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65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64831.3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铺覆、检漏、利用真空袋反复挤压增加材料、注料、脱泡、固化等步骤,使用单向透气膜和透气毡,使增强材料受压均匀,在注料前通过真空袋反复挤压增加材料,使之更密实,在注料过程中仍能持续对树脂混合液进行脱泡,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后的纤维体积含量,制品孔隙率大幅下降,且不受形状和尺寸的限制。由此制得的复合材料制品相较于传统真空导入工艺明显提高,通过纤维灼烧法测定的纤维体积含量提高8%‑12%。制品孔隙率大幅下降,显微镜图像分析法测定的孔隙率下降50%左右。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刚度退化规律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05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126037.2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刚度退化规律测定方法,属于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直接在疲劳测试过程中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测量刚度退化存在误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件表面处理,在试件表面制作散斑;步骤二:加载,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对试件进行准静态加载,同时对静态加载过程中的试件表面图像进行采集;得到准静态加载的试件刚度;步骤2.2:对试件进行疲劳加载;步骤2.3:判断“是”或“否”,“是”则结束加载,“否”则进行步骤二。本发明不需要使用高性能的DIC相机,仅需普通配置的DIC相机就可以得到材料的真实刚度退化规律。

    一种电磁环境下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5882.2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磁环境下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方法,包括:使用应变片构建电桥并获取旋转件在实际约束条件下的动态特性数据;根据动态特性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应变片最佳粘贴位置;粘贴应变片并制定应变片导线的走线方案;将应变片和电压信号放大器连接,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导电滑环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记录和处理放大后的应变信号;实时采集应变信号并作为测试数据,并在全转速范围内进行全程测试,完成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本发明具有高灵敏度,全桥配置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提供更大的输出信号,全桥可以通过对称的电路设计实现温度补偿,在应变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便于信号处理和分析。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57137.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模式识别方法在高温下是否适用仍不明确,且高温环境下的声发射采集存在困难的问题,具体包括:步骤一: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基体拉伸实验;步骤二: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45°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三: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0°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四: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织物层间拉伸实验。本发明明确了温度对不同损伤模式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影响,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温度环境下的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一种低周疲劳复合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7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247946.4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周疲劳复合试验装置,包括:第一夹头、支架、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水平移动装置、第二夹头、载荷施加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固定在旋转装置上,并可相对于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本申请提供的载荷施加装置,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向叶片施加水平的推力或拉力,升降装置能够向叶片施加垂直的拉力及压力,旋转装置能够向叶片施加不同方向的旋转力,能够对叶片的多个方向施压外力,便可实现叶片的弯曲、扭转、多种角度组合疲劳加载形式,通过疲劳载荷和应变分布,可评估叶片在疲劳载荷下的结构性能。从而充分地对叶片进行疲劳试验。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发射损伤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039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63173.8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发射损伤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发射损伤识别方法。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多个标准试件一一对应产生的多个第一声发射信号;获取测试试件产生的第二声发射信号;基于单一损伤模式对应的第一声发射信号,获取该种单一损伤模式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对第二声发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多个频谱图;基于多种单一损伤模式分别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和多个频谱图,确定测试试件所具有的若干种损伤模式;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待测声发射信号所对应的损伤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发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提供一种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完整性评估的方法。

    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0343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815169.1

    申请日:2016-09-09

    Abstract: 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中的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难以在金属界面两侧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不能有效增大异种金属固态变形复合时的界面接触热阻的问题。本发明对内管和外管采用不同的热源进行差温加热,使内外管间具有较大的温度梯度,并在内管外表面或外管内表面加工螺旋型沟槽,减小了内外管界面传热时的实际接触面积,抑制内外管金属在界面处的热流交换。此方法在内外管金属间形了较大的温度梯度,实现了异种金属复合旋压时的差温控制。

    支撑可调节资源调度域聚合评估的数据驱动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4400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0641484.1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可调节资源调度域聚合评估的数据驱动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离线阶段生成目标电网中基本柔性资源参数和聚合商数量,以计算每个聚合可行域和每个基本柔性资源的可行域;利用每个聚合可行域和每个基本柔性资源的可行域训练前馈神经网络,获得可信评估模型;在线阶段动态接入新柔性资源参数,并对新柔性资源进行动态划分,得到其对应的最优聚合域;将新柔性资源参数和最优聚合域输入至前馈神经网络中进行可信评估,得到柔性资源的可信调控域。由此,解决了现有聚合技术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对柔性资源进行动态评估划分后快速计算其可行域等问题。

    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90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57016.7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DIC标定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标定操作,标定结果应用于高温测试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试验单元、标定单元、旋转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试验单元包括试验机和环境箱,环境箱安装在试验机的中部,所述标定单元悬浮于环境箱内,所述标定单元通过所述旋转单元与所述滑动单元连接。本发明是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标定,解决了当前室温标定结果在高温测试应用而导致的测试精度较低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因温度变化对标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所有操作都通过机器(计算机)进行控制,标定结果更加精确。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一种提取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数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92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599828.X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数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确定具有积分区域无关性的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J积分表达式以及相应的有限元离散格式;二:建立含有混合型弥散裂纹的有限元模型并划分有限元网格;三:采用牛顿‑拉普森方法求解断裂相场模型非线性控制方程;四:根据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J积分的有限元离散格式,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求解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I和KII。本发明实现了对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准确求解,弥补了传统断裂相场法无法准确刻画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受力状态的不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