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01385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66251.6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车体罩结构,能够提高外缘部的设计性、维护性。在护腿挡风板的前内罩(32)的外缘部与前罩(31)的外缘部上横跨安装有剖面为大致コ形的侧边条(44)。在前内罩(32)的接合凸缘(53)的背面上抵接侧边条(44)的车体后方侧的第一壁部(70)。在接合凸缘(53)上设置向前方突出的凸台部(59b),将凸台部(59b)嵌合在侧边条(44)的车体前方侧的第二壁部(71)的嵌合孔(78)中。将螺钉(60)从第二壁部(71)的前面侧拧入到凸台部(59b),使第二壁部(71)固定在前内罩(32)上。利用螺钉(73)共同紧固侧边条(44)、前内罩(32)及前罩(31)三者。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774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02426.5
申请日:2008-01-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16 , F02M35/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能提高副燃烧室内清扫等的作业性,且提高空气滤清器的组装性,进而增加设计自由度。在本发明中,空气滤清器壳体(81)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84)对接在壳体主体(82)的对接结构,且在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81A)正交的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发动机侧的连接管(48)连接壳体主体,以使其指向通过对接面的平面(81B),将用于形成副燃烧室(106)的分离器(101)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壳体主体上,以使其覆盖连结管连接部(105)且与连接管的端部(48b)相对,空气滤清器元件(103)为筒状,可拆装地嵌合在分离器(101)上设有的元件连接孔(101b)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234656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02425.0
申请日:2008-01-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能实现脚制动器结构的小型化,而且,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消减加工工时、成本。在该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中,在手把与前后双人座之间设置有由主框架(18)支承的左右一对的踏板(31),操作制动后轮的后轮用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器踏板(3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主框架(18)上,而且,制动器踏板(33)的脚踏部(33b)突出踏板(31)上而配置,踏板(31)通过构成车架(11)的一部分的支承板(81)支承,在支承板(81)上设置有脚踏板(33)的支轴(34),从侧面看该支轴(34)配置在主框架18的上方且在踏板(31)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376609A
公开(公告)日:2002-10-30
申请号:CN02107580.8
申请日:2002-03-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5/00
Abstract: 在设置车身盖罩20的自动二轮车中,车身盖罩20与用来安装后座踏板310的后座踏板架300相连接,在后座踏板架300内侧,设置沿车宽方向具有一定间隔的盖罩引导部件302,将车身盖罩20的端部配置在后座踏板架300和盖罩引导部件302之间。这样,可以将车身盖罩与后座踏板架一体地设计。另外,因为车身盖罩可以由后座踏板架支撑,所以,可以谋求提高车身盖罩的安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90625A
公开(公告)日:2001-04-11
申请号:CN00128899.7
申请日:2000-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25/00 , B62K2202/00 , F02B61/02
Abstract: 一种二人乘坐的小型摩托车10的踏板构造50,在驾驶员放脚的踏板51的后部形成朝侧方张开的凹部52,对着该凹部52内可自由折叠地配置乘客用脚蹬55。这样,可改善驾驶员在路面的放脚性,例如,可防止衣服被弄脏。
-
公开(公告)号:CN10753130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580078554.6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转向轴,其能够对前轮进行转向操纵;头管,其对上述转向轴进行轴支承;前部车身框架,其从上述头管向后方延伸,并具备左右分离的左右一对主框架;后部车身框架,其连接于上述前部车身框架,并向车身后方延伸;后轮,其配置于后部车身框架的下方;内燃机,其设于上述前部车身框架的下方;空气滤清器,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主框架之间,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左右一对上述主框架构成为左右各一根且上下较宽,上述空气滤清器具备在车辆侧视时延伸至上述主框架下方的鼓出部,在上述鼓出部设有在俯视时以与上述主框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19246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060031.2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前照灯装置,采用单个光源,也可以令其看起来好似在左右各个区域中具有多个光源。前照灯装置(10)具有光源(94)、用来反射从光源(94)照射的光的第一反射部件(98)、配置在光源(94)的前方的透镜(90)、以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光源(94)的方式构成的遮光部(96)、和用来把从光源(94)放射的光朝第一反射部件(98)侧反射的第二反射部件(95);第一反射部件(98)设有第一反射部(100)和第二反射部(102),第一反射部(100)以对来自光源(94)的直射光进行反射的方式构成,第二反射部(102)以对来自第二反射部件(95)的光源(94)的反射光进行反射的方式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001388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010267398.7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能够缩小用于覆盖使转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开口部的罩。在该机动二轮车中,使转向车把(18)的转向轴(5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头管上,使转向车把(18)的车把杆(51)的一部分插通的上部开口(60)形成在覆盖头管周围的车体罩的上部,其中,设置有支承在转向车把(18)上且覆盖转向轴(50)与车把杆(51)的连接部的车把罩(80),在该车把罩(80)上设置有侧部开口部(100)和下部开口部,该侧部开口部(100)用于使车把杆(51)向左右突出,该下部开口部用于使转向轴(50)向下方突出,在构成车把罩(80)的下部开口部的侧壁下部(84F,86R)上安装有装饰件(90)。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46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313540.6
申请日:2012-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其中,在确保座椅下等其它大物品的收纳空间的同时,能够收纳移动终端,并且一边对移动终端充电一边将发动机的热量对移动终端的影响降低至最小限度。在将驾驶员的手机(110)收纳于车辆的收纳箱(33)的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中,收纳箱(33)包括移动终端收纳部(8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配置在燃料箱的下方且在发动机的上方的空间,并且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具备从车辆的电池延伸出的充电软线(10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能够收纳手机(110)。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571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10185624.X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构造,其在头灯的对光调整时,可使间隙在与后方的车体罩之间而不会损伤外观。在头灯(25)的背面上部安装头灯罩(30),在其后部设置后方延长部(60),进入在位于头灯(25)的后方的上整流罩(33)的前面设置的前面开口部(77)内。头灯(25)的背面下部也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肋(65),并进入左右的前信号装置(26)之间的前部内侧。在对光调整时,即使以对光轴(52)为中心转动头灯(25),后方延长部(60)与后方延伸肋(65)也会进入上整流罩(33)和前信号装置(26)的内侧,由此,不会在侧视下形成间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