体表面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制作粗糙表面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提供一种利用金相砂纸为模板,通过热压、浇铸或聚合等方法制备固体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其步骤为以金相砂纸的粗糙面为模板,在模板上制备合成固体材料;除去砂纸后,得粗糙的超疏水固体表面。突出优点在于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容易制备大面积的疏水表面。

    快速消除双电层充电电流误差的脉冲极谱和电化学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1407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69590.X

    申请日:2004-07-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快速消除双电层充电电流误差的脉冲极谱和电化学谱方法,涉及电化学检测分析装置的新型控电位方法,应用于电化学分析仪器或电化学过程检测仪器的快速消除双电层充电电流误差和溶液欧姆电位降。产生高幅窄脉冲电流,用高幅窄脉冲电流提供足够大的双电层充电电量,对被测体系的电极双电层充电到激励信号的矩形脉冲的电位,被测体系的电极电位与指令信号电位在脉冲电流断电时刻进行比较,在电极电位达到指令电位,双电层充电电流为零时,检测流经电极的电流即法拉第电流。使电极电位能在很短时间内真正地达到激励信号电位值。这时,双电层充电电流为零,法拉第电流的取样既迅速又准确,能做到在秒(亚秒)级的时间里测量出整条曲线。

    表面张力驱动液流的芯片化的高密度微阵列液体转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67499A

    公开(公告)日:2004-01-14

    申请号:CN02126729.4

    申请日:2002-07-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芯片化的高密度微阵列液体转移装置,设有一片状载体,片状载体上设有微阵列超微量的液体转移组合,所说的组合包括储液部、液体转移头和微通道,所说的微通道联通于储液部与液体转移头之间。采用高密度、芯片化微阵列液体转移芯片结构,而且整个装置的微量液体转移的微液流过程可以只靠表面张力的作用,因此相邻的液体转移组合之间的距离可以很近,每个装置所排列的液体转移组合可以有成千上万组;制造成本低,避免交叉污染。由于样品为预设定体积的不同样品溶液,转移体积的重现性较好。样品预设定体积可设定为亚纳升或皮升体积,其结果是每一生物芯上可容纳更多更密集的阵列点,达到高速度、高精确度、高密度以及芯片化、低成本的目的。

    逆流聚焦电泳装置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944C

    公开(公告)日:2001-07-25

    申请号:CN98104828.5

    申请日:1998-0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用电泳法分离和分析(生物)化学系统的装置与方法-逆流聚焦电泳。设有充满电泳溶液的电泳通道、与通道并行且相互接触的固相离子导电体、电泳溶液驱动器、正负电极室与正负电极、直流电源。通道两端分别接电泳溶液驱动器和电极室,电泳溶液的线速度Vx与电泳溶液驱动离子朝x方向泳动的电场强度εx之比Vx/εx为x的单调函数。其聚焦原理独特,分离、浓缩与聚焦三者同时实现,电泳通道短,工作电压低,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

    电迁移微离子色谱仪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272A

    公开(公告)日:1992-01-29

    申请号:CN91105113.9

    申请日:1991-07-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子色谱分析装置,提供一种电迁移微离子色谱仪。它摒弃传统的输液泵,采用电场输送淋洗液离子和待测离子的方法,利用离子与树脂的亲和力以及离子的电迁移率两种分离因素。它包括电极槽与电极、进样器、分离管、电导检测器、测量电路和高压恒流电源等。分离管采用毛细管树脂柱,且填有离子交换树脂。本发明提高了分析灵敏度,避免了柱污染失效,工作电压仅为几百伏,有可能使原来单一分离因素无法分离的样品得到分离。

    测试微区腐蚀电位电流密度分布的扫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3808B

    公开(公告)日:1989-04-05

    申请号:CN86103043

    申请日:1986-04-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局部腐蚀的测试设备,包括外径小、内阻低的微参比电极,机械扫描装置和由微计算机控制电路。配合微机控制的测量电路和软件,能检测到金属表面低达数微米区域和约10微伏的微区电位信号以及电流密度分布图,图形清晰、直观,并给出定量结果。本装置的精度高,灵敏度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用性强。可用于研究大多数实际体系的金属局部腐蚀机理,评估金属材料耐局部腐蚀性能。

    测试微区腐蚀电位电流密度分布的扫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86103043A

    公开(公告)日:1986-11-12

    申请号:CN86103043

    申请日:1986-04-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局部腐蚀的测试设备,包括外径小、内阻低的微参比电极,机械扫描装置和由微计算机控制电路。配合微机控制的测量电路和软件,能检测到金属表面低达数微米区域和约10微伏的微区电位信号以及电流密度分布图,图形清晰、直观,并给出定量结果。本装置的精度高,灵敏度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用性强,可用于研究大多数实际体系的金属局部腐蚀机理,评估金属材料耐局部腐蚀性能。

    一种纳米精度的电化学刻蚀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821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69475.0

    申请日:2014-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精度的电化学刻蚀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模板电极或工件表面固定一层氧化还原水合凝胶聚合物超薄膜;将模板电极和工件浸入工作溶液,叠放于容器底部,使模板电极表面和工件表面分别与软质聚合物超薄膜的两面保持自然紧密接触;另在容器内设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并与电化学控制仪相连;启动电化学控制仪,调控模板电极的电位,电化学氧化超薄膜中的电化学活性基团,由其快速地化学氧化与之接触的工件表面夺取电子,而工件表面失去的电子被超薄膜慢速地传递至模板电极,使刻蚀持续进行;刻蚀完毕后,关闭电化学控制仪,移开模板电极,即可。本方法能以纳米精度将模板电极表面微结构图案的互补结构刻蚀加工在工件表面。

    一种半导体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212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58556.X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纳米压印模板的工作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催化剂,形成压印模板电极;(2)用该压印模板电极在恒温的金属辅助刻蚀溶液中与待加工的半导体材料通过直接压印的接触方式形成肖特基结,金属辅助刻蚀溶液中的氧化剂在金属表面自发还原的同时,向上述半导体材料注入空穴,使之发生氧化分解,从而将压印模板表面的微纳米结构直接批量复制到上述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可以使金属辅助刻蚀能够以电化学纳米压印的工作模式进行加工,能够在半导体表面直接高效、批量的复制准三维结构、多级台阶结构和连续曲面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