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脉冲放电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40934A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03111418.0

    申请日:2003-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的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高级氧化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性脉冲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在线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双极性脉冲高压电源供电,放电电极被介质覆盖,电极间隙充满了细小气泡和被处理的水组成的气液混合体。高强电场和气液混合体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直接作用于被处理的水。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供、放电系统,增强了电极间电场,保护高压电极,延长了电极的寿命。实现更高效的水体杀菌,废水的脱色特别是催化降解难生物降解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POPs)的目的。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的复合建模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2529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811144854.1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的复合建模仿真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步骤为:首先建立VRB的等效电路模型,明确其中需要动态更新的参数;其次建立一种通过分析电池状态的变化,从相关的电化学公式的角度上,动态更新这些参数的动态模型;再次,给出VRB系统的外部电路的结构,结合动态VRB模型,搭建基于EMR方法的开环模型,利用EMR方法的反转原则得到控制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控制策略。最后,最后设置参数进行仿真验证,总结仿真结果,得出结论。本发明搭建的仿真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并完整地仿真VRB的充/放电全过程,解决仿真算法冗杂的问题,适用于基于VRB的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和稳态分析。

    一种四电极直流电熔镁炉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04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87271.2

    申请日:2021-0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电极直流电熔镁炉及使用方法,属于冶金与矿业技术领域。包括直流供电电源、柔性短网、电极垂直升降机构、电极水平移动机构、电极倾斜控制机构、石墨电极、把持器和炉壳。所述直流供电电源通过柔性短网与石墨电极连接,电极倾斜控制机构通过把持器与石墨电极上端连接,石墨电极下端设置在炉壳内;电极倾斜控制机构能够调整石墨电极的倾斜角度。本发明四电极直流电熔镁炉与现有直流电熔镁冶炼相比,在相同熔炼电压情况下熔炼功率扩大一倍,注入功率高,能够解决直流电熔镁炉熔池小、偏弧等问题,提高大结晶电熔镁产率,促进直流供电技术在电熔镁行业的工业应用。

    一种液相高压脉冲放电直接冲击压力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194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1316250.0

    申请日:2018-11-07

    Abstract: 一种液相高压脉冲放电直接冲击压力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冲击压力测量技术领域。测量装置包括圆柱形不锈钢支撑座和支撑圆柱,支撑座上部为高压放电极,支撑座上表面可放置用于脉冲放电破碎的材料,支撑圆柱固定于支撑座下部,支撑圆柱下方放置压力胶片,且压力胶片位于圆形不锈钢底板上,底板表面连接不锈钢限位圆环,限位圆环对称两侧开有缺口,不锈钢支撑座通过导线接地。测量方法是通过压力胶片受压后产生的应力反应表征直接冲击压力。本发明属于无源测量方法,能够避免有源压力测量器件在高压脉冲放电过程中易被强脉冲电磁场损坏的情况,同时压力胶片可直接在放电位置下方近场处进行测量,能够避免有源压力测量器件需要较远测量距离的限制。

    一种交流电弧炉冶炼电熔镁的功率密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8494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410345433.0

    申请日:201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电弧炉冶炼电熔镁的功率密度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热成像仪采集2路炉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2)通过图像合成器采集到的2路图像合成完整的炉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图;(3)采用有限元计算炉体内部的温度场分布;(4)计算熔池的体积VT;(5)根据功率和熔池体积计算功率密度;(6)计算投入矿石的重量;(7)根据步骤(5)计算的功率密度,结合冶炼阶段状态、料仓投料重量,通过PID控制调整电极的升降高度和阀门的开合大小,进而控制功率密度。通过改变电极的升降高度和阀门的开合大小,实现控制功率密度。通过该方法可以弥补目前交流电弧炉冶炼电熔镁控制方法的缺陷,有助于降低电弧炉单吨能耗,增加效益。

