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0595973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680001145.7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P3/08 , H01L27/04 , H01L21/822 , H01P3/02
Abstract: 一种传输线对,其具有平行于传输线整体的信号传输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两根传输线,每根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导体,其布置在由电介质或半导体形成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被形成为在该表面内朝第一旋转方向弯曲;以及第二信号导体,其被形成为朝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弯曲并被布置在表面中以便串联地电连接到第一信号导体。沿着相对于传输线整体的信号传输方向的相反方向传输信号的传输方向反转部被形成,以至少包括部分第一信号导体和部分第二信号导体。因此,使传输线对能够保持成功的隔离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55741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680000725.4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3/081 , H05K1/0245 , H05K1/0253 , H05K2201/09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传送线路,其包括:基板(101)、在基板(101)的背面侧形成的接地导体层(105)、以及并行地配置于基板(101)的表面侧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第二信号导体(102b)。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接地导体层(105)构成第一传送线路,第二信号导体(102b)和接地导体层(105)构成第二传送线路。由第一传送线路和第二传送线路形成差动传送线路(102c)。差动传送线路(102c)包括弯曲区域(104a),在弯曲区域(104a)的两端连接有直线区域(104b)。令弯曲区域(104a)中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线路宽度为(Wb1)、第二信号导体(102b)的线路宽度为(Wb2)、第一信号导体(102a)与第二信号导体(102b)之间的间隙宽度为(Gb),令直线区域(104b)中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线路宽度为(Ws1)、第二信号导体(102b)的线路宽度为(Ws2)、第一信号导体(102a)与第二信号导体(102b)之间的间隙宽度为(Gs),令从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115)到弯曲区域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曲率中心侧的线边的延长直线的最短距离为(Rb1),令从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115)到直线区域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曲率中心侧的线边的垂线距离为(Rs1),此时,设定成(Wb1)窄于(Ws1),(Wb2)窄于(Ws2),(Gb)窄于(Gs),(Rb1)大于(Rs1)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053081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80021529.5
申请日:2006-06-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1 , H01P1/203 , H05K1/0219 , H05K1/0237 , H05K2201/09236 , H05K2201/09781
Abstract: 本发明的传输线路装置包括:具有接地导体面的基板(101)、由基板支撑并列配置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第二信号导体(102b),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追加电容元件(301),其具备与第一信号导体隔开空间配置的第一追加导体(303)、与第二信号导体隔开空间配置的第二追加导体(305)、与第一追加导体(303)和第二追加导体(305)各自的一处连接的一个第三追加导体(307),设定沿信号传输方向定义的第三追加导体(307)的导体宽度最小值(W3a)比第一追加导体长度(L1)和第二追加导体长度(L2)的任一个都小,设定追加电容元件(301)的共振频率比传输信号的频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477375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480029934.2
申请日:2004-10-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P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7/082
Abstract: 一种多层介电衬底(1)包括:形成在第一接地导体层(2)的一部分中的第一螺旋槽(4);形成在第二接地导体层(3)的一部分中的第二螺旋槽(5),该第二接地导体层形成在多层介电衬底的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槽的螺旋卷绕方向彼此相反,从顶面看时,该第一和第二槽相互重叠,使得共振现象能够在低于传统共振器的共振频率的频率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774834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580000325.9
申请日:2005-04-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9 , H01P1/2005 , H01P1/2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具有在第一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第一晶格结构的第一电介质基板(104);具有在第二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第二晶格结构的第二电介质基板(105);和通过改变上述第一晶格结构和第二晶格结构间的相对的配置关系,使由上述第一晶格结构和上述第二晶格结构形成的光子能带结构变化的可动部分(枢轴(303));上述第一电介质基板(104)和上述第二电介质基板(105)层叠。
-
公开(公告)号:CN1723585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480001842.3
申请日:2004-11-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18 , H01P1/2013 , H01P1/2016 , H01P1/203 , H01P1/2135 , H04B1/7163 , H04B1/7172 , H04B1/7174 , H04J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波器。其接收多路复用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电信号的多路复用信号,将多路复用信号分离为所述多个电信号。具有:传送多路复用信号的至少一个线路(2);沿着线路(2)排列的多个共振器(3)。线路(2)的分散特性为:具有通过与共振器(3)的电磁场耦合而产生的非线性部分,在线路(2)传送的所述电信号的相位速度根据频率而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599966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02824257.2
申请日:2002-1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2 , H01Q1/36 , H01Q1/38 , H01Q3/01 , H01Q3/247 , H01Q9/0442 , H01Q9/0457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背面设置有接地导体板(14)的电介质基板(1)上将多个导体要素(12)配置成行和列构成的矩阵状的天线。各导体要素(12)具有不作为天线工作的大小。在导体要素(12)的上方设置有叠加在相邻接的2个导体要素(12)的连接要素(13)。各连接要素(13)中,一些使两侧的导体要素(12)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其他使两侧的导体要素(12)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导体要素(12)之间的导通/非导通可以根据开关元件动态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4739C
公开(公告)日:2003-04-02
申请号:CN97122514.1
申请日:1997-11-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J6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7/32247 , H01J65/044
Abstract: 与使用常规空腔共振器所观察到的情况相比,利用包括多个侧向共振器的侧向共振器组可在更小的空间中发生高频放电,每个侧向共振器包括基本上为环形的导电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功能部件和空隙制成的电容性功能部件,这些空隙形成圆形,从而使所述电容性功能部件与作为高频能量提供装置的中心相对。此外,把所述高频能量提供装置应用于高频无电极灯装置可有效地把高频能量耦合到尺寸相对较小的无电极放电灯。
-
公开(公告)号:CN101341630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680048377.8
申请日:2006-12-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向性可变天线,该指向性可变天线具有包围供电元件(10)且与Z轴平行的三根以上的线状的无供电元件主体(21),无供电元件主体(21)由分别与Z轴平行的二根以上的元件片(211)等和第一开关元件(51)等构成,无供电元件(2)还具有在导通时使邻近的两根无供电元件主体(21)导通,在断开时使邻近的无供电元件主体(21)电绝缘的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元件(55)等,通过切换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关元件(51)等和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元件(55)等的导通、断开,使得指向性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实现使线状天线的辐射指向性在垂直面变化,并且不会由于无供电元件而使得天线整体的较长(长轴)方向的长度变长的指向性可变天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