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后处理深度提升醋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797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37795.6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后处理深度提高醋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的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化领域。步骤包括:醋糟厌氧发酵:以取自稳定运行的中温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出料启动醋糟厌氧发酵系统,以鲜醋糟进料,水浴保持35℃,进行间歇搅拌,SRT为10d。微生物后处理:将厌氧发酵后醋糟进行固液分离,剩余固体与微生物按10~50:1的比例混合均匀,于35℃处理24h。过程采用间歇微曝气,溶解氧浓度为0~0.4mg/L。二次厌氧发酵:将处理后的醋糟回流至醋糟厌氧发酵系统,进行二次发酵(或直接进入下一个厌氧发酵系统二次发酵)。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后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醋糟等纤维类原料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实现醋糟的深度降解和资源化利用。

    一种土工格栅加筋碎石隔振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922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55977.2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高广运 李宁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振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土工格栅加筋碎石隔振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包括隔振层和隔离层,隔振层自下而上由下土工织物层、交替铺设的级配碎石层和土工格栅、上土工织物层构成,隔离层位于隔振层之上。本发明基于波的散射原理,提出了用于减少振动设备振动输出的主动隔振装置,对振动设备及其基础造成的中低频振动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可以有效减小振动输出,削弱振动对周围精密仪器、古建筑等的不良影响。隔振层中的石间空隙是良好的排水通道,对软弱地层可兼起到减小(不均匀)沉降、提高承载力的地基改良作用。与其他传统隔振屏障相比,本发明不受地下水侵蚀,性能稳定、持久耐用,可以长期发挥隔振作用。

    一种微生物后处理深度提升醋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7979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10637795.6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后处理深度提高醋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的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化领域。步骤包括:醋糟厌氧发酵:以取自稳定运行的中温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出料启动醋糟厌氧发酵系统,以鲜醋糟进料,水浴保持35℃,进行间歇搅拌,SRT为10 d。微生物后处理:将厌氧发酵后醋糟进行固液分离,剩余固体与微生物按10~50:1的比例混合均匀,于35℃处理24 h。过程采用间歇微曝气,溶解氧浓度为0~0.4 mg/L。二次厌氧发酵:将处理后的醋糟回流至醋糟厌氧发酵系统,进行二次发酵(或直接进入下一个厌氧发酵系统二次发酵)。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后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醋糟等纤维类原料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实现醋糟的深度降解和资源化利用。

    一种利用牛粪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221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661847.3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牛粪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基本过程为:(1)以VS:VS=1:1的牛粪和脱水污泥混合物在65℃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嗜热甲烷菌初次富集;(2)将与步骤(1)等量的混合物与完成初次富集的物料进行混合,进行嗜热甲烷菌二次富集;(3)用VS:VS=1:1的牛粪和污泥混合物启动反应器,每天的投加量占反应器中总量的5~8%,此过程只进料不出料;(4)在3个SRT的时间中,将混合进料逐渐替换为纯污泥进料,完成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每天记录产气量,并收集气体,测试甲烷含量。当以纯污泥进料时,甲烷含量达到50%以上,认为反应器顺利启动。实验证明本方法可实现污泥超高温厌氧反应系统的快速启动。

    一种柔性可裁剪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91252B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710600275.2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可裁剪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该超级电容器以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膜为电极,以聚丙烯酰胺/氯化锂水凝胶体系为电解质和柔性基底。柔性、可剪裁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薄膜上沉积聚苯胺制备,两碳纳米管复合电极被预先制备好的聚丙烯酰胺/氯化锂水凝胶隔离,之后再渗透水凝胶预聚液并交联聚合,获得高性能的柔性、可剪裁固态超级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体积比容量达到99F cm–3以上,其开路电压降到原来的一半需要10小时以上,显示出优异的自放电性能。所获得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柔性,可被弯曲至任意形状并重复5000次无性能衰减,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有序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可拉伸电容器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6449135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539127.X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序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可拉伸电容器,包括两侧的电极板以及位于两块电极板中间的电解质层,电极板为涂有二硫化钼溶液的碳纳米管膜,电解质层为聚乙烯醇的磷酸水凝胶体系;首先通过干法将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原位转移至柔性可拉伸基底上,再通过简单滴涂法将二硫化钼溶液滴涂在碳纳米管膜上作为可拉伸电极,以聚乙烯醇的磷酸水凝胶体系作为电解质,发展了基于有序碳纳米管/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高性能柔性可拉伸超级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获得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体积比容量达到13.16F cm‑3,可拉伸性能高达240%,在便携式的柔性电子器件和设备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高效节能降耗及资源回收的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09660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018939.5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降耗及资源回收的污水处理方法,进水污水与回流污泥在活性污泥吸附池内充分混合,将污水中大部分碳源、少部分氮源转移到回流污泥中,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排出澄清水和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经高效厌氧消化反应器得到氢气或沼气,以及消化污泥,所述消化污泥经脱水后产生的沼液采用MAP送入带沉淀区的流化床反应器,经MAP方法得到的剩余部分沼液和沉淀池排出的澄清水分别进入厌氧铵氧化脱氮氧化系统进行脱氮;或者:沉淀池排出的澄清水和沼液合并,利用优势藻类、固氮菌进行脱氮处理;所述优势藻类选用小球藻;最终出水。可以实现污水中碳、氮、磷元素的综合利用,具有能源外输,磷素回收、氮素转化耗能低或氮素回收,大大缩短反应时间等优点。

    一种能控制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污泥干法厌氧发酵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6636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84380.0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氧化还原电位以促进污泥干法厌氧发酵的装置,本发明设计的装置能控制氧化还原电位以促进污泥干法厌氧发酵,主要由发酵罐体、搅拌器、电机、阳极、阴极、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碳素纤维导电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搅拌器水平位于发酵罐体轴心,阳极与轴心搅拌杆套接,阴极位于发酵罐壁,碳素纤维导电材料铺设于发酵罐体内壁,低压直流电源设置在发酵罐体之外,通过两根电线连接阳极和阴极。为了提高污泥干法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本发明利用外加的直流电源通过碳素纤维导电材料使发酵罐体内壁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400mv,为产甲烷菌提供最适生长的氧化还原环境,达到产甲烷菌富集和甲烷产率提高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干法发酵的污泥含固率在10~20%。

    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3044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0479782.X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该超级电容器以两侧生长有二氧化锰纳米片的碳纳米管膜为正极电极板,以两侧生长有二硫化钼纳米片的碳纳米管膜为负极电极板,以聚乙烯醇的氯化锂体系为电解质层;制备时,分别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和水热法在碳纳米管膜两侧生长二氧化锰纳米片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得到正极电极板和负极电极板,然后涂覆电解质,按压即得上述超级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获得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为1.8V,体积比容量达到44F cm‑3,能量密度高达19.8mWh cm‑3,在便携式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和设备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3044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79782.X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该超级电容器以两侧生长有二氧化锰纳米片的碳纳米管膜为正极电极板,以两侧生长有二硫化钼纳米片的碳纳米管膜为负极电极板,以聚乙烯醇的氯化锂体系为电解质层;制备时,分别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和水热法在碳纳米管膜两侧生长二氧化锰纳米片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得到正极电极板和负极电极板,然后涂覆电解质,按压即得上述超级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获得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为1.8V,体积比容量达到44F cm-3,能量密度高达19.8mWh cm-3,在便携式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和设备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