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75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76335.1
申请日:2023-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9 , B29C64/20 , B33Y10/00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微沟槽喷嘴3D打印制备微结构功能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内壁具有微沟槽的3D打印喷嘴清洗干净;(2)将内壁具有微沟槽的3D打印喷嘴安装到材料挤出3D打印机上,以3D打印线材作为原料采用挤出3D打印机进行挤出和3D打印,挤出所得线材的表面具有微结构,在3D打印过程中,控制挤出的线材按照设计的数字模型和路径进行堆叠,使挤出所得线材表面的微结构处于所得3D打印样品的特定表面或特定表面的特定区域,待所述3D打印样品冷却后,即得具有微结构表面的成型3D打印产品。本发明可以克服现有技术通过前处理或后处理的方式来构建微结构功能表面的方法存在的操作复杂、加工效率低以及会降低打印产品性能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27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035314.5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智能集成学习分类方法,该方法融合了聚类算法、分类算法以及智能优化算法等多种算法,解决了已有研究中类重叠下的分类模型构建问题,集成学习中基分类器输出的组合问题,以及模型涉及多参数时如何寻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分类问题的预测精度。因此,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聚类‑分类集成建模方法,可以将数据空间进行有效地切分,从而提升模型整体的预测性能。同时,采取本发明提出的组合策略及参数优化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广泛,只要是涉及分类问题的领域,均可以采用本发明设计的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42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16091.5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结合质谱的未知样品中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使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二级引出场飞行时间质谱(TOF)的定量分析,能够实现高探测灵敏度、实时、快速、高精度、无接触式、多元素同时检出且样品无需预处理的定量分析。其中该方法中的双波长激光,便于再次电离光碎片及分子团簇,提高质谱信号稳定性,增强激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信号;该方法中二级引出场,便于提高TOF质谱分辨率以及优化信号;该方法中的飞行时间质谱,一可以对未知样品中元素进行快速判断,节省分析时间,实现实时定量分析,二可以校正基体效应以及材料表面形貌对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还可以探测发射光谱无法探测的暗态物种,有利于提高定量分析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42059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37756.0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3B33/037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介质熔炼时除硼的造渣剂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渣剂及其在多晶硅介质熔炼提纯中的使用方法。该造渣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混合而成:Na2SiO330%~70%、SiO220%~60%、TiO21%~15%和FeO1~5%。在多晶硅介质熔炼提纯中加入本发明的造渣剂,将硼在渣剂和硅液中的分配系数LB数值从2~4有效提高了1~2,提高除硼效果,硅料的硼含量降低至0.27ppmw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420377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37757.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1B33/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渣剂及其在多晶硅介质熔炼提纯中的使用方法。该造渣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混合而成:Na2SiO350%~79%、SiO220%~40%和TiO21%~15%。在多晶硅介质熔炼提纯中加入本发明的造渣剂,将硼在渣剂和硅液中的分配系数LB数值从2~4有效提高了1~2,提高除硼效果,硅料的硼含量降低至0.3ppmw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176045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022152.8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托卡马克第一壁材料表面氘或氚滞留二维分布方法,用于磁约束聚变装置的第一壁材料表面的氘(氚)元素滞留特性的研究,得到壁材料表面微小区域的氘(氚)元素的二维分布。其特征在于用两束高功率可调谐脉冲激光分别共振解离C-H、C-D化学键(解吸附)和共振电离H、D原子,高效率的产生H+、D+离子,用飞行时间质谱对氘(氚)离子进行检测。用显微镜/摄像机系统观察被测样品区域,用精密二维电动平台实现样品二维分析,本发明可高灵敏,高分辨、快速高效的测量氘(氢、氚)元素在第一壁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为细致研究氘(氚)表面滞留特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218415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56878.3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8B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紫外激光清洗托卡马克第一镜的方法及装置。采用激光消融的方法清除第一镜上的尘埃杂质沉积层,通过控制激光器的输出能量,使作用于第一镜样品表面的准分子激光束的能量密度处于杂质沉积层的清洗阈值与第一镜表面金属的损伤阈值之间,清除杂质的同时不会伤到第一镜表面金属材料。本发明的真空紫外激光清洗第一镜的方法及装置采用波长为193nm的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烧蚀效应小,表面均匀性好,尘埃清洗的干净,效果理想。
-
公开(公告)号:CN102176045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22152.8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托卡马克第一壁材料表面氘或氚滞留二维分布方法,用于磁约束聚变装置的第一壁材料表面的氘(氚)元素滞留特性的研究,得到壁材料表面微小区域的氘(氚)元素的二维分布。其特征在于用两束高功率可调谐脉冲激光分别共振解离C-H、C-D化学键(解吸附)和共振电离H、D原子,高效率的产生H+、D+离子,用飞行时间质谱对氘(氚)离子进行检测。用显微镜/摄像机系统观察被测样品区域,用精密二维电动平台实现样品二维分析,本发明可高灵敏,高分辨、快速高效的测量氘(氢、氚)元素在第一壁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为细致研究氘(氚)表面滞留特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6271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56741.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 H01M8/0271 , H01M8/0258 , H01M8/04276 , H01M8/04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局域超声辅助强化液流电池化学反应的方法,步骤如下:(1)在液流电池的正极半电池和负极半电池的双极板上设置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在双极板上的设置位置和超声换能器的尺寸应使通过超声换能器施加的超声的作用区域覆盖住多孔电极内部的流动死区;(2)将信号发生器经功率放大器与超声换能器连接;(3)在液流电池运行过程中,开启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通过超声换能器向液流电池施加超声,利用超声提高电解液在多孔电极内的流速和流动均匀性,强化液流电池化学反应。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提升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的流动均匀性,实现液流电池的多孔电极内部流场的灵活调控,降低电极内部流场调控的超声功率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42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908999.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基于大语言模型集成的网络留言文本要素抽取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文本信息要素抽取领域,为了解决在要素粒度进行集成,及时并过滤识别错误要素,提高生成要素的准确性的问题,技术要点是将任一候选要素中在任一基模型上的置信度以及终止token的置信度作为证据推理规则的辨识框架的命题的置信度,根据任一基模型在辨识框架的命题的置信度,生成任一基模型的证据;根据任一基模型的证据以及任一基模型的权重,计算任一基模型的证据的加权信度分布;根据任一基模型的证据的加权信度分布,将全部基模型的证据进行融合,得到融合证据,将融合证据中概率最大的元素作为集成结果,效果是提高抽取结果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