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焊装置和缝焊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177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927787.9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焊装置和缝焊方法。缝焊装置(10)包括第一判定部(18c)和第二判定部(18d),其中,第一判定部(18c)判定检测两个凸缘(13、15)的缘部的位置的工件位置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异常;在第一判定部(18c)判定为工件位置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18d)根据工件位置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的变动状态来判定异常原因。根据本发明,能够监视工件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有无异常,并且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判定该异常原因。

    电动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42477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033173.4

    申请日:2012-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且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造成影响的车辆侧端子的收纳构造。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2);设在座椅(2)的下方的收纳箱(3);覆盖收纳箱(3)侧方的侧罩(30);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40);通过电池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50),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上倾斜面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下倾斜面从上倾斜面的下端部(31b)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在下倾斜面上设有:收容车辆侧端子(41)的端子收容凹部(33),车辆侧端子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60、47c)相连接;覆盖端子收容凹部(33)的盖部(34)。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91617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335691.1

    申请日:2012-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使移动终端能够以确保车座下的空间并使收纳品容易取放的方式紧凑地收纳在鞍乘型车辆的车座下方。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具备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纳盒(50)和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开闭的乘车用车座(60),并在由收纳盒(50)和乘车用车座(60)形成的空间内以能够供电的方式收纳有移动电话(110),其中,在支承乘车用车座(60)的坐垫部(61)的车座底板(62),设置有支承移动电话(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支承移动电话(110)的充电线(100)的电线支承部(70)。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63465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313540.6

    申请日:201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其中,在确保座椅下等其它大物品的收纳空间的同时,能够收纳移动终端,并且一边对移动终端充电一边将发动机的热量对移动终端的影响降低至最小限度。在将驾驶员的手机(110)收纳于车辆的收纳箱(33)的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中,收纳箱(33)包括移动终端收纳部(8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配置在燃料箱的下方且在发动机的上方的空间,并且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具备从车辆的电池延伸出的充电软线(10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能够收纳手机(110)。

    开关
    5.
    发明公开
    开关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5264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37815.9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的开关。可动触点具备:在一个接通位置与第一负载端子连接,在另一个接通位置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在断开位置远离第一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一触点;在另一个接通位置与第二负载端子连接,在一个接通位置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在断开位置远离第二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二触点;在断开位置与接地端子连接,在一个接通位置或者另一个接通位置远离接地端子的接地触点,在断开位置,将第一负载端子、第一触点间的距离a1设为比第一负载端子、电源侧端子间的距离b1短,将第二负载端子、第二触点间的距离a2设为比第二负载端子、电源侧端子间的距离b2短。

    电动车辆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42477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033173.4

    申请日:2012-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且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造成影响的车辆侧端子的收纳构造。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2);设在座椅(2)的下方的收纳箱(3);覆盖收纳箱(3)侧方的侧罩(30);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40);通过电池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50),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上倾斜面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下倾斜面从上倾斜面的下端部(31b)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在下倾斜面上设有:收容车辆侧端子(41)的端子收容凹部(33),车辆侧端子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60、47c)相连接;覆盖端子收容凹部(33)的盖部(34)。

    侧撑开关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56090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680050882.6

    申请日:200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1/02 H01H19/18 H01H19/58 H01H21/28

    Abstract: 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以及轻型化的侧撑开关。在可转动地将侧撑杆(20)轴支撑在车身侧的托架(21)上的枢轴螺栓(40)上,安装有由树脂制的基础部(51)以及旋转部(53)构成的并检测侧撑杆(20)的转动位置的开关单元(50)。在形成在旋转部(53)上的筒状部(54)与配合轴(44)之间,设置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一卡定机构(62),并且在基础部(51)与所述筒状部(54)之间,设有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二卡定机构(63)。安装有由板簧构成的可动接点的旋转部(53),通过将形成在其一端部上的定位销(55)配合于枢轴部(26)的销孔(28)中,从而与侧撑杆(20)一体地转动,使来自连接器(52)的开关输出发生变化。

    侧撑开关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56090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680050882.6

    申请日:200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1/02 H01H19/18 H01H19/58 H01H21/28

    Abstract: 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以及轻型化的侧撑开关。在可转动地将侧撑杆(20)轴支撑在车身侧的托架(21)上的枢轴螺栓(40)上,安装有由树脂制的基础部(51)以及旋转部(53)构成的并检测侧撑杆(20)的转动位置的开关单元(50)。在形成在旋转部(53)上的筒状部(54)与配合轴(44)之间,设置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一卡定机构(62),并且在基础部(51)与所述筒状部(54)之间,设有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二卡定机构(63)。安装有由板簧构成的可动接点的旋转部(53),通过将形成在其一端部上的定位销(55)配合于枢轴部(26)的销孔(28)中,从而与侧撑杆(20)一体地转动,使来自连接器(52)的开关输出发生变化。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6346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313540.6

    申请日:201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其中,在确保座椅下等其它大物品的收纳空间的同时,能够收纳移动终端,并且一边对移动终端充电一边将发动机的热量对移动终端的影响降低至最小限度。在将驾驶员的手机(110)收纳于车辆的收纳箱(33)的鞍乘型车辆的收纳部结构中,收纳箱(33)包括移动终端收纳部(8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配置在燃料箱的下方且在发动机的上方的空间,并且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具备从车辆的电池延伸出的充电软线(100),该移动终端收纳部(80)能够收纳手机(110)。

    两轮电动车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2713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21162.4

    申请日:2012-01-18

    Inventor: 乾秀二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缩短充电用电线的长度的两轮电动车。其具有车身(2)、前轮(WF)、后轮(WR)、马达及向马达供电的电池,两轮电动车(1)利用马达产生的驱动力行驶,还具有:脚踏板(14),从侧面看配置在前轮(WF)和后轮(WR)之间,供驾驶员放置脚;侧罩(17),覆盖车身(2)的侧方;充电用电线(41),用于从两轮电动车(1)的外部充电;电线收纳部(20),将充电用电线(41)收纳在车身(2)中,充电用电线(41)在电线收纳部(20)的内部连接在车身(2)上;收纳开口部(21),为了相对于电线收纳部(20)取出、放入充电用电线(41)的前端部(42)而开口;和封堵收纳开口部(21)的开口部盖(22),收纳开口部(21)至少位于脚踏板(14)的下方并设在侧罩(17)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