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深度供热冷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44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43088.4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深度供热冷端系统,涉及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直接空冷机组的冷端技术领域;其包括低压缸、排汽装置、冷却水喷淋机构、空冷岛和空冷机力塔,排汽装置与低压缸排汽出口相连,冷却水喷淋机构布置在排汽装置内,以使冷却水能够与排汽装置内的乏汽进行换热并形成凝结水,空冷岛通过排汽管道与排汽装置相连,以使排汽装置内的乏汽能够排入空冷岛内进行冷却,在排汽管道上配置有排汽阀,空冷机力塔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汽装置相连,以使排汽装置内的凝结水能够排入空冷机力塔内进行冷却;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在深度供热期间,达到维持机组低背压的能力的同时防止空冷岛出现结冰的风险,可有效增强机组的安全可靠性。

    汽轮机组凝汽器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53810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1407417.X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一种汽轮机组凝汽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前水室、换热室和后水室,换热室在上下方向上划分为上部的凝结区和下部的冷却区,凝结区与冷却区以引流通道连通,冷却区设有疏水出口,引流通道至疏水出口之间在冷却区内形成疏水流道,冷却区内沿疏水流道间隔设有多块折流栅板,这些折流栅板按折流方向的对应配合关系而分为多组,每组中的每块折流栅板上以相互平行方式布置有多根折流条,每组中的各折流栅板上的折流条在投影平面上交织而成四边形结构的、匹配冷却换热管外径的栅孔,冷却区内还设有若干根冷却换热管,这些换热管轴向穿过每组折流栅板,由每组折流栅板在投影平面上组成栅孔的各折流条将其夹持固定。它集凝结和冷却降温功能于一体。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用排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00518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610946344.0

    申请日:2016-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用排汽装置,所述排汽装置内设有湿冷凝汽器,所述湿冷凝汽器的蒸汽侧与排汽装置的汽道相通。本发明在不影响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在其内部增设湿冷凝汽器而增加凝汽功能,形成内置尖峰凝汽器的排汽装置,该排汽装置应用于直接空冷机组时,既能实现尖峰凝汽、满足凝汽技术要求,又无需建设尖峰凝汽的排汽支路、亦无需建设单独的尖峰凝汽器,从而有利于将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结构进行简单化和紧凑化布置,进而有利于大幅降低直接空冷机组的建设工程量、降低建设难度、亦降低建设成本,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一种立式蒸汽加热器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4072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65422.9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蒸汽加热器,属于电站及石油化工行业的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立式蒸汽加热器,包括壳体,壳体顶端通过管板连接有管箱,管箱上设有分隔开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壳体上侧设有进汽口、壳体底部设有排液口;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多根U形换热管,管箱的进液口与出液口通过所述U形换热管相连通,还包括位于壳体下段内的至少2个折流环,折流环中部具有通孔,折流环外缘紧靠壳体内壁,两相邻的折流环之间设有折流盘,折流盘的外径小于壳体的内径,U形换热管穿过所述折流环、折流盘,且U形换热管的U形段位于折流环的通孔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无需设计疏冷区的包壳,安全性更强,换热效率更高。

    一种喷射式凝汽器喷嘴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6305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582810.3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一种喷射式凝汽器喷嘴,所述喷嘴为多个,它们分成多排沿凝汽器内水室的轴向方向布置在内水室壳体上;每个喷嘴由基板、水膜板和喷管构成,基板固定在内水室壳体上,在基板上设有与喷管外径相适配的装配孔,水膜板为两块,两块水膜板间隔且垂直焊接在基板上的喷管装配孔两侧,喷管为两根弯管,两根喷管的进水口端装配在基板上的装配孔内且焊接固定,两根喷管的出水口端从基板表面反向延伸出,分别对应两块水膜板,两根喷管的进水口端上分别安装有减压器,通过减压器控制内水室内的冷却水进入喷管的压力;内水室壳体上所有喷嘴的喷管进水压力一致。它能够实现内水室壳体上各个喷嘴的喷管进水压力一致,消除水位高差对各排喷嘴喷射压差的影响。

    一种喷射式凝汽器喷嘴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63053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82810.3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一种喷射式凝汽器喷嘴,所述喷嘴为多个,它们分成多排沿凝汽器内水室的轴向方向布置在内水室壳体上;每个喷嘴由基板、水膜板和喷管构成,基板固定在内水室壳体上,在基板上设有与喷管外径相适配的装配孔,水膜板为两块,两块水膜板间隔且垂直焊接在基板上的喷管装配孔两侧,喷管为两根弯管,两根喷管的进水口端装配在基板上的装配孔内且焊接固定,两根喷管的出水口端从基板表面反向延伸出,分别对应两块水膜板,两根喷管的进水口端上分别安装有减压器,通过减压器控制内水室内的冷却水进入喷管的压力;内水室壳体上所有喷嘴的喷管进水压力一致。它能够实现内水室壳体上各个喷嘴的喷管进水压力一致,消除水位高差对各排喷嘴喷射压差的影响。

    一种平面膜式喷嘴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30410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220738029.6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一种平面膜式喷嘴,包括基板、水膜板和喷管;基板上具有与喷管外径相适配的装配孔;水膜板和喷管分别采用不锈钢制成,水膜板为两块,两块水膜板间隔且垂直焊接在基板上的喷管装配孔两侧,喷管为两根弯管,两根喷管的进水口端装配在基板上的装配孔内且焊接固定,两根喷管的出水口端从基板表面反向延伸出,分别对应两块水膜板;喷管的内径为13~22mm,喷管的进水口端内沿为倒圆角结构,其圆角半径为2~5mm。它的喷管进水口端采用倒圆角结构,使入口处流道表面光滑,喷出的水膜均匀光滑稳定,圆角半径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试验取值,保证同口径喷嘴喷射的水量最大,并且稳定;增大了水膜板的宽度,使水膜板根部在大压差时不会弯曲,相对增加了喷膜面积。

    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147364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2059507.5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返回水室,壳体,进水室和底座;进水室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组膨胀节,将所述壳体分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中壳体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凝结水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中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设置有膨胀节的壳体的内侧壁连接。该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采用立式布置,能够大大节省蒸汽冷却器布置所需空间,而且能够消除膨胀节对设备及管道的真空推力。

    一种双背压凝汽器热井回热除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292912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967901.6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背压凝汽器热井回热除氧装置,包括低背压侧热井、高背压侧热井、热井出水口、热井连通管、溢流挡板和浮球阀;所述低背压侧热井底部与高背压侧热井底部通过热井连通管连通;所述热井出水口设置在高背压侧热井;所述溢流挡板设置在高背压侧热井靠近热井连通管一侧,将高背压侧热井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顶部连通,底部封闭;所述溢流挡板上设置浮球阀;所述溢流挡板的顶部设置多个条形缺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背压凝汽器热井回热除氧装置,可以增强凝双背压汽器除氧效果以及提高凝结水出口温度,降低机组热耗,具有回热除氧效果好,结构简单、利于老机组改造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