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40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80036106.0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西田伸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泵循环(10)、热交换部入口侧内外气切换部(32e)以及热交换部出口侧内外气切换部(33e)。在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的制热模式中,热交换部出口侧内外气切换部(33e)切换为将通过热泵循环(10)的热交换部(14c)后的空气导向空调对象空间外的通风路。在进行热交换部(14c)的除霜的除霜模式中,热交换部入口侧内外气切换部(32e)切换为将内气导向热交换部(14c)的通风路,并且通过使在热交换部(14c)流通的制冷剂的流量与制热模式相比减少而将在热交换部(14c)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维持在基准除霜温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72030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80030952.0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西田伸
IPC: B60H1/22
Abstract: 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气通路形成部(30)形成有:配置有第一热交换部(15a)的第一空气通路(31a);配置有第二热交换部(15b)的第二空气通路(31b);将加热后的空气导向车辆窗玻璃(51)侧的上层侧空气通路(31c);将加热后的空气导向车室内的乘员侧的下层侧空气通路(31d);将外气导向上层侧空气通路(31c)的外气旁通通路(31e);以及将内气导向下层侧空气通路(31d)的内气旁通通路(31f)。在制热模式时,使内气流入第一空气通路(31a),并向车室外流出。使外气流入第二空气通路(31a),并向车室外流出。进一步,使外气流入外气旁通通路(31e),并使内气流入内气旁通通路(31f)。
-
公开(公告)号:CN109153316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780030758.1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蓄冷蒸发器(40)被用于进行车室内的制冷的车辆用制冷循环装置(1)。蓄冷蒸发器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管(45);以及与制冷剂管紧贴且在内部收纳有被制冷剂吸热而凝固的蓄冷材料(61)的蓄冷容器(6)。并且,采用熔点超过11℃的材料作为蓄冷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69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80026234.5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管(11)、蓄冷器(20)以及空气通路翅片(30、31、32)。制冷剂管(11)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通路(12)。蓄冷器(20)具有与在制冷剂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对制冷剂的热量进行蓄冷的蓄冷材料(22)、以及收容蓄冷材料(22)的蓄冷材料壳体(21、211、212)。空气通路翅片(30、31、32)设置在形成于制冷剂管(11)以及蓄冷器(20)的外侧的空气通路,与蓄冷器(20)直接热连接或者经由制冷剂管(11)与蓄冷器(20)热连接。蓄冷器(20)以及空气通路翅片(30、31、32)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位于上游侧的蓄冷材料(22)与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的热阻比位于下游侧的蓄冷材料(22)与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的热阻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250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680009439.8
申请日:2016-02-04
IPC: C09K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抑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的同时,可得到电动汽车中实用上足够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制暖时也足够的循环性能,并且可在不大幅改变以往的工作介质、例如HFC‑134a或HFO‑1234yf用的空调机器的情况下使用的电动汽车用的空调用工作介质以及含有其的电动汽车用的空调用工作介质组合物。一种电动汽车用的空调用工作介质,其是含有三氟乙烯和二氟甲烷和1,3,3,3‑四氟丙烯的电动汽车用的空调用工作介质,其特征在于,三氟乙烯和二氟甲烷和1,3,3,3‑四氟丙烯的合计量相对于上述工作介质总量的比例超过90质量%且在100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34934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680063462.5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循环装置(1)、加热器芯(34)、冷风旁通通路(16)、风量比例调节部(17)以及辅助热交换器(4)。加热器芯配置于蒸发器(7)的空气流下游侧的加热用通路(15)。辅助热交换器设置于制冷循环装置,通过热交换使从冷凝器(3)流出并流入蒸发器前的制冷剂进行焓变化。蒸发器具有储蓄冷热的蓄热部(7e),在压缩机(2)工作时,在蓄热部蓄冷,在压缩机停止时,从蓄冷部放冷。辅助热交换器配置于蒸发器的空气流下游侧且加热器芯的空气流上游侧。辅助热交换器使由冷凝器冷凝后且由蒸发器蒸发前的液相的制冷剂通过与由蒸发器冷却后且由加热器芯加热前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进行焓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4149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80042030.0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蓄冷热交换器所具备的第一联管箱(51)和第二联管箱(52)设于彼此离开的位置。多个制冷剂管(20)具有将第一联管箱(51)和第二联管箱(52)连通的制冷剂流路(21),且彼此空开间隔而配置。储存蓄冷材料(31)的多个蓄冷容器(30)以封闭形成于多个制冷剂管(20)彼此之间的多个空气通过部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当将形成有多个空气通过部的区域分为包括该区域的中央部分的第一区域(α)和该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β)时,多个蓄冷容器(30)配置为,蓄冷容器(30)在第二区域(β)所占的占有率比蓄冷容器(30)在第一区域(α)所占的占有率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26432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80031621.4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5 , B60H1/00335 , B60H1/3227 , C09K5/063 , F28D1/05383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3/025 , Y02E60/145 , Y02E60/147
Abstract: 一种蓄冷热交换器(40),与在周围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包含: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45a);及蓄冷体(47),该蓄冷体在内部收容与在所述制冷剂通路流通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留住来自所述制冷剂的热量的蓄冷材料(50、50a、50b)。所述蓄冷材料包含:由碳原子数为12及13的石蜡中的至少一种石蜡构成的低碳原子数的石蜡;及由碳原子数为15及16的石蜡中的至少一种石蜡构成的高碳原子数的石蜡。所述高碳原子数的石蜡在所述蓄冷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高于60质量百分比浓度而低于100质量百分比浓度。所述低碳原子数的石蜡在所述蓄冷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高于0质量百分比浓度而低于40质量百分比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958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90020.7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9/02
Abstract: 一种喷射循环装置,包括: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0),散发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热的散热器(20),喷射器(30),从散热器和喷射器的喷嘴部分之间的制冷剂通道分支,并连接到喷射器的吸入口的分支通道(55),设置在分支通道中并减压制冷剂的节流单元(40),以及设置在分支通道中的节流单元的制冷剂流的下游侧并蒸发制冷剂的蒸发器(50)。因此,即使喷射器的吸入性能下降,制冷剂也可以流过蒸发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