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71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56741.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 H01M8/0271 , H01M8/0258 , H01M8/04276 , H01M8/04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局域超声辅助强化液流电池化学反应的方法,步骤如下:(1)在液流电池的正极半电池和负极半电池的双极板上设置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在双极板上的设置位置和超声换能器的尺寸应使通过超声换能器施加的超声的作用区域覆盖住多孔电极内部的流动死区;(2)将信号发生器经功率放大器与超声换能器连接;(3)在液流电池运行过程中,开启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通过超声换能器向液流电池施加超声,利用超声提高电解液在多孔电极内的流速和流动均匀性,强化液流电池化学反应。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提升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的流动均匀性,实现液流电池的多孔电极内部流场的灵活调控,降低电极内部流场调控的超声功率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33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069055.4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柔性聚合物表面金属纳米裂纹的自动化制造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微纳米制造领域。包括底座,支撑结构,驱动模块,传动模块,加载模块,转轴模块,转轴固定模块,辅助转轴模块。由底座与支撑结构构成支架;驱动模块通过传动模块与加载模块连接;纳米裂纹制造区域位于转轴模块处,转轴模块通过转轴固定模块与支撑结构固定;辅助转轴模块避免加载过程中薄膜与驱动模块、加载模块接触。使用时,首先选择一定直径的圆柱转轴,将沉积有金属薄膜的聚合物薄膜放置在圆柱转轴上;加载装置加载使得该薄膜与圆柱转轴垂直相切;驱动单元使得该复合薄膜在圆柱转轴上发生弯曲,产生裂纹。本发明可以实现裂纹自动化制造过程中对工艺参数的精确调节,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裂纹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8517.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77/388 , C09D18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苯酚封端的有机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苯酚封端的有机硅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搅拌和保护气体保护下,将黏附剂溶液滴加至有机硅分子溶液中,在0~100℃充分反应,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溶剂,干燥,即得;所述黏附剂为苯环上具有羟基和胺基的化合物。基于本发明所述苯酚封端的有机硅聚合物,可以实现具有良好疏液和抗污性能的纳米涂层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90089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466118.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单宁酸和有机溶剂混合,制得单宁酸溶液;(2)将电极基材浸泡在单宁酸溶液中,进行抽真空和放气,然后进行混合,使单宁酸负载在电极基材上;(3)将金属盐加到步骤(2)得到的反应体系中,先进行第一步混合,再进行抽真空和放气,再进行第二步混合,然后将负载包覆物前驱体的电极基材取出烘干,得到电极材料中间体;(4)对电极材料中间体进行烧结,得到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材料,金属纳米催化剂固定效率高,电极材料稳定性高,催化效果好,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优异。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1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8516.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9D183/08 , C08G77/3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涂层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刷接枝技术制备抗黏附纳米涂层的方法,将抗黏附高分子溶液通过涂覆于干净、干燥的基材上,抗黏附高分子通过包括氢键、络合和π‑π键在内的作用而接枝在所述基材的表面,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后,清洗去除未与基材稳定结合的抗黏附高分子,即在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抗黏附纳米涂层。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是将有机硅分子与黏附剂反应形成的,所述黏附剂为苯环上具有羟基和胺基的化合物。本发明可以在不受基材限制的基础上实现纳米级厚度的抗黏附涂层的简单、温和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33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69055.4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柔性聚合物表面金属纳米裂纹的自动化制造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微纳米制造领域。包括底座,支撑结构,驱动模块,传动模块,加载模块,转轴模块,转轴固定模块,辅助转轴模块。由底座与支撑结构构成支架;驱动模块通过传动模块与加载模块连接;纳米裂纹制造区域位于转轴模块处,转轴模块通过转轴固定模块与支撑结构固定;辅助转轴模块避免加载过程中薄膜与驱动模块、加载模块接触。使用时,首先选择一定直径的圆柱转轴,将沉积有金属薄膜的聚合物薄膜放置在圆柱转轴上;加载装置加载使得该薄膜与圆柱转轴垂直相切;驱动单元使得该复合薄膜在圆柱转轴上发生弯曲,产生裂纹。本发明可以实现裂纹自动化制造过程中对工艺参数的精确调节,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裂纹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91186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23885.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81B7/04 , B23K26/352 ,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级微织构的稳定减阻表面,该减阻表面是在基材的表面加工若干离散分布的分级微织构得到的,各分级微织构均由N级微织构组成,N为2~5之间的整数;各分级微织构起始于第一级微织构、终止于第N级微织构,第一级微织构开口于基材表面;各级微织构是底面呈平面的微凹坑;相邻两级微织构之间相互衔接并贯通,下一级微织构起始于上一级微织构的底面并向从第一级微织构到第N级微织构的方向延伸,各级微织构同轴设置;在各分级微织构中,下一级微织构的横截面面积均小于上一级微织构的横截面面积。本发明所述具有分级微织构的稳定减阻表面可以在磨损过程中更好地保持微织构的深径比,增加织构化表面减阻效果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12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86150.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改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抗油渗透涂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干净和干燥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进行氧气等离子体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得到活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基材;(2)将活性端基封端的硅烷与活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基材的表面进行接枝反应,在活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基材的表面形成柔性分子刷,得到具有抗油渗透涂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所述活性端基封端的硅烷为活性端基封端的硅烷单体或者活性基团封端的硅烷高分子。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在不破坏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光学透明性的基础上提高其抗油渗透性能和疏液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0089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66118.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单宁酸和有机溶剂混合,制得单宁酸溶液;(2)将电极基材浸泡在单宁酸溶液中,进行抽真空和放气,然后进行混合,使单宁酸负载在电极基材上;(3)将金属盐加到步骤(2)得到的反应体系中,先进行第一步混合,再进行抽真空和放气,再进行第二步混合,然后将负载包覆物前驱体的电极基材取出烘干,得到电极材料中间体;(4)对电极材料中间体进行烧结,得到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材料,金属纳米催化剂固定效率高,电极材料稳定性高,催化效果好,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优异。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6246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8698.6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液体灌注技术制备三元乙丙橡胶抗溶胀纳米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容器内加入含氟硅烷偶联剂或含氟硅烷偶联剂的溶液,将三元乙丙橡胶基材悬空放置在容器中,避免三元乙丙橡胶基材与液态的含氟硅烷偶联剂或者含氟硅烷偶联剂的溶液直接接触,密封容器并充分反应,取出清洗并干燥;将所得接枝处理的三元乙丙橡胶置于全氟液体中充分浸泡,使全氟液体分子通过与含氟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疏水作用力而固定在分子刷内部,取出干燥,即完成三元乙丙橡胶表面抗溶胀纳米涂层的制备。本发明的方法可在不改变和不影响三元乙丙橡胶本体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涂层厚度,增加涂层后的零件对精密装配系统的适用性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