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炭微电解-动态膜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372401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294649.5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炭微电解-动态膜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铁炭微电解对工业废水中污染物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之后,污染物主要由水解酸化池和好氧动态膜反应池中混合液微生物降解去除;最终,混合液固液分离出水过程由动态膜组件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高效的铁炭微电解-动态膜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脱色效果显著;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清澈,不含悬浮颗粒物;适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制药废水、重金属废水、焦化废水、造纸废水等)的达标排放和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可满足回用水水质标准。

    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高效制备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92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6210.1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高效制备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包括输液管路;还包括制臭氧单元、输气管路、射流单元、螺旋混合单元、文丘里管、微孔膜单元和反应单元;所述制臭氧单元通过输气管路与射流单元相连接,所述制臭氧单元包括臭氧发生器,通过所述输气管路中的气阀调控进气压力;所述射流单元用于产生具有臭氧微气泡的混合液并输送。所述射流单元基于文丘里效应与水力剪切作用使混合液形成臭氧微气泡;通过设置的射流单元、螺旋混合单元、文丘里管和微孔膜单元,可以在较低能耗下产生浓度高且尺寸分布均匀的臭氧微纳米气泡,进而提升臭氧微纳米气泡在废水处理和环保技术领域的处理效率。

    粉末载体富集世代周期长的脱氮功能菌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650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900158.4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末载体富集世代周期长的脱氮功能菌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添加粉末载体强化,提高了反应池内微生物浓度且能够富集世代周期长的脱氮功能菌,提高了脱氮效率,并设置了超声‑升流载体分离装置,以实现载体和功能微生物的回收利用。本发明实现了絮体污泥和附着生长微生物的“双泥龄”分离,避免了脱氮菌和其它功能菌的污泥龄矛盾,且能够减少外加碳源投加,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应用于低C/N焦化废水等工业废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一种介观膜表面污染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02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499383.3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观膜表面污染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膜分离体系中膜性质、污水性质表征参数以及系统工况参数;设计膜表面反应体系的几何空间构造,确定涉及模块、计算流程与计算精度,构建模型;将所有参数输入所构建模型,运算导出膜表面污染过程数据;代入膜通量计算公式,计算通量变化情况;可视化输出。所述方法通过对膜表面空间网格化,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对污染物颗粒相对膜表面运动进行仿真,还原膜污染过程,从而实现对膜分离系统膜污染、膜通量等关键参数的实时模拟。针对不同性质的膜材料、运行工况可以高效的建模计算,为膜分离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提供实时监控的手段与维护管理的依据。

    一种微藻培养废水循环利用全过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147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595545.3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废水循环全过程优化方法,包括全过程模拟仿真与最优化工况参数决策的模型,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矩阵形式可扩展的微藻生长模型,可用于对微藻培养过程各项参数进行实时模拟;嵌入循环培养进行迭代计算,可针对性对微藻循环培养模式进行仿真;选取合适的评价体系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确定最佳工况条件。可对微藻培养体系,尤其是循环培养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并指导培养系统的设计与工况优化。

    强化脱氮除磷系统的蓝铁石分离与硅藻土回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64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00155.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系统的蓝铁石分离与硅藻土回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二沉池之后还依次连通有厌氧消化池和磁力多功能水力旋流器,所述磁力多功能水力旋流器包括矩形进料口、水力旋流器壳体、溢流管、中心管、永磁铁和出料口。本发明通过添加并回收粉末硅藻土提升微生物浓度,强化脱氮效率,通过蓝铁石结晶实现污泥中磷的去除。蓝铁石得到分离与硅藻土的回收由磁力多功能水力旋流装置实现,可完成蓝铁石、粉末硅藻土和污泥“三泥”的分离与回收,促进污水脱氮效率和磷回收。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化学除磷法的技术缺陷,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一种介观膜表面污染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0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99383.3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观膜表面污染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膜分离体系中膜性质、污水性质表征参数以及系统工况参数;设计膜表面反应体系的几何空间构造,确定涉及模块、计算流程与计算精度,构建模型;将所有参数输入所构建模型,运算导出膜表面污染过程数据;代入膜通量计算公式,计算通量变化情况;可视化输出。所述方法通过对膜表面空间网格化,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对污染物颗粒相对膜表面运动进行仿真,还原膜污染过程,从而实现对膜分离系统膜污染、膜通量等关键参数的实时模拟。针对不同性质的膜材料、运行工况可以高效的建模计算,为膜分离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提供实时监控的手段与维护管理的依据。

    一种可稳定控制膜污染的等剪切振动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7665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0673851.6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稳定控制膜污染的等剪切振动膜装置。在膜技术用于回收微藻或者水处理时,微生物细胞,有机和无机颗粒以及胞外聚合物会对膜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膜污染不仅会因为膜通量的下降而降低膜的过滤效率,而且膜的频繁清洗也会对膜造成损伤从而降低膜的使用寿命,并且会产生额外的成本投入。通过本装置匀速回旋运动在膜表面产生的等剪切作用,能够有效稳定地减少污染物粘附在膜表面,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减缓膜污染。本装置可通过改变曲轴的宽度来实现振幅的调整,主动轴带动连接板的转动,而从动轴促使连接板呈现回旋运动。电机和频率调节器连接,振动频率可以通过调频器调节。本装置能够提供稳定的等剪切作用,能够更好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