    一种测量电弧炉冶炼电熔镁噪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200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410306376.5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电弧炉冶炼电熔镁噪音的方法,属于电弧炉冶炼电熔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1)布局麦克风阵列;(2)模数转换;(3)数据传输到上位机;(4)上位机将噪音信号以数据流盘的方式存入硬盘中;(5)从硬盘中提取进行信号回放;(6)对回放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1/3倍频变换,并将得到的结果以图像的方式显示;(7)根据记录的各个生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以及步骤(2)中与噪音绑定的采样时刻参数,将图像划分为6个阶段;(8)数据滤波:对图像数据进行运算;(9)从1/3倍频变换中图选出所要研究的某频率段的噪声;(10)噪声源定位。该方法功耗低,布线方便,能显示噪音的来源,探究产生原因,抑制噪音,减少能耗。

    一种制备菱镁矿石单体解离颗粒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270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70664.X

    申请日:2016-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菱镁矿石单体解离颗粒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不锈钢放电室和漏斗状物料筛,不锈钢放电室内侧壁上固定有不锈钢托架,物料筛通过不锈钢托架固定在不锈钢放电室内,物料筛底部设置有筛网,筛网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筛网落料的收集盒;不锈钢放电室开口处覆盖有盖板,盖板中心处穿设有高压电极;不锈钢放电室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设置有阀门;所述不锈钢放电室通过导线与地面连接。本发明制备菱镁矿石单体解离颗粒的方法,避免了机械磨碎的过程中存在的粗粒欠磨、细粒过磨等问题,在菱镁矿的解离过程中,石英可借助电离电荷迁移过程改变表面电性,褐铁矿借助感应带电电荷迁移过程改变表面电性,为分选提供有利条件。

    电弧炉冶炼电熔镁预防喷炉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037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56690.X

    申请日:201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弧炉冶炼电熔镁预防喷炉系统及方法,系统结构为:电流互感器与电弧炉三条水冷母线连接;感应的电流通过信号屏蔽线传送给电量变送器,电量变送器将感应的电流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量信号送到可编程控制器;压差变送器用于测量炉盖内部和炉盖外部的气体压强差,信号传送到可编程控制器上,可编程控制器对电弧炉水冷母线上的3路电流量和电弧炉内的气体压力值进行分析,得出是否会喷炉的结果,再将该结果变成两路开关信号,一路输送到电极调整机构,另一路输送到报警机构。通过试运行本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了喷炉事故的发生,保护现场工人的人身安全。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在原有的电熔镁冶炼电弧炉设备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实现。

    带有视频采集功能的数字式激光测距仪

    公开(公告)号:CN1022789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57407.1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带有视频采集功能的数字式激光测距仪,属于计算、控制及仪表测试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利用人眼观看物体时近大远小这一生理现象和激光不易发散的特性,用两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两束平行光照在被测物体上,然后再用摄像头采集图像,用单片机算出两个激光点之间的像素位置之差,将其与两束激光的真实距离相比较,推算出被测物体距摄像头的实际距离,其主要技术优势是:重量小于1kg;量程在1米左右;测量精度在1cm以内;具有显示功能,并且制造成本在200元人民币左右。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成本低、量程大,精度高并且使用方便,在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和使用方便性等方面都展现出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

    一种制备微细导电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4446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10667.4

    申请日:2008-03-13

    Abstract: 一种制备微细导电纤维的方法涉及导电纤维材料领域,微细金属铜粒子伴随高速流动的保护气体氩气进入到沉积室中,沉积室内放置有两片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上施加直流高压,在两片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场;在金属粒子沉降过程中,由于受到静电场的作用,粒子间相互作用形成微细的金属粒子链;沉积室放置在有保护气体保护的高温炉中,微细金属粒子链形成后,经过高温烧结,烧结温度900~930℃,烧结2小时,微细金属粒子链形成了微细金属纤维,纤维平均长度3005μm,平均直径5μ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在制备微细导电纤维领域有重要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