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包容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981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87550.8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包容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离科学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聚合物包容微球包括基础聚合物和萃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础聚合物、萃取剂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分散相;将氯化钠与水混合,制得质量百分浓度为20~34%的氯化钠水溶液,作为连续相;将氯化钠与水混合,制得质量百分浓度为5~18%的氯化钠水溶液,作为接收相;将分散相以微液珠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并输送至接收相中,微液珠脱溶剂,制得聚合物包容微球。本申请还提供了聚合物包容微球在分离提取锂资源中的应用。本申请所制得的聚合物包容微球具有高选择性和高萃取容量,能够实现对低浓度锂资源快速高选择性分离和富集。

    一种乌洛托品季铵盐的制备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914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17118.X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乌洛托品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在相对温和的制备条件下,快速制备和准确检测该新型乌洛托品季铵盐,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制备步骤:(1)将乌洛托品和氯乙酸钠(或其它卤代有机羧酸金属盐)投入反应溶剂,施加搅拌以混合均匀,维持一定温度反应;(2)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将固体干燥后得到乌洛托品季铵盐。检测步骤:(3)将制得的乌洛托品季铵盐研磨成细分,溶于水配制成溶液;(4)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产品溶液,分析纯度。通过实施例,制备乌洛托品季铵盐的收率不低于90%,纯度高达97%。

    电导探针
    25.
    发明公开
    电导探针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09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14472.5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液相气泡特征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导探针,该电导探针包括针头部和探针座,针头部包括电极和套管,电极的一端插设在套管内,另一端伸出于套管,套管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探针座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由此实现针头部与探针座的可拆卸连接,且其二者的组装难度较低,并且还能降低电极在流场内晃动的几率。

    一种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366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9632.8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涉及力学超材料技术领域;所述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的外部构型为圆台管结构,所述圆台管结构包含若干绕圆台管结构的中心轴线和沿圆台管母线方向梯度排列的曲面内凹六边形胞元,所述结构梯度首先可依靠圆台管结构倾斜壁面的固有特征实现,进一步可通过调节内部胞元参数控制;所述骨架结构可通过3D打印工艺制备。本发明提供的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具有自重轻,线性可变形,结构梯度效应和负泊松比效应协同作用的特点,在外载荷作用下具有柔性线性膨胀的变形特点,可用于防护工程、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器具、人工假体等领域。

    一种可智能变形的三维梯度负泊松比圆台薄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3079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96550.8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智能变形的三维梯度负泊松比圆台薄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所述可智能变形的三维梯度负泊松比圆台薄壁结构包括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以及若干结构驱动杆件;所述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的外部构型为圆台管结构,属于由梯度内凹六边形多胞元组成的可变形骨架结构,若干结构驱动杆件属于结构驱动装置,本发明所述可智能变形的整体结构,在外场驱动下,具有连续可逆变形的特点;本发明所述可智能变形的整体结构,先通过3D打印方法制备三维梯度负泊松比蜂窝骨架结构,再与若干结构驱动杆件相结合,可以作为可智能变形的力学超材料用于防护工程、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器具、人工假体领域。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5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80584.6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换热装置与热泵结合,利用水蒸气汽化吸收潜热的特性,充分利用吸收CO2的反应热,将换热装置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热泵实现热量品位的提升,进而释放大量潜热,再利用潜热产生高温蒸汽,从而为二氧化碳解吸过程提供能量,实现蒸汽潜热的再利用,不仅可将二氧化碳吸收阶段的反应放热全部用于其解吸阶段的吸热过程,还解决了传统二氧化碳化捕集工艺在吸收和解吸装置之间存在的大量且反复的升降温过程而造成的热量消耗的问题,显著降低了吸收剂再生过程和二氧化碳捕集过程的能量消耗,同时提高CO2吸收效率,以便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推广应用。

    一种反应器内固体颗粒状态的检测装置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165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74943.5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器内固体颗粒状态的检测装置及其用途,以解决反应器内高速运动固体颗粒无法实现在线动态检测的问题,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反应器内探头、远心镜头、与远心镜头相配置的图像捕捉设备、激光器、标定板、同步器和输出与控制系统;所述图像捕捉设备、同步器和激光器依次连接;所述输出与控制系统与所述远心镜头、图像捕捉设备、激光器和同步器相连接;所述探头和远心镜头同轴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利用激光以及远心镜头,基于颗粒受到激光光束照射在反光板上的反射光的激发进而在图像捕捉设备成像,能够在线观测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对于粒子的边界也能准确、完整地分辨,适用于大多数工